在肿瘤科疾病类型中,直肠癌十分常见,属于消化系统的恶性肿瘤,在胃肠道肿瘤疾病中,病发率第二位。针对该病症治疗,临床一般选择外科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快速发展,该技术创口较小、术后恢复快,有利于促进肠道功能的有机康复,因此在临床上得到广泛运用。笔者以38例直肠癌病例进行腹腔镜手术研究,分析其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双盲抽签方式,对我院76例直肠癌病例开展分组研究分析,A组38例、B组38例,收治时间:2016年3月~2021年3月。A组病情资料:男性24例、女性14例,年龄区间34岁~71岁,年龄平均值55.8±7.5,体重范围42kg~102kg,体重平均值59.32±13.65kg;B组病情资料: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区间33岁~70岁,年龄平均值54.7±7.3,体重范围44kg~101kg,体重平均值59.16±13.52kg;组间的相关数据相比,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A组手术方案:以开腹手术方案进行治疗。实施手术前,必须做到1d禁饮食,充分做好肠道、皮肤准备。
B组手术方案:以腹腔镜手术方式进行治疗。加强肠道吻合处理,叮嘱患者选择头低臀高体位状态,选择静吸方式开展复合全身麻醉,按照患者影像学检测结果,明确肿瘤部位,对穿刺部位进行科学调整。在实际手术中,选择四孔法,确定手术路径,对患者腹腔、淋巴结转移状况进行严密监测。判断肿瘤部位、大小,是否会影响到周围组织器官。对于手术切口,确定腹部主动脉的腹膜位置。通过腹腔镜开展血管结扎处理,与直肠游离后,对病灶进行切除,彻底清除周围淋巴,在完成手术后,需关闭小切口。
1.3统计学分析
在本组实验中,所有病例通过SPSS18.0统计学软件,采取T检验进行资料计量,在治疗前后,通过X2进行经验,在检测后P值未超过0.05,则表示两组具有可比性。
2.结果
2.1组间的手术指标相比
两组通过手术治疗以后,B组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手术指标,比A组更为平稳,P<0.05。实际如表1所示:
表1 组间的手术指标综合比较
2.2组间的并发症状况相比
对于并发症出现情况,B组病例出现例数更少,P<0.05。实际如表2所示: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3.讨论
直肠癌患者早期时缺乏明显的症状,部分患者可出现大便带血以及大便性状改变。到疾病晚期,可能会出现排便排气停止、腹胀腹痛等肠梗阻表现。另外,直肠癌晚期还有其它的全身症状,比如贫血、消瘦、食欲减退等。现阶段,对于直肠癌的病发机理,尚未有效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饮食习惯,胃肠蠕动速度下降、摄入毒素等因素相关。
临床上对于直肠癌治疗,主要治疗方式就是切除肿瘤,针对进展期病例,还需接受化疗处理。针对直肠癌手术,实施腹腔镜手术,手术操作视野良好,可清晰、准确明确组织间隙,保护尿管、自主神经丛,避免发生损伤、出血问题,进而促进疾病早期恢复。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使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减少手术操作难度,实现肿瘤、病变组织的完全清除。同时,腹腔镜手术损伤较小,有利于促进术后康复。在本组实验中,在术中出血量、肠鸣音恢复时间等手术指标对比中,采取腹腔镜手术治疗的B组,指标数据比传统开腹手术的A组更为优越。这表示,通过腹腔镜手术治疗,可实现手术流程的优化,尽可能为患者提供安全、可靠的手术保障。
同时,对于直肠癌外科手术,极易给患者造成一定的创面性损伤。在手术过程中,患者机体营养物质、蛋白质的大量流失,对机体代谢造成严重影响。在外科手术过程中,由于代谢紊乱,加上消化功能逐渐减退,手术感染风险问题的存在,使用传统开腹手术,对患者消化、内分泌、胃肠道等系统造成严重损害。通过本组实验数据,在并发症出现几率对比中,B组仅7.89%,而A组高达31.58%,这表示,依靠腹腔镜手术操作的优势,能够有效提升手术安全性,减少术后吻合口出血、肠梗阻、切口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预后效果更佳。
总而言之,直肠癌采取腹腔镜手术方式,可有效保证手术安全性、可靠性、减少术后并发症,缩短住院时间,明显优于开腹手术,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侯召民. 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对直肠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J]. 河北医药,2016,38(23):3564-3568.
[2]王保信,刘军,唐雪飞,等. 手辅助腹腔镜技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对比研究[J]. 实用肿瘤杂志,2021,36(2):114-117.
[3]李仕强,张海,陈晓东,等. 腹腔镜与开腹手术治疗结直肠癌术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J]. 医药前沿,2021,11(6):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