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好发于女性人群,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全麻是常用的一种麻醉方式,全麻虽可为手术治疗提供良好的麻醉条件,但全麻的不良反应仍然存在,恶心、呕吐即为常见的两种,不良反应对患者造成了较为严重的不良影响,因此,加强患者的护理尤为重要[1]。本研究即分析探讨了早期的护理干预对于甲状腺癌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效果,具体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选取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360例甲状腺癌全麻患者为此次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2组,分别为对照组(180例,年龄24~68岁,平均年龄46.23±8.14岁)和研究组(180例,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5.18±8.65岁)。两组一般资料无差异(P>0.05),可作对比。
1.2 方法
给予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术前健康教育、完善术前准备、术后遵医嘱治疗、基础护理、病情监测等;研究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早期护理干预,具体如下:
1.2.1术前健康教育。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向其讲解疾病相关知识,并告知患者术后恶心、呕吐是全麻常见不良反应,属正常现象,嘱患者不必过度担忧,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帮助其缓解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树立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手术禁食前饮食应尽量清淡、易消化,食物摄入量不宜过多。
1.2.2术后护理。术后2~4h内恶心、呕吐最为常见,护理人员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测,一旦出现呕吐则立即清理呕吐物,保证患者衣物、床单等清洁,呕吐结束后,对患者口腔等进行清洁,针对呕吐较为严重者,遵医嘱应用止吐药物,针对脱水者遵医嘱及时输液补水,增加病房巡视次数,发现恶心呕吐及时处理,指导患者饮食以易消化的清淡食物为主,每次进食前抬高头部,确保进食通畅,进食速度应缓慢,加强患者的口腔护理,若患者恶心、呕吐未得到有效缓解,可使患者在口中含姜片,同时对其进行推拿按摩。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术后恶心、呕吐发生频率,并对数据作以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2.0软件分析数据,采用t检验,P<0.05为数据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细结果见下表:
表 两组恶心、呕吐发生频率对比(x̄±s )(次)
3 讨论
甲状腺癌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头颈部恶性肿瘤,据相关数据统计,甲状腺癌发病率约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2]。其病因尚不完全明确,目前临床上认为该病的发生可能与生长因子、碘摄入过多、癌基因、电离辐射和遗传等因素有关,该病起病初期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表现,仅出现颈部肿块,可压迫食管、气管和喉返神经等出现声音嘶哑、吞咽困难和呼吸困难等,部分患者可出现淋巴结和远处脏器转移,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因此,对其采取及时早期的治疗十分重要[3]。
手术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病的常用方法之一,多采取全麻,全麻术后可出现诸多不良反应,其中恶性、呕吐极为常见,需加强患者的护理。早期护理干预于术前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使患者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术后及早采取措施,发现恶心、呕吐及时处理,对患者实施了饮食、药物等方面护理,全面综合的护理干预措施有效降低了术后恶心、呕吐发生频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恶心、呕吐发生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早期护理干预是切实有效的。
综上所述,将早期护理干预应用于甲状腺癌全麻患者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可有效减少术后恶心、呕吐发生频率。
参考文献
[1] 刘晶.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分析[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 7(20):109-110.
[2] 李雪勤.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全麻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分析[J]. 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9):72.
[3] 陈容, 郭津津. 护理干预对甲状腺癌全麻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的影响评价[J]. 养生保健指南, 2018, 000(48):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