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玲,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肿瘤科主任,上海中医药大学特聘教授,上海市中医药研究院中医肿瘤研究所副所长。我有幸参加虹口区“国医强优”三年行动计划,拜入许玲授师门,得以跟师学习。现将许玲教授诊治恶性肿瘤疾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防治肿瘤须以调护脾胃为要
《素问·平人气象论》:“平人常禀气于胃,胃者,平人之常气也。人无胃气曰逆,逆者死”。许教授认为恶性肿瘤患者与常人一样,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脾胃功能的强弱与恶性肿瘤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首先,晚期癌症恶病质患者主要以食欲不振,消瘦乏力等为主要表现。其次,化疗药物的毒副反应颇剧[1],尤其容易引起消化道反应。化疗期间的癌症患者脾胃受损[2],运化无权。第三,癌症患者或其家属错误的营养观念导致患者饮食不节,加重脾胃负担,胃不消水谷,脾不生精微,痰从内生,病从中来,往往是肿瘤复发进展的重要原因之一。综上所述,许教授认为“调护脾胃”在中医药防治恶性肿瘤中尤为重要。
2.扶正抑瘤应以斡旋中焦为基
肿瘤属于传统医学中“积”、“癥”的范畴。《医宗必读》云:“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景岳全书·积聚》云:“凡脾肾不足及虚弱失调之人,多有积聚之病。”《外证医案汇编》提出“正气虚则成癌”。脾胃内伤,必然破坏脏腑之间的制约平衡。正气不足是肿瘤形成的根本原因[3],邪气踞之是肿瘤形成的基本条件。而张元素的“养正积自除”则奠定了中医扶正治癌的理论基础。
许教授认为脾胃乃后天之本,脾胃之气直接关系到人体正气的强弱,影响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4-5]。脾气虚弱,则生化乏源,正气不足,五脏失养,而后邪气踞之,留而不去,日久形成五脏肿瘤[6]。
《四圣心源》:“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胃居于中焦,通连上下,是气机升降的枢纽。中焦气机升降是全身气机运转平衡的关键。许教授认为,肿瘤的形成,除局部正气亏虚,邪气容易侵犯之外,局部气机不畅亦是肿瘤形成的重要条件[7]。因此,调护脾胃之气并不是单纯地补益脾胃之气,斡旋中焦才是调护脾胃,扶正抑瘤的基础。
3.遣方用药当以辨证施治为首
许教授治疗恶性肿瘤,抓主症辨证施治。在患者脾胃尚虚弱或中焦气机不调之时,不急于重用祛邪抑瘤之药[8]。待患者脾胃之气充足,气机调畅,即食欲恢复,大便通畅成形之后,再以扶正治癌为原则,调整处方,固护正气,攻瘤拔毒。
肿瘤的常规治疗,无论是手术,还是化疗、放疗,都是一种攻伐治疗。术后患者,在病灶切除的同时,经脉气血耗伤,人体处于虚羸少气的状态,当健脾益气,助脾化生气血,以恢复术后羸弱的状态;化疗期间,患者受化疗药物攻伐,损伤脾胃[9],常出现脾胃虚弱或饮食积滞的状态,此时当以健脾养血,消食导滞为主要治则,以使腑气通降,胃气得复。
以下附医案两则:
医案一:
一般情况:王某,女,65岁,退休
初诊:
主诉:右乳腺CA术后1年余,胃脘不适1月。
现病史: 患者右乳腺CA术后1年余。刻诊:胃脘隐隐不适,空腹时觉胃胀痛,平卧易泛酸。胃纳一般。入睡困难,醒后难以入睡。二便正常。舌淡苔薄白,脉弦滑。处方:桂枝9g,炒白芍18g,大枣9g,炙甘草6g,黄连3g、吴茱萸3g、佛手9g、香橼9g,14剂。
复诊:患者胃部不适、泛酸,夜寐欠安等诸症均较前好转。守方14剂。
【按语】
患者乳癌术后,体质虚弱,正气亏虚,不可妄用攻伐之药,必先治以补益脾胃,安奠中州,中焦之气得复则气血生化有源。以小建中汤来建中补虚,阴阳双生。《伤寒明理论》:“脾者,土也,应中央,处四藏之中,为中州,治中焦,生育荣卫,通行津液。一有不调,则荣卫失所育,津液失所行,必以此汤温建中藏,是以建中为名焉。”患者平躺易泛酸,西医考虑胃食管反流症,中医则认为肝气犯胃,合以左金丸肝胃同治,胃气得降。左金丸中重用苦寒之黄连清泻肝火,使肝火得清,自不横逆犯胃。又少佐吴茱萸,取其下气之用。加白芍意在和里缓急,清热与开郁并重。再加上佛手及香橼这组药对,行肝胃之气滞而不伤津液。《素问·逆调论》: 胃不和则卧不安。患者脾胃不和,故睡后4小时左右易醒,醒后难以入睡。是以方药并未加用安神之药,仅从调理脾胃治疗。
医案二:
一般情况:马某,男,65岁,离退休
初诊:
主诉:非霍奇金淋巴瘤2年,化疗后纳差3月余。
现病史:患者发现非霍奇金淋巴瘤2年余,化疗后,患者汗出多,全身皮肤湿疹伴瘙痒,疹抓破后溃烂。刻诊:纳差,不欲食。汗多,皮肤湿疹伴瘙痒,疹抓破后溃烂。寐尚安,二便正常。舌红苔黄腻脉细弦。处方:姜半夏12g,陈皮9,茯苓30g,莱菔子15g,焦山楂15g,焦神曲15g,炒谷芽30g,炒麦芽30g,炒鸡内金12g,连翘9g,苍术9g,厚朴6g,黄柏9g,姜竹茹9g,生米仁30g,白鲜皮30g,地肤子30g,14剂。
二诊:患者诉胃纳转佳,湿疹略减未退,皮肤瘙痒减轻,汗多,大便每日2-3次,质尚可,小便正常。舌红苔黄,脉细弦。处方:苍术9g,黄柏9g,水牛角30g,生地12g,赤芍9g,丹皮9g,蒲公英30g,蝉蜕6g,浮萍18g,黄连3g,吴茱萸3g,陈皮6g,14剂。
三诊:患者纳可,寐安,汗出明显减少,湿疹消退,瘙痒缓解。
【按语】
化疗药物积蓄体内,“浊毒”败胃,故患者诉“纳差,不欲食”。化疗后脾虚难运,中焦壅塞,化为湿热之邪。中焦受邪,与太阴脾经及阳明胃经最为有关。用药当先治脾胃。故予保和丸消食和胃,除饮食之积,合二陈平胃散健脾燥湿,两方合用,以使脾健胃和,胃气得复。
“脾胃一虚,肺最受病”,而肺开窍于皮毛,湿疹之病与脾肺有湿热有关。本案患者“徒清热则湿不通,徒祛湿则热愈炽”,故用二妙散湿热并治。另加白鲜皮、地肤子利湿止痒。
患者二诊时胃气得复,去保和丸。而湿疹未除,故原方合犀角地黄汤加强清热燥湿,凉血祛风止痒的功效。另加左金丸以防寒凉之药败胃。
参考文献:
[1]王春玲,戴正香,戴新娟.复方杞菊汤漱口治疗化疗所致口腔溃疡的研究[J].护理学杂志,2011,26(11):3-5.
[2] 胡平.八珍汤加减治疗胃癌术后患者化疗副作用[J].临床医药文献杂志,2019,6(9):161.
[3] 罗安明,戎志斌.肿瘤以脾虚为本探析[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4,20(2):164-165.
[4]郭闻一,邓文宏,孙荣泽,等.氧调节蛋白ORP150在胃肠道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变化及意义[J].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7(2):218-222.
[5]谢荣华,谢敏,李聪,等.肝郁、脾虚和肝郁脾虚证模型大鼠的免疫功能变化[J].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3,36(12):821-824.
[6] 吴维曜.“阳化气,阴成形”与肿瘤形成的关系分析[J]中医中药,2018,8(35):333.
[7] 魏华民,朱瑞丽,刘瑞.升降三焦气机在肿瘤化湿治法中的应用[J].世界中医药,2019,14(2):495-499.
[8]邱晓,李学涛,居正军.中药“扶正固本”与化疗药联合抗肿瘤的研究进展[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13(11):1615-1619.
[9]谢东玲,李小红,贾英杰.刍议贾英杰教授从脾胃论治恶性肿瘤[J].天津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37(2):89-91.
作者简介:孙嘉融,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全科。
通讯作者:姚嘉麟,硕士,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中医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