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属于高发性神经退行性病变,患者多伴有不同程度的肌强直、禁止性震颤以及运动迟缓等多项症状,部分患者同时伴有睡眠障碍及精神障碍。既往临床研究帕金森,多结合患者的运动症状进行分析。但是,现今非运动症状备受临床关注,是帕金森领域的新研究重点。抑郁症是最常见的帕金森非运动症状,会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是导致患者残疾的主要原因。有研究[1]指出,抑郁症发生后,会促进帕金森进展,会增加患者的疾病危害性,需早期识别并进行针对性治疗。基于此,本文以25例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为对象,探究患者的脑电图表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报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2020年4月到2021年4月,选取本院收治的50例帕金森患者为对象,其中伴抑郁症患者25例,无抑郁症患者25例,分别设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男女各有16例、9例,年龄大小区间52-81岁(66.68±3.21)岁,帕金森发病时间0.5-10年(5.32±2.19)年,抑郁症病程<4月12例、≥4月13例;基于汉密顿抑郁评分量表结果分级,轻度抑郁5例、中度抑郁13例、重度抑郁7例。对照组男女各有15例、10例,年龄大小区间54-80岁(66.90±3.24)岁,帕金森发病时间0.5-9.5年(5.10±2.15)年。上述资料对比,P>0.05,可展开对比。
纳入标准:(1)患者入院后完善各项检查,确诊帕金森病,满足《中国帕金森病诊断标准(2016版)》中的诊断标准;(2)患者可配合完成各项检查,配合度比较高;(3)患者家属对本次研究知情同意,并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
排除标准:(1)患者存在颅脑外伤、脑卒中、脑肿瘤以及脑积水等脑部疾病,或患者存在中毒病史;(2)患者存在肝肾功能严重障碍;(3)患者有既往精神病史或是存在严重听力障碍、沟通障碍;(4)中途退出本次研究,或是不能配合本次研究患者。
1.2方法
1.2.1资料获取
50例患者在自身、监护人知情同意状态下,由本科高年资、经验丰富、经过专业培训的同一位神经内科医生完成临床资料采集、病史资料采集、检查报告资料采集等。
1.2.2脑电图检查
应用日本光电4418K 型脑电图仪完成患者的脑电图检查,基于国际10-20系统放置电极,选取单双导联常规标记。结合波形特点将患者分为五个类型。
1.3观察指标
(1)两组患者的脑电图表现;(2)抑郁症病程不同患者的脑电图表现。脑电图指标包含α波前移/泛化、α波不对称、α波慢化、额区θ波增加、正常图形,统计脑电图异常率。
1.4统计学方法
予以SPSS 22.0统计学软件本研究数据计算,计数资料应用 n(%)表示,计数资料行X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脑电图表现
观察组患者中脑电图异常17例,对照组患者中脑电图异常3例,观察组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大于对照组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一。
表1 观察组、对照组患者的脑电图表现比较(n=25例,n/%,例)
2.2观察组脑电图表现
抑郁症病程<4月患者中有6例脑电图异常,抑郁症病程≥4月患者中有11例脑电图异常,抑郁症病程≥4月患者的脑电图异常率大于抑郁症病程<4月患者,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二。
表2 抑郁症病程不同患者的脑电图表现比较(n/%,例)
3.讨论
帕金森属于常见老年性疾病,抑郁症是该病常见并发症。有研究指出,帕金森合并帕金森的几率是30%-45%[2]。本文选取的50例帕金森患者中有一半存在抑郁症,占50%。考虑本文有意识的选择合并抑郁症患者,所以本文患者数量并不能代表本院的帕金森伴抑郁症发病率。临床尚未明确帕金森发生抑郁症的相关机制,但多数研究学者认为,帕金森伴抑郁症并不是患者的心理反应,而是器质性抑郁。临床有研究[3]明确指出,帕金森伴抑郁症患者的脑内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以及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有明显减少,尤其是5‐羟色胺,减少现象更为显著。而5‐羟色胺具备调节人体情绪的功能,其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患者的情绪状态,5‐羟色胺水平越低,患者越容易发生情绪低落与注意力减退等典型的抑郁症症状。抑郁症发生后,患者多伴有额叶低灌注现象,导致该部位神经细胞功能下降,继而诱发行为缓慢以及情感淡漠等症状。此时,患者的额叶脑细胞正常电活动多以去同步化过程为主,进行脑电图检查,可发现患者的脑活动变化,如α波活动减弱。
综上可知,抑郁症会加重帕金森病情,导致人体脑活动发生异常,早期进行脑电图检查,可及时发现异常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