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郭慧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郭慧,. 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神经科学研究,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461.
摘要: 目的 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择期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脑出血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比较两组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关键词: 脑出血;早期康复护理;神经功能恢复;生活质量
DOI:10.12721/ccn.2022.157461
基金资助:

脑出血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急重症,该病患者一般无前驱症状,多数在活动过程中或情绪激动状态下急性起病,出现头痛、呕吐、嗜睡及昏迷等症状,并于发病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到达高峰。若未获得及时有效治疗,患者可出现偏瘫、言语功能障碍、精神及认知障碍等,甚至造成死亡,严重威胁患者健康及生命安全。临床治疗时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组织修复性药物并配合理疗等可促使脑功能恢复。但部分急性期患者病情程度较重,药物治疗及外界物理性治疗效果有限,康复期生活质量下降。因此,如何加速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升其生活质量是临床护理的关键问题。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2018年9月-2019年9月择期于我院接受手术治疗的70例脑出血患者,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5例。对照组男14例,女21例;年龄40-75岁,平均年龄(56.37±7.74)岁;出血部位:丘脑7例,小脑6例,脑叶9例,其他13例。观察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40-76岁,平均年龄(56.79±7.85)岁;出血部位:丘脑6例,小脑9例,脑叶11例,其他9例。统计学比较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有可对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及其家属均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入选标准 (1)纳入标准:参照《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1]制定,如下标准:①发病迅速,具有头痛、呕吐、血压增高及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等表现;②伴随局部病灶或全面性神经功能缺损症状;③经影像学、血液检查等确诊为脑出血。(2)排除标准:①非血管性脑部病因引起的脑出血;②合并其他重要器官急慢性疾患;③自身凝血功能障碍;④严重精神疾病。

1.3 方法

1.3.1 对照组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待患者清醒且血压水平稳定后,适当抬高床头以促进血液回流;严格控制患者饮食,嘱其合理用药,将其血压控制在基础水平。

1.3.2 观察组 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护理干预:①严格观察并记录患者心率、血压、体温及血氧饱和度等,若出现明显体征波动需及时上报医师;②术后患者清醒即指导其开展主被动训练,包括起坐训练、翻身训练、言语训练、肢体运动训练等,训练强度需根据患者耐受程度适当调整;当患者逐渐适应运动恢复训练时,根据其恢复情况指导进行上肢功能训练、肌肉训练及肩关节运动等;③以热情态度与患者建立良好护患关系,主动向患者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及手术情况,并耐心倾听其诉求,在不影响治疗及康复的前提下最大程度满足其需求;对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较高者,给予其专业心理疏导,同时指导患者家属为其提供充分社会支持。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并随访1个月。

1.4 评价指标 ①选择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2]评价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该量表共计15题,涉及患者意识水平、视野、肢体运动、感觉、语言及注意等多个方面,总分42分,患者量表评分与其神经功能恢复程度成反比;②采用生活质量指数量表(QLI)[3]评价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共5项内容,每项均以0-2分计分,总分10分,患者总分与其生活质量成正比。上述指标评估时间均为随访1个月后。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以x̄±s表示计量资料,组间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NIHSS评分比对照组低,QLI评分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对比(x̄±s,分)

截图1741327487.png

3 讨论

脑出血至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引起的出血,该病最常见病因包括高血压合并小动脉硬化或微血管瘤、脑血管畸形、淀粉样脑血管性疾病、颅底静脉血栓形成、血管炎及动脉解剖变异等。脑出血患者预后效果与其基础身体素质、出血量、出血部位、发病时意识状态及并发症发生等多因素有关,而护理工作是医疗环节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患者的临床疗效、康复及预后效果亦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选择有效的护理工作模式对保证脑出血患者预后良好具有重要意义。

早期康复护理指在患者发病后生命体征稳定、神志意识清楚且疾病不再发展时即开展的综合性康复治疗方案,目的在于预防疾病再次发生发展,同时促进患者功能障碍的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干预后1个月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QLI评分比对照组高,说明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出血患者临床干预中具有积极意义。分析其原因可知,血压变化会引起患者颅内压增加,从而造成脑组织缺氧,体温过高则可对脑细胞产生损伤,故加强早期生命体征监测可使医护人员准确把握患者病情进展,并为其抢救争取时间;康复功能锻炼则可刺激患者中枢神经系统,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硬,促进受损神经自我修复,从而有效缩短康复时间,改善其预后效果。此外,心理护理干预可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帮助其树立治疗及康复信心,缓解心理压力,从而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早期康复护理可有效促进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提高其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12):994-1005.

[2]黄建跃,丁胜鸿.微创血肿清除术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氧化应激指标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9,39(15):3628-3630.

[3]王奚,吴淑芳,潘卫平,等.综合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身心康复的影响[J].国际护理学杂志,2018,37(8):1067-1070.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