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很多病症的发病率都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导致患者数量越来越多,极大地威胁人们的生命健康安全。作为常见的病症类型之一,甲状腺肿瘤疾病的诊断工作深受人们关注。因为这类疾病发病率高、覆盖人群面积大,中老年都容易患有该类疾病,不利于家庭生活和谐。为此,要想有效进行诊治这类疾病,必须提前进行精确专断,及早发现和治疗,从而确定详细的治疗方案。然而,诊断方法有很多,CT诊断就是常见的甲状腺肿瘤诊断方式之一,主要利用影像技术进行疾病诊断,方便进行鉴别,深入了解患者甲状腺肿瘤和周围组织的关系,准确掌握患者的病变部位,发挥出CT诊断治疗方式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围绕甲状腺肿瘤的CT诊断进行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材料与方法
1. 1一般资料
选取某院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5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其中男10例,女15例,年龄33~78岁。甲状腺腺瘤7例,结节性甲状腺肿3例,各种恶性肿瘤15例,其中3例行颈部CT平扫,增强扫描22例。
1. 2检查方法
使用岛津Xvision/GX及GEProspeed AI全身CT扫描仪。病人仰卧,扫描范围自声带水平至颈根部,病变向胸部延伸时,适当扩大扫描范围。采用5 mm层宽层距。
2结果
2.1腺瘤
表现为甲状腺内或甲状腺区圆形或类圆形肿块,直径1~8 cm不等。6例呈低密度,且内部主体密度均匀;其中3例位于形态正常的甲状腺内,4例突破正常甲状腺轮廓。所有病例均表现为边缘光滑,可见完整包膜;3例见斑块钙化;1例压迫气管;但气管内壁显示光滑;1例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所有肿块均未见突入气管后间隙,周围脂肪间隙清晰。
2.2结节性甲状腺肿
所有病灶均呈局限型。表现为甲状腺内的囊性低密度影,2例为单囊,2例单囊病灶内可见到不完整的间隔;3例为多囊,每个囊的直径1~5 cm不等,呈“葡萄串”样改变,每个囊周围都可见到囊壁,病灶边缘光滑,周围脂肪间隙清楚;2例出现斑块样钙化;2例压迫气管,但邻近病变的气管内壁光滑;1例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
2.3恶性甲状腺肿瘤
结合资料可知,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15例,针对这15例患者进行CT扫描后可知:(1)直径诊断。肿块直径在0.14-7.15cm范围内。(2)肿瘤密度诊断。15例患者的肿瘤密度不同,其中10例混杂密度特征明显,液体中出现类似漂浮物的物质,其中3例则呈现高密度、等密度特征,另外2例则呈现低密度特征。(3)病灶钙化病症诊断。在这些病例中,有六个病灶存在钙化问题。沙粒样钙化与斑块样钙化病症分别有5例和1例,前者5例中仅有1例为未分化癌,剩余4例为乳头状癌,后者1例诊断为乳头状癌。(4)肿块诊断。各个患者的甲状腺肿块边缘不规则,而且附近脂肪间隙消失,难以与周围组织进行清楚的分界。其中有5例患者的肿块突入气管后间隙,3例患者甲状腺肿瘤周围像是出现“包膜”现象,其密度较疏,并不完整,还有两个病灶周围存在脂肪间隙,能够突出肿块分叶轮廓。综上,经过计算,其乳头状癌钙化率达到55.1%,15例恶性甲状腺肿瘤患者中有7例患者颈部淋巴结发生转移,其发生率达到41.1%,最终增强扫描,其中1例均匀强化,但是有2例强化并不明显。
3讨论
3.1肿瘤密度
实际上,甲状腺功能为储藏碘含量,由于甲状腺肿瘤的存在,导致其储碘功能被破坏,这时肿瘤的密度有所不同,主要表现为低密度、等密度以及高密度的特征,但是病灶密度与实际良恶性肿瘤的诊断关联较小。根据其CT诊断结果可知,如果为恶性甲状腺肿瘤,其混杂性特征较为明显,而且相比于结节性甲状腺肿瘤,其密度不均匀,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加以鉴别和诊断。
3.2肿瘤边界与轮廓
肿瘤边界与轮廓诊断时,可以采取CT诊断技术,主要鉴别肿瘤轮廓以及边界情况等。结合本文的甲状腺恶性肿瘤检测结果可知,其中13例患者的甲状腺轮廓呈现不规则的特征,而且无论是周围脂肪间隙还是器官分界等都不清晰。即便有2例患者部分层面脂肪间隙比较清晰,然而还有些层面的脂肪间隙已经消失,出现分叶征象。通常而言,若是良性肿瘤,则这种现象不易出现,而且分界较为清晰。就实际CT诊断分析而言,本文诊断小组中有1例腺瘤患者诊断结果表现为明显分叶,但是病理报告中有倾向恶性变的提示。所以,有无分叶可以大致上对甲状腺肿瘤的良性、恶性进行判断,为力征象。此外,很多恶性甲状腺肿瘤本身不存在包膜,在本文诊断小组中,其良性肿瘤患者的肿块大多数的包膜都较为完整。具体而言,12个良性病灶,包膜率达到15%,其中包膜具有均匀性、完整性以及光滑性的特征,有关诊断人员可以利用CT观察其包膜的均匀性等,进一步鉴别甲状腺良恶性肿瘤。
3.3气管及气管后间隙侵犯
实际上,有关研究证明,甲状腺肿瘤无论是良性还是恶性都容易压迫气管,引起患者不适。结合本文小组资料,其中3例甲状腺呈良性的患者存在压迫气管的现象,但是这些患者病变位置周围的气管内部都较为光滑,针对体积较大的良性肿瘤,也较少出现突入气管后间隙的情况。反之,恶性肿瘤则不同,经过CT诊断,本文有5例患者出现突入气管后间隙的现象,这些患者皆是恶性肿瘤患者。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和肿瘤生长方式相关。若是良性肿瘤,主要是以膨胀性生长方式为主,主要形成推压改变,如果是恶性肿瘤,则会主要以侵润生长为主,当侵润气管壁后,其管壁将变得十分毛糙。另外,一旦甲状腺肿瘤生长到一定形状,当与气管后间隙接近,因为这部分组织比较疏松,甲状腺肿瘤易出现向内匍匐生长的现象。因此,在CT诊断时,可以将其作为该病症鉴别的主要参考手段。
3.4淋巴结转移
淋巴结转移也是CT诊断中的重点诊断内容,结合本文CT诊断结果可知,颈部淋巴结肿大患者有两例,其中一例为腺瘤患者,还有一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发生率达到16%,这与相关文献报道相同,所以颈部淋巴结肿大可以进行恶性肿瘤的诊断,而通过采取增强扫描的方式,也能尽快发现甲状腺肿大淋巴结病症。通过加强CT扫描仪器的应用,可以帮助诊断医生辨别肿瘤与各个器官的关联,针对各个情况进行检查,而且CT诊断技术也可以和其他诊断技术互相补充,更好地开展甲状腺肿瘤诊断工作。综上,CT诊断技术应用价值较高,尤其在甲状腺肿瘤诊断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检测包膜完整性、边界清晰性,还可以检测肿块轮廓规则性,有效辨别良恶性肿瘤,值得加以推广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于永梅.甲状腺癌的CT诊断[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004(003):P.13-14.
[2]汤雷.甲状腺癌的CT诊断分析[J].饮食保健,2019,006(018):262-2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