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治疗丘脑痛的探讨
侯尚梅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侯尚梅 ,. 针灸治疗丘脑痛的探讨[J]. 当代中医药,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049.
摘要:
丘脑痛通常继发于丘脑出血或梗死,属于典型的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多年的中医理论和临床实践数据证明,利用中医传统技术进行针灸和莫沙布松镇痛对丘脑痛的诊断和治疗具有显著效果。在中医领域,丘脑痛属于中医“疼痛综合征”、“关节痛综合征”和“中风”的范畴,中风和心脏调节可能为丘脑痛的治疗提供新的指南。近年来,针灸已被用于治疗丘脑痛,从最初的单针治疗到针药结合。此外,穴位的特异性也逐渐成为“现代针灸”研究的热点。针灸治疗丘脑痛不仅在概念上具有创新性,而且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更多的研究和推广。
关键词: 针灸;丘脑痛;针灸镇痛;中风后遗症;痹症;综述
DOI:10.12721/ccn.2023.157049
基金资助:

丘脑痛,又称丘脑疼痛综合征,通常继发于丘脑出血或梗死,属于典型的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丘脑疼痛的临床表现主要是病变对侧的自发性疼痛,并伴有自主神经功能障碍。丘脑疼痛可由各种疾病引起,但绝大多数是由脑血管疾病引起的。由于脑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脑卒中后丘脑疼痛的发生不容忽视,迫切需要研究有效的丘脑疼痛治疗方法,提高治疗的临床效率。根据现有报道,目前丘脑疼痛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西医、外科、中医、针灸等领域,也有联合治疗。使用中药治疗丘脑疼痛的副作用较少,但治疗效果更长;西医治疗效果迅速,但副作用显著,易产生耐药性;丘脑疼痛的手术治疗由于出血、感染和偏瘫等并发症的风险而受到限制。《灵枢·九针十二原》说:“欲用微针开窍,理气活血,利经不利”,说明针灸具有开窍活血的作用,适用于气血郁结、经络不通引起的疼痛。

1.针灸与镇痛

针刺身体的某些穴位以缓解各种疼痛是中国独特的医疗技术。针灸镇痛具有广泛而坚实的理论和临床治疗基础,针灸在治疗丘脑疼痛中的临床应用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针灸的镇痛作用只有在神经通路完整的情况下才能有效发挥:在神经通路完备的前提下,通过神经电生理学和神经生物化学的变化才能达到针灸的镇痛效果。到目前为止,影响针刺镇痛的几个关键部位是脊髓、脑干、间脑、大脑皮层、边缘系统和基底节。最重要的部分是髓平面,针灸信号在髓平面减弱脊髓背角的疼痛信号,防止损伤迹象的传播;其次,针灸可以通过抑制丘脑束旁核来增加疼痛面积。针刺可以通过刺激下丘脑缰核、下丘脑拱形核、室旁核、视前区和刺激视前区来抑制束旁核,从而防止损伤信息的额外传递;此外,据报道,针灸可以激活体内的“内啡肽机制”,刺激P物质和血清素的产生,产生镇痛作用。

2.结合中医理论的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丘脑疼痛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最初常见的针刺方法,到后来使用听觉穴位滋养肾阴、安神,再到不断推广巨针、化瘀活血。近两年来,调心活血法、调心止痛法等针灸方法的引入,进一步发展了针灸治疗该病。在中医领域,丘脑疼痛在中医上属于“疼痛综合征”、“痹综合征”和“中风”的范畴。其病因、发病机制和责任是由于脑血瘀、原始精神紊乱、对精神缺乏控制、四肢缺乏使用,瘀血郁结,经络堵塞,因堵塞而疼痛,表现为患肢肌肉持续疼痛。针灸治疗可以以针灸和中医治疗关节痛、中风和心脏调节为基础,为治疗丘脑疼痛提供新的指导。

2.1以治疗痹症为理念的针灸疗法

《素问痹论》说:“风、寒、湿合为痹,风、湿胜痹动;寒气胜痹痛;湿胜痹。在中医学领域,丘脑疼痛属于“关节痛综合征”的范畴,临床上常用针灸和烟雾疗法治疗关节痛综合症。

易光强和宋卫健使用了《内经》中解释的巨针理论来治疗丘脑疼痛。益广强取颞后上部斜线,结合风池、曲池、外关、合谷、通利、风石、雪海、阳陵泉、风龙、三阴交、太冲健康侧体针刺治疗;另一方面,宋卫健在针刺建边外关、直沟、风石、司马、边三里、边下三里的基础上,结合四花中、赤泽穴的出血治疗,并与卡马西平药物组相比,发现针刺组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药物组。崔波根据《血证论》,“经络与内脏之间的血瘀会导致全身疼痛,阻碍气的流动,导致停滞和疼痛。所谓的疼痛就是阻塞。”,太冲和照海治疗一例左丘脑梗死患者。

2.2以治疗中风为理念的针灸疗法

脑卒中后丘脑疼痛是脑卒中的难治性合并症之一。中风患者有气虚血虚、络风阻痰或静脉疲劳梗阻,导致血瘀、气阻、血阻而痛,称为疼痛综合征。在治疗这种疾病时,《内经》说:“坏客在经,左旺为右病,右旺为左病,也有移位的情况。

王伟强等人基于“不通则痛”的理论,用梅花针刺气血过盛的手足阳明经、养阴养血的肝经,并结合三棱针从十井穴放血,以促进血液循环并在没有疼痛的情况下打开经络。以卡马西平为对照组,统计结果显示,针刺组的治疗效果明显高于对照组。范晓农等根据张杰斌的理论认为,血瘀是本病的主要发病机制,即“人的气血来源仍然相同,气血充足,气血通畅,气血不足。”他们使用了调心活血止痛的针灸方法(西门、银溪、血海、照海),并比较了卡马西平治疗丘脑疼痛前后的疗效。研究结果提示了药物的“急治”和针灸的“慢治”原则。

2.3以调心和调神为指导的针灸疗法

《内经》指出:“所有疼痛和瘙痒的溃疡都属于心脏。”心主血管,心气驱动全身血管,形成循环并返回心脏。因此,当气血循环不起作用时,心脏会感觉到,感觉到的变化就是疼痛的症状。心灵隐藏着精神,支配着神性。因此,调节精神的方法被用来平静人心。“如果心脏平静,疼痛就会很轻微。”因此,如果内心平静,痛苦就会消除。这也是近两年出现的调节精神、止痛、调节精神、促进血液循环方法的指导思想。王寅等运用“活痛动痛”理论,运用针灸调气的特点,认为“心静则痛轻”,选择头针(胃区、感觉区)、耳针(神门、心),体针(神门、内关、离沟、太西、两侧)和同步密度波电针,并取得了一定效果。

3针灸联合治疗的应用

近十年来,针灸治疗丘脑疼痛,从最初的单针治疗到针药结合。该药与证候相符,起到活血化瘀、通经、除痹止痛的作用,从而可以快速缓解丘脑疼痛。Lu Ming等人和郑景润等人比较了不同针刺方法的疗效,并对总有效率进行了统计分析。两个研究组都表明,头针结合体针的效果优于纯头针组或纯体针组。王敏等采用随机对照实验设计,将84例患者按照随机数表的方法分为两组,比较针药结合与西药卡马西平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丘脑疼痛的临床疗效,发现针药结合的疗效优于单独口服卡马西平。

4总结

目前针灸治疗的报道仍存在主要问题:首先,大多数文章缺乏对照组,这使得针灸疗效的评估缺乏客观比较;其次,由于丘脑疼痛患者数量较少,各种研究报告中的样本量不足,这使得统计方法的选择和统计结果的准确性存疑;最后,最公认的丘脑疼痛疗效评估方法包括VAS评分和MPQ评分,但仍有报道使用治疗前后症状改善的比较评分,这是最主观的评估方法。在未来的研究中,建议结合临床和分子实验,通过临床表征建立病理学假设,并研究该疾病的生理和病理机制。探索针灸治疗丘脑疼痛的具体分子机制,可以为针灸在丘脑疼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对临床医生的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从最初的三类药物,如止痛药、抗抑郁药和抗惊厥药,到针灸治疗,丘脑疼痛的治疗方法已经发展起来。经络理论作为中医针灸的核心理论,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针灸的现代发展已经从传统的针灸和烟雾逐渐演变为“现代针灸和烟雾”,如浮针、腕踝针和腹针。针灸的深度是其创新的关键。用针灸和莫沙布司治疗丘脑疼痛可以避免使用中药治疗丘脑疼痛引起的副作用,避免西医引起的耐药性风险,避免手术治疗引起的出血、感染、偏瘫等并发症的风险。总之,针灸治疗丘脑疼痛不仅在理念上具有创新性,而且被证明具有良好的疗效,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唐国文,谭文澜.丘脑痛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J].内蒙古中医药,2016,35(1):147-149

[2]龚文蕾.身痛逐瘀汤联合卡马西平治疗丘脑痛的临床观察[D].武汉: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