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郑利香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郑利香,.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中如何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 哲学研究进展,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2.
摘要: 小学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作为一名小学班主任,不仅要传授给学生丰富的知识,还要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小学班主任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德育教育中去,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DOI:10.12721/ccn.2021.157002
基金资助:课题编号:ZJ220202。

前言

教师在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的过程中,可以以小学生为主体,开展多元化的德育活动,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特点和需求来开展各种形式的德育活动,提高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

一、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一)尊重学生原则

只有将尊重学生作为德育教育的重要原则,才能提高德育教育效果。教师在开展德育活动时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以不同类型的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活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集体游戏、趣味比赛、小组合作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如在进行《爱我中华》主题班会时,教师可以选择一位学生来讲讲自己心中对祖国最真挚的爱,然后将班上同学分为三组,每组选出一位代表来讲述自己对祖国最真挚的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调动小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激发他们参与德育活动的积极性。

(二)循序渐进原则

小学班主任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年龄特点来选择合适的德育内容和德育方式,使德育教育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同时,还能够使学生通过道德实践活动来提高自己对道德知识的认识和理解。在小学生进行道德实践活动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自身的年龄特征来开展德育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逐渐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去。例如: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身边发生的一些道德事件来开展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例如:有一位学生在放学回家的路上捡到了一个钱包,该学生将钱包交给了家长并将其交给了警察叔叔。随后警察叔叔根据该学生提供的线索进行寻找,最终将该学生找到并归还给了失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小学生认识到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优良品质,让小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来的正能量。

(三)平等原则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从小学生的角度来进行德育教育。教师要把小学生当作平等的个体来看待,平等对待每个小学生,以尊重和理解的态度来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例如,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采用民主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将自己心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说出来,并将其表达出来。教师还要重视学生的思想动态,对学生思想上的疑惑进行及时解答和引导,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师还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和需求来开展德育教育活动,让小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去,充分发挥出自身的主体作用,提高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原则

(一)激励原则

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激励小学生。在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可以通过奖励的方式来激励学生,当小学生做出正确的行为时,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奖励,比如,通过学生的表现,给学生发一些小奖品或小奖状,提高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和理解。在小学德育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德育活动,通过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学生在活动中产生参与感和获得感,从而提高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识。

(二)兴趣原则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某件事物有兴趣,才会积极主动地去做这件事。小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只有让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在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育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兴趣来开展各种活动,让他们在参与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产生兴趣。如在进行“我与国旗合个影”活动时,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拍摄的背景音乐,然后让学生和自己喜欢的背景音乐合拍,最后可以让学生来分享自己和国旗合个影的感受。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还能让学生在分享自己和国旗合个影的过程中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三、师生友好原则

(一)实践原则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活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例如,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开展各种实践活动,如:将小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收集家乡的特产;鼓励学生组织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鼓励小学生参加学校的运动会;组织开展一次感恩活动。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小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小学生成为德育教育的主体。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来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使学生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体会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所在,还能提升其道德素养。

(二)师生平等原则

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和学生之间保持平等的关系,通过平等的关系来让学生理解德育教育内容,感受到德育教育的效果,从而促进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在德育教育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时,要用平等的态度来对待学生。小学生和教师之间存在较大的年龄差距,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念上都存在差异,教师要和小学生之间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小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尊重。小学生虽然年龄较小,但也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教师在与小学生沟通交流时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教师在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以平等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让小学生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尊重和关心。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来促进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认识,以提高德育教育效果。

(三)友善

在这部分内容教学过程中,可将活动形式的主动权交给学生,由学生自行决定以什么形式开展有关友善的德育活动。有学生说可以学习《友善歌》,有学生说可以进行情境再现,还有学生说可以组织友善故事的分享活动、辩论会等。提议学生以投票的形式选择情境再现以及辩论会的方式,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在互相交流中了解友善的含义,另一方面由于是自己决定的形式,学生参与感强,有助于提高德育渗透的实效性。

结语

综上,在小学阶段的德育渗透中,我们不能仅要求学生背诵二十四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要有意识地将其与学生日常的德育活动融合在一起,确保核心价值观渗透落到实处。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道德品质的形成以及基本道德素养的提升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石中英.价值观教育的阶梯:北京市中小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阶段性目标框架研制[J].人民教育,2019(24):31.[2]钱海霞.树德育人,浸润无声:浅析小学德育渗透[J].亚太教育,2019(2):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