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PU液冷散热器的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
​孔汶睿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孔汶睿,. CPU液冷散热器的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J]. 电路系统研究,2021.10. DOI:10.12721/ccn.2021.157090.
摘要:
使用Gambit软件建立CPU液冷散热器物理模型后在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计算,采用控制变量法[1]改变散热器冷流体入口温度、入口速度、CPU功率和流体物性对CPU液冷散热器的换热效果进行分析,并作出一种优化换热效果的散热器结构。研究表明:降低冷流体温度、提高入口速度、导热系数大流体等均可强化换热效果;添加翅片换热效果更好。
关键词: CPU液冷散热器;控制变量法;数值模拟;流体物性
DOI:10.12721/ccn.2021.157090
基金资助:

引言:

CPU从最初发展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历史了,它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和控制核心,是计算机进行各种信息处理以及程序运算的最终执行单元。因此,CPU的性能备受关注,其中影响CPU性能的因素有本身的微架构、主频、容量大小。同架构、同核心的处理器,主频越高性能越好,基本上成正比。当然,主频越高,处理器功耗、发热越厉害,对散热要求越高。随着CPU发热越多,CPU风冷散热逐渐经济性下降[2],CPU液冷散热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液冷散热器噪音小、换热效果好、款式新颖等众多优点使之逐渐在市场上站稳。本文通过Gambit、Fluent软件进行数值模拟[3],分析液冷散热器冷流体入口温度、入口流速、CPU功率以及流体物性对散热器的换热效果,再提出一种散热器优化结构方案优化换热效果。

1物理模型及其创建过程

1.1物理模型

为了研究换热器内流动与传热特性,本次数值模拟分析选用结构较为简单的液冷散热器,并在Gambit里创建物理模型a型和b型。与CPU直接接触的正方形的边长为20.9mm,长方体的高为6mm;进出口长方体高度为23.3mm,进出口长方体底面边长为2mm。

1.2创建过程

使用Gambit,根据1.1物理模型的尺寸创建物理模型。

第一步,绘制与CPU接触的散热器。Operation中选择体,Volume中选择Brick绘制长方体,X=0.0209,Y=0.0209,Z=0.006。

第二步,绘制进出口长方体。Operation中选择体,Volume中选择Brick绘制长方体,X=0.002,y=0.002,z=0.0233。再Move/Copy Volumes选择刚绘制的长方体,通过计算再Global处修改x、y、z的值。重复操作但Copy改为Move,且Global数值全变负。

第三步,选择Unite Real Volumes进行布尔操作变成一个体。

至此,物理模型创建完成。

2网格无关性验证

2.1网格的设计与数据处理

网络疏密对数值计算的结果影响很大,只有当网格数的增加对计算结果影响不大时,这时的数值模拟计算结果才有意义。为保证计算的可靠性,需要进行网格无关性检验。本次无关性检验,网格从疏到密共划分5套,网格数分别为2.27万、4.35万、10.57万、35.43万、82.54万。在Fluent中,分别对5套网格进行计算,整理得数据。

2.2数据分析与网格数的选取

由2.1中的数据及变化曲线可知,网格数量对数值分析的结果有很大的影响。随着网格数增加,可看出模拟各值变化十分微小,且曲线近乎平行于横轴,误差在可接受范围内即可。网格数量不是越多越好的,随着网格数量的增多,计算时间会延长[4],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因此网格数选取35.43万最为合适。

3数值模拟分析

3.1冷流体入口温度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3.1.1问题描述及原始数据

此次分析冷流体入口温度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CPU功率、冷流体入口流速(流量)保持不变,设定与CPU接触面的热通量100000w/m²,冷流体入口速度为3m/s,冷流体入口温度取值范围300~350K,每10K选取一个温度值。在Fluent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冷流体出口温度的变化,分析换热器内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变化,对比分析图1中两种CPU散热器结构的换热性能。

3.1.2结果分析

将a、 b型散热器冷流体出口温度随冷流体入口温度的变化的数据导入Excel中,绘制a、b型散热器冷流体出口温度随入口温度的变化曲线。在Fluent中导出a、b散热器的速度场与温度场。

在CPU功率、冷流体入口流速(流量)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冷流体入口温度逐渐升高时,冷流体出口温度随之升高,呈线性关系。速度场温度场变化不大。并且a型散热器与b型散热器相比较,冷流体出口温度总是相差很微小,a型散热器的冷流体出口温度更小。

3.2冷流体入口流速(流量)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3.2.1问题描述及原始数据

此次分析冷流体入口流速(流量)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冷流体入口温度、CPU功率保持不变,设定与CPU接触面的热通量为100000w/m²,冷流体入口温度为300K,冷流体入口速度范围为1~5m/s,每1m/s取一个速度值。在Fluent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得到冷流体出口温度的变化,分析换热器内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变化。

冷流体入口温度、CPU功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随着冷流体入口流速的增加,冷流体出口温度逐渐降低,但3m/s之后变化不明显,且a、b型散热器两者相差不大,近乎同一条变化曲线,考虑经济性所以冷流体入口速度在2~4m/s都是比较经济的,a型散热器的速度场和温度场都是高度对称的,而b型散热器则有一点点不对称,随着速度增加a型散热器对角线处流经冷流体逐渐减少,主要向两侧流,a型散热器换热性能好一点。

3.3 CPU功率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

3.3.1问题描述及原始数据

此次分析分析CPU功率对散热器换热性能的影响:冷流体入口流速(流量)、冷流体入口温度保持不变,设定冷流体入口温度为300K,冷流体入口速度范围为3m/s,与CPU接触面的热通量50000~100000w/m²每10000w/m²取一个值。在Fluent中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给出冷流体出口温度的变化,分析换热器内温度场与速度场的变化。

4总结

由以上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可知,在控制变量的前提下,通过改变冷流体入口温度,改变冷流体入口流量,改变CPU功率,改变流体物性,改变散热器结构,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增强散热器的换热效果。

通过本次CPU液冷散热器的性能分析与结构优化的数值模拟分析,从物理模型的建造,再到网格无关性的验证,再对五种不同情况下的数值模拟分析,整个过程下来,我对数值计算有了更深的领悟与计算能力,对Gambit、Fluent软件的操作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经过整个过程下来,我发现此次数值模拟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网格无关性的验证,可能网格数没有足够的多,冷流体入口速度是否满足层流还是紊流,翅片的传热系数及最佳尺寸,CPU功率有些许偏差,此次还有遗憾就是由于时间的缘故,未能及时掌握matlab来进行作图,只能通过Excel来作图,图不够直观,但还是感谢老师悉心指导,让我大致掌握了这两款软件的大致使用方法。

参考文献

[1]王曙光. 控制变量法——研究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法[J]. 物理教师, 2002, 023(007):14-15.

[2]唐金沙. CPU风冷散热器的实验研究及流场和温度场的数值模拟. 湘潭大学, 2009.

[3]支淼川. 电力电子设备水冷散热器的数值模拟[D]. 华北电力大学,2006. DOI:10.7666/d.y867968.

[4]冯静安, 唐小琦, 王卫兵,等. 基于网格无关性与时间独立性的数值模拟可靠性的验证方法[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7, 35(001):52-56.

[5]刘彦丰.传热学[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