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思维特征
郝明扬 宋茂银 于芳 王琨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郝明扬 宋茂银 于芳 王琨,.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的思维特征[J]. 哲学研究进展,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0.
摘要: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作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新定位,深入开展对新思想的学理论证,是学术界的重大使命和任务。新思想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体现了显著的思维特征:创新理论的系统思维、人民中心的发展思维、执政规律的科学思维、睿智深远的战略思维、必作于细的精准思维、胸怀天下的宽广思维等,深入阐释这些思维特征对研究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新理论;思维特征
DOI:10.12721/ccn.2021.157010
基金资助:基金项目:课题项目:潍坊市社会科学规划研究课题 (潍社科学术委发[2022]4号)。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1]的新定位新阐释。在创立和发展过程中,体现出了显著的思维特征:创新理论的系统思维、人民中心的发展思维、执政规律的科学思维、睿智深远的战略思维、必作于细的精准思维、胸怀天下的宽广思维,深入阐释这些思维特征对研究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1 创新理论的系统思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具有原创性的贡献。从马克思主义原理的角度看,新思想围绕回答重大时代课题,进行艰辛探索并取得重大创新理论成果,这是新思想认证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的必要条件。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视域看,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诞生,开创了人类文明的新的飞跃,列宁主义是对马克思主义俄国化新的飞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的飞跃,这些思想理论都在社会发展史中得到了论证,且蕴涵了历史方位、思想机理、创立主体、理论主题、理论体系五个方面内容。上述五要素在《决议》中针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提供了必要论述,形成了逻辑严密、内涵丰富的系统理论体系。

(1)历史方位有了新判断。马克思认为,任何真正的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精神的精华。1845-1846年马克思与恩格斯合著的《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指出“一切划时代思想体系的真正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思想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即“时代的需要是理论之母”。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综合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全方位举世瞩目的历史成就,使社会主要矛盾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化是确立时代主题的总依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方位中应运而生。二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对历史方位有了新判断,即“两个大变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判断的总依据。 现在到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冲刺关键期,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能力和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在关键时期,党和人民越是迫切需要凝心聚力、谋篇布局、攻坚克难的科学思想理论体系。同时,世界经济版图重心呈“东升西降”移动,中国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客观上需要空间上的优化、政治上的磨合。欧美逆全球化浪潮的霸权主义、单边主义导致全球化不稳定和不确定更加突出,赢得中美竞争的胜利到了关键期。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在全球范围内实现生产要素的交换和多样智慧的共享。新时代新思想要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提供智慧和方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立足时代之问、回答时代之问、引领时代之问的科学理论体系。

(2)思想机理有了新内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涵在研究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实践过程中不断丰富和发展。《决议》对新思想机理阐释由过去一个结合增加为“两个结合”。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阐明了新思想理论创新发展的内在机理,从广度深度上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规律认识。

(3)创立主体有了新评价。党的十九大对新思想创立主体判断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决议》对创立主体新评价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突出展现出一个大国领袖政治家风范、理论家战略。

(4)理论主题有了新概括。理论主题所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是时代主题。《决议》把党的时代主题拓展为三个。从新时代“五个是”特征出发,凝练成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为统领,国家建设、党的建设为两翼的“三个时代主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指明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调的新境界。

(5)理论体系有了新构建。《决议》把新思想的核心内容由党的十九大的“八个明确”扩展为“十个明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五大原创性思想(习近平经济思想、生态文明思想、强军思想、法治思想、外交思想)以及最新出版发行的《习近平治国理政》第四卷等都是对理论体系的丰富和发展。这些创新思想、创新理念都是新的理论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对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的最新回答,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大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2 人民中心的发展思维

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维是新思想的根本价值取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深切领悟与坚持,是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的根本出发点和立足点。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把“坚持人民至上”作为我党的十大宝贵经验之一。

(1)发展为了人民。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新思想全部理论和实践的核心内容。从发展方向看,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纳入“十个明确”。从发展主题看,对“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也必须立足于以人民为中心和发展全过程民主。

(2)发展依靠人民。新思想坚持人民是发展的主体、动力和旨归的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毛泽东同志讲“兵民乃胜利之本”。人民群众既是历史进程的“剧中人”,又是历史过程的“剧作者”。新思想坚定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基本立场,坚守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中的根本方法,[2] 把“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切实解决好。

(3)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这集中体现在时刻把人民的疾苦放在心上,不断提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从发展目的看,《决议》把实现共同富裕纳入“十个明确”。从发展主题看,对“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重大时代课题的回答,也必须立足于追求最广大人民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习近平一直强调,“让人民幸福是‘国之大者’”。“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3]

3 执政规律的科学思维

执政规律的科学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理论思维的本质特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和青春活力,如何永远得到人民支持、拥护,实现长期执政,如何应对好各种复杂局面,关键是要提高对三大规律的认识,是新思想思维境界的突出体现。

(1)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在各个历史时期,党坚持严于管党治党,不断探索我党对执政规律的认识。1945年,毛泽东与黄炎培的延安 “窑洞对”,找到了党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民主。进入新时代,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不断探索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有效途径。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把“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自我革命”作为党第一和第十的宝贵经验,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社会革命。十九届六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自我革命是跳出历史周期律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是党百年奋斗培育的鲜明品格。

(2)新的赶考之路上,继续交出优异答卷。从实践维度看,我党对执政规律探索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开放及新时代各个时期,对执政规律运用体现在国家建设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多个方面。1949年3月,毛泽东在党中央即将离开西柏坡时,提出了 “进京赶考”的重大命题。201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考察时重申“赶考”命题:党面临的“赶考”还远未结束。赶考精神对能否答好新时代之问、新时代之考具有极其重要的、永恒的时代价值。《决议》对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进行了十三个方面的全面总结。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变革的背后,都离不开新思想的引领和推动。

4 睿智深远的战略思维

睿智深远的战略思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理论思维的重要特征。战略思维就是从全局视角、长远眼光客观辩证地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的科学思维方式。[4]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是一个大党,……要善于进行战略思维,善于从战略上看问题、想问题。”[5]系统提炼、深刻领悟《决议》中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和深刻内涵,有助于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战略上观大势、察大势、谋大事,所形成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战略举措和创新理念,有助于培养和提升辩证思维、战略思维能力。

(1)要善于战略思维。一百年来,党总是能够在重大历史关头从战略制定正确的政治战略策略,这是党走向胜利的有力保证。从南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第一枪,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长征战略转移;从“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战略远见,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工作中心战略转移;从改革开放帷幕开启,到成功开创、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议》全面回顾了党百年奋斗的重要历史关头所做出的战略性抉择和取得的伟绩。新时代,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回答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习近平强调“树立大局观、长远观、整体观”的必要性,透过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把握事物的本质和发展的内在规律,在把握战略全局中推进各项工作。[6]

(2)要锚定战略目标。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通盘考虑全面深化改革。统筹“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协调“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创新五大发展理念,集中凸显了总书记纵览全局的战略思维视野。同时,总书记强调在战略实施上体现“战略和策略是辩证统一的关系”,策略是在战略指导下为战略服务的,要锚定目标,自觉同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对标对表。从战略和策略两个层面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为什么能够成功,弄明白未来怎样才能继续成功。

(3)要增强战略定力。《决议》明确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只有在战略上判断准确,谋划科学,赢得主动,党和人民的事业才有希望。在“三个重大时代课题”上,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政治定力,坚定不移地走好自己的发展道路。

5 必作于细的精准思维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精准思维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理论思维的一个重要鲜明特征。从唯物辩证法的视角来看,精准思维的科学内涵体现在事物质量度的辩证统一。精准思维是在对事物的质和量的准确把握的基础之上对实践的谋划,强调凡事要靶向明确、精当准确、扎实细致、落实到位,具有重要的方法论指导意义。习近平将精准思维系统运用于治国理政的经济、政治、社会、生态等方方面面,取得了重大成效。

(1)精准思维就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列宁明确指出: “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7]毛泽东将“对具体情况作具体分析”概括为“实事求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精准思维。如《决议》对历史经验总结出精准的“十个坚持”。又如坚持扶贫方略,注重对扶贫对象、项目、资金、措施精准,坚持分类施策,对症下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自2012年以来,习近平几乎走遍了全国最贫困的地区,精准探明全国各地不同的“穷因”,从而实现精准脱贫和共同富裕。[8]

(2)精准思维就是要掌握唯物辩证法。贵在问题导向,善于深入基层、走进群众,进行调查研究;贵在抓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精准掌握人民群众之真实所需、所急、所难,制定个性化的解决方案。工作中,要摒弃“过得去”“一刀切”“大呼隆”的大而化之工作方式,实行“细节着手”“小事当大事干”“积小胜为大胜”的精细化工作方式。如疫情防控工作,2022年4月,总书记在海南考察时强调要坚持“科学精准、动态清零”唯物辩证法思想,为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精准施策的根本遵循。

6 胸怀天下的宽广思维

胸怀天下的宽广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新理论的特有品质。当今世界各国的联系越来越紧密,成为一个普遍联系的整体。科学理论的必要条件不仅是立足于国内也要立足于国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样的科学理论。《决议》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新思想既立足国内又有世界眼光,将中国自身的发展与全球的共同进步相统一起来,展现出强大的理论生命力和现实感召力。

(1)具有宏大的全球眼光。《决议》将“坚持胸怀天下”列为我党“十大”宝贵历史经验之一。指出:“党始终以世界眼光关注人类前途命运”,正确处理和认识国内外关系。当今,中国正在由边缘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超越狭隘的国家和民族树立世界眼光。习近平主张共同建设的“一带一路”等,既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又推动于世界经济政治发展新格局的构建,实现国与国之间的双赢。

(2)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在处理国际关系方面,习近平主张“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致力于维护世界安全、国际正义和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政治新秩序。他指出:全球治理体系应该“要由各国人民商量,不能由一家说了算,不能由少数人说了算。”[9]正是在这样的理念指引下,中国正在为全体治理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

(3)坚持深厚人类情怀。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旨归。习近平指出:“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作为自己的使命。”[10]这是新思想厚植人类情怀的集中表达。面对肆虐全球的新冠病毒,中国积极担当大国责任,派出医学专家、医生支持全球抗疫,分享抗疫经验,为全球疫情防控贡献了巨大力量。新思想除了对世界责任的担当之外还强调人文关怀,从多方面改善人的生存发展、维护人的尊严,让人人享受生存和发展的权利。[11]

十九届六中全会的《决议》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成果,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纲领性文献。通过学习要系统掌握新思想的科学体系,把握好新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领会理解新思想对时代课题的准确判断和时代问题的科学回答,全面做好对新思想地位的准确理解、分析、判断和“三进”融入工作,迎接党的二十大的胜利召开。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M].北京: 人民出版社,2021: 2,52,66,73.

[2]顾海良.从“四个思想特征”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境界[J].中国纪检监察,2018(12):6-8.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4]董振华.领导干部要着力培养战略思维能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体会之八十六[J].前线,2015(5):62-65.

[5]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继续把党史总结学习教育宣传引向深入更好把握和运用党的百年奋斗历史经验[N].人民日报,2022-01-12.

[6]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7]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2.

[8]王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准思维研究[J].理论导刊,2021(01):18-23.

[9]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2(2).

[10]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11]徐斌,冯楠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特征论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21(04):37-41.

作者简介:郝明扬(1964—),男,教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创新创业。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