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
秦华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秦华国,.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使命[J]. 哲学研究进展,2021.2. DOI:10.12721/ccn.2021.157018.
摘要: 马克思主义作为一个新的思想理论,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到一个崭新阶段,继承发展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我们作为共产党员必须顺应时代发展潮流,坚持守正创新,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理论与实践不断向前发展。
关键词: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历史使命
DOI:10.12721/ccn.2021.157018
基金资助:

一、21世纪马克思主义开辟了社会主义建设的新境界

中国共产党人作为马克思主义的忠实“粉丝”,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之际仍然坚持深入学习、实践马克思主义。尤其是十八大以来,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念信仰,通过重温马克思主义经典,感悟马克思主义真理,提高运用分析马克思主义能力,推动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和实践实现了创造性发展。

坚定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属性。党的历史表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才能保证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正确方向。新时代中国共产党担负着带领全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伟大使命,要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永远保持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本色。这一论断为社会主义建设指明了根本遵循,也坚定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建设社会主义的政治属性。中国共产党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者、实践者,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引,带领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才能取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 

明确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21世纪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问题难题,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从中国国情出发,推进观念转变、理论创新、实践指引,才能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伟大胜利。这也可以说是马克思主义对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正是这一根本任务的实践者、推动者,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奠定者、见证者,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来解决中国基本问题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先行者、探路者,这同时也缔造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凸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价值作用。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共同的理想基础,解决了人心不齐的问题,形成了共同的理想信念、价值追求。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属性。我们党正是基于马克思主义的这个价值作用才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重整行装再出发,全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充实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向着崇高理想迈进的科学理论,是科学的、实践的、成熟的理论,也是不断发展和完善的理论,更是开放的理论。一直以来,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就是一个博大精深的课题,无论是政治经济文化,还是科技国防外交,亦或是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党的建设,它们都蕴含着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内涵、光辉品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和实践支撑。

二、充分认识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全力以赴迎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使社会主义建设无论是理论还是实践都进入一个全新高度,与中国国情的深度融合,更是诞生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伟大历史成果,这绝不是简单搬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设想就能实现的。21世纪马克思主义被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有其发展的新特点新规律。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深刻理解、审慎把握这些变化,积极面对适应这些新机遇新挑战,领导人民进行伟大实践,努力完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时代命题。

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丰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面临新的挑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对丰富马克思主义思想内涵、实现马克思主义不断发展具有着重要贡献。比如,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论、经济新常态论、社会主要矛盾变化论、人类命运共同体论等。这些新理念、新命题、新论断,都蕴含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思想,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标志。

21世纪马克思主义视野格局开阔,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面临新的挑战。近年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历史性突破,民族面貌巨变,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显著增强,我国在国际社会活动中的地位明显提升。社会主义建设开启新的伟大征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前景光明,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达成广泛共识。这些都需要社会主义建设推动马克思主义,向着更高的深度、更广的宽度、更精的强度全速前进。

21世纪马克思主义发展任务艰巨,社会主义建设成就面临新的挑战。我们中国共产党人要推动更高层次的发展,实现新时代伟大战略目标,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强国梦,是一项非常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要在21世纪展露新头角、谱写新篇章、再铸新辉煌,努力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必须坚持将发展放在首要位置,推进“四个全面”,做到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拓展全面深化改革的深度、广度和力度。

三、着力推动21世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展现新气象、担当新使命

马克思主义作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认识、改造世界的武器,是科学的理论体系,是博大精深的,也是与时俱进的,伴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向前推进。我们中国共产党人作为21世纪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面临着新形势、新考验、新任务,必须勇立潮头、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坚持马克思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担当起新使命。

坚定理想信念,着力提升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工作的引领力。理想信念作为强大的精神力量,不断激励着共产党人向伟大目标奋斗前进。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理想信念的灵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蕴含着坚定的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认真贯彻、落实到位,从中汲取科学的理论和智慧,淬炼思想、涵养正气、提升境界、指导工作,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的引领力。实践证明,我们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走得对、行得通、非常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是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人间正途,是通向共产主义最高理想的必由之路。

坚持守正创新,着力提升实践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的组织力。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马克思主义蕴含着丰富科学理论,是我们的“思想武器”“看家本领”。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方法论,要求人们在认识和实践活动中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自觉地运用客观世界发展的辩证规律,严格地按客观规律办事。毛泽东主席曾经指出,我们共产党人无论进行任何工作,有两个方法是必须采用的,一个是一般和个别相结合,另一个是领导和群众相结合,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是我们组织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方法

围绕中心大局,着力提升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的贡献度。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遵循,是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实践的重要源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更是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真理,回答了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社会主义,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指明了前进方向,为世界提供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我们党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深刻理解世情国情党情的变化,在新时代大局下思考、在大局下行动,主动适应时代发展步伐和潮流,充分体现马克思主义应成为社会主义建设理论的一条重要逻辑,必将很好的提升马克思主义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