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
张兆镀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兆镀,.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 语文教学与创新研究,2023.5. DOI:10.12721/ccn.2023.157286.
摘要: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语文教学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人们关注。古诗词鉴赏教学作为语文教学中的重要部分,对于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提高与培养有着重要影响。因此,本文从提高教师能力,发挥榜样作用、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模式,营造教学氛围和拓展课外知识,扩充学习内容四个方面,对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进行策略分析,以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学习意识,进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关键词: 核心素养;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
DOI:10.12721/ccn.2023.157286
基金资助:本文系大田县2022年基础教育教学研究课题《基于核心素养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着力点的实践研究》立项编号: TKTZ-22020

随着教育制度的不断改革与完善,核心素养的的重要性逐渐显露出来。初中阶段是学生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语文教师在教学时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还要关注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即与语言能力和素质素养。古诗词鉴赏教学不仅能够让学生了解古代文化知识,还能提高学生内在修养,增强学生语文审美能力。因此,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发展,初中语文教师应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展开古诗词鉴赏教学。

一、提高教师能力,发挥榜样作用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调整自身教学理念。古诗词鉴赏教学对语文教师水平要求较高,初中语文教师应不断学习新知识,提高自身教学能力,以积极先进的教育理念对学生进行课堂教学,通过自身扎实的基本功与充实的知识,在学生心里树立榜样形象[1]。并且,教师在提升自身教学理念以及教学能力的同时,掌握美学、文艺等众多学科的知识。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晚春》为例,教师在进行这首诗的教学时,可以先为学生介绍它的创作背景,如:此诗是《游城南十六首》组诗的第三首,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作者已年近半百。此诗是作者在晚春时候游城南时所见后感悟而作,同时又是作者年龄已进入“晚春”时期正好又是在官场上不得志的时候。接着教师带领学生对这首诗展开细致的鉴赏,这是一首写晚春景物的诗。作品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通过描写花草树木得知春天不久就要归去,于是各逞姿色,争芳斗艳,欲将春天留住,就连那本来没有任何姿色的杨花、榆英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飞舞,加入了留春的行列,表达了诗人惜春的思想感情,同时也提示人们应抓住时机,乘时而进,创造美好的未来。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能够清楚地了解这首诗的创作背景以及所表达的内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分发挥榜样作用,让学生通过教师感受到了古诗词的魅力。

二、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教学情境的方式,利用先进的教学模式提高学生对于语文古诗词鉴赏的学习兴趣。通过学习兴趣的提高,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学习语文古诗词内容,更加能够深入探究古诗词背后的含义,进而认识到我国古诗词的魅力所在,使学生真正对古诗词进行掌握[2]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蒹葭》为例,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将课程内容进行导入。如:教师在课前播放秋水边芦苇画面配《在水一方》二胡曲。欣赏结束后,教师向学生创设一个问题情境:“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中国古典诗歌灿若星河,佳篇如林,大家知道诗歌的源头是哪吗?”在学生回答“是《诗经》。”后,教师继续引导学生展开新课学习“《诗经》是中国古典诗歌的源头,是人类文明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单,洁净。你看,那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游历在秋水之畔、晓雾朦胧之中,痴情少年千回百转却找不到她的身影。同学们,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诗经》的世界鉴赏《蒹葭》之美。”初中语文教师通过歌曲、视频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对诗经《蒹葭》的鉴赏兴趣,让学生能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积极主动的探寻其背后的意义。

三、丰富教学模式,营造教学氛围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是对一切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探索的阶段,初中语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授课时,应摒弃传统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时较为枯燥、无聊的教学模式,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氛围。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钱塘湖春行》为例,在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欣赏《钱塘湖春行》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视频对将要进行鉴赏的诗歌形成一个初步的印象。接着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视频内容,将诗词中的语句进行对应,提升学生的观察与理解能力。之后,教师带领学生完整的对这首诗进行鉴赏。通过教师的鉴赏教学,学生能够了解到,白居易不愧是一个体悟自然,审阅自然之美的高手,面对如此漂亮的自然画面,他用他独到的诗歌语言给我们描绘了一幅只能在脑海中呈现的花鸟山水画。初中语文教师通过多媒体教学这种新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了一种“真实”的诗歌氛围,通过让学生直观感受诗中所描述的内容,增强学生对于古诗词的理解,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四、拓展课外知识,扩充学习内容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语文教师以及学生的要求也在逐步提高,课本教材中的古诗词已经无法满足教育的需要,因此,初中语文教师应积极帮助学生进行课外知识的拓展,尽可能的扩充古诗词内容,不断丰富古代诗歌知识储备,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3]

以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课外古诗《月夜忆舍弟》为例,在学生之前的学习中,学生学过许多关于描写“明月”的古诗词。例如《静夜思》、《望月怀远》、《泊船瓜洲》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讲一讲,这些诗词中有什么共同点,为什呢?当学生回答出“都有月亮的存在”、“寄托思乡之情”时,教师在带领学生学习一首新的古诗《月夜忆舍弟》。通过课外诗词鉴赏的拓展,学生能够丰富“以明月寄托思乡之情”的古代诗歌知识储备,为自身语文学习增添了新的内容。

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语文教师应充分注意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时,核心素养的培养。通过提高教师能力,发挥榜样作用、创设教学情境,提高学习兴趣、丰富教学模式,营造教学氛围和拓展课外知识,扩充学习内容等,激发学生古代诗歌意识,提高学生古代文化意识,使学生感受到中华古代文化的魅力,更好的集成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学知识,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桂琴.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探究[J]. 学周刊,2021,(34):29-30.

[2]吴庆庆. 基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策略[J]. 学周刊,2021,(32):187-188.

[3]钟国芬.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初中语文古诗词鉴赏教学[J]. 文理导航(上旬),2020,(11):18-1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