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与炎症反应影响
​黄鹂莺姿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黄鹂莺姿,.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与炎症反应影响[J]. 神经科学研究,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469.
摘要:
目的:研讨脑梗死患者接受丁苯酞软胶囊与依达拉奉注射液两药治疗的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4例,按照1:1比例随机规划组别,A组42例单纯予以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B组42例在上述用药基础配合丁苯酞软胶囊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用药成效。结果:B组用药总有效率为95.24%,较A组用药总有效率73.81%提升更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两组血清NGF、CRP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上述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或炎性指标较A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注射液两药共同治疗,药效确切,并可有效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荐。
关键词: 脑梗死;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注射液;神经营养因子;炎症反应
DOI:10.12721/ccn.2022.157469
基金资助:

脑梗死(cerebral infarction)是由于脑部供血障碍影响局部血氧正常供应,进而导致的一种脑组织坏死现象。在所有脑卒中疾病中,脑梗死占比高达70.0%,且好发于50~60岁人群,对患者的身心健康以及生命安全均构成了严重威胁[1]。依达拉奉、丁苯酞软胶囊是较新研发且逐步在临床使用的两种药物,对脑梗死有确切效果。为明确两药合用的治疗价值,本研究就84例脑梗死患者资料做了相关分析和比较。具体示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接诊治疗的脑梗死患者84例,纳入患者经头颅CT等检查证实,与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编制的相关标准吻合,属于首次发病,且患者及家属对本研究均知情同意;排除伴严重心肺/肝肾疾病、严重意识障碍、近期有相关用药史等患者。其中男性48例,女性36例,年龄段42~76岁,平均(58.41±6.37)岁;梗死部位:颞顶叶38例,额顶叶26例,基底节区20例。按照1:1比例随机归为两组,将A、B组的基线资料输入统计学软件(SPSS20.0)处理,P>0.05,有可研究性。

1.2 方法

A组单纯使用依达拉奉注射液(生产商:南京先声东元制药有限公司,批准文号: H20031342)治疗,取本品30mg与0.9%氯化钠溶液混合为150mL液体后静滴,每日2次,持续治疗2周。B组在上述用药基础配合丁苯酞软胶囊(生产商:石药集团恩必普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50299)治疗,药量取0.2g,每日3次,持续用药2周。

1.3 评估项目

测定两组不同治疗阶段的血清神经生长因子(NGF)、C反应蛋白(CRP)以及白细胞介素-8(IL-8),同时评估两组的用药疗效:①痊愈。治疗后无相关症状及体征,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在90%以上;②显效。治疗后基本无相关症状及体征,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介于50%与90%之间;③有效。治疗后相关症状及体征有所改善,且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介于20%与49%之间;④无效。治疗后相关症状及体征无变化或加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少不足20%甚至不降反升。

1.4 数据分析方法

采用SSPS20.0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由卡方检测,输出显示为率(%);计量资料使用t检测以及(x̄±s)的形式描述,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用药疗效的评估结果

B组用药总有效率为95.24%,较A组用药总有效率73.81%提升更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用药疗效的评估结果[n(%)]

截图1741332477.png

2.2 两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与炎性指标的记录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清NGF、CRP等指标水平比较差异较小,P>0.05,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B组上述血清神经营养因子或炎性指标较A组改善均更明显,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血清神经营养因子与炎性指标的记录结果(x̄±s)

截图1741332485.png

3讨论

脑梗死是中、老年期较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近些年,随着社会老龄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该病每年的罹患率也在不断攀升。发生脑梗死后,患者局部脑组织缺乏良好的血氧供应,容易使细胞膜发生去极化,并在短时间内导致缺血中心区神经组织坏死,进而引起线粒体功能异常、氧自由基以及炎性介质大量释放等一系列病理改变,严重损害患者的神经功能。大量研究实践表明,与缺血坏死区病理生理改变不同的是,脑梗死后形成的缺血半暗带为部分缺血,该区域仍有部分正常血流供应,因此把握救治时机,仍可对神经元细胞进行修复与保护,逆转脑损害[2]

依达拉奉是现阶段临床广泛使用的一种氧自由基清除剂,其能够通过清除氧自由基,对低密度脂蛋白的氧化以及神经细胞内特定蛋白的合成过程进行抑制,由此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脑水肿以及脑损伤等多种作用。而丁苯酞软胶囊是一种新型人工消旋体,该药对线粒体膜有较好的修复与保护作用,能够降低缺血半暗带相关酶活性,防止神经细胞大量凋亡,对神经功能有保护作用;此外,丁苯酞软胶囊还可构建新的微血管通路,在促进患者局部脑血流的恢复方面也有明显的助益。相关体外实验表明,丁苯酞软胶囊对中轻度脑梗死的治疗效果确切,与依达拉奉配合用药,两药作用机制不同,还可协同发挥较单药更良好的疗效[3]。本研究显示,B组患者经该两药共同治疗后,该组临床疗效明显提高,总有效率达到95.24%,同时依达拉奉与丁苯酞软胶囊配合使用对血清CRP、IL-8等炎性因子的清除效果更好,同时还可明显改善患者的NGF水平,整体效果优于单一用药。

综上所述,对脑梗死患者使用丁苯酞软胶囊、依达拉奉注射液两药共同治疗,药效确切,并可有效调节神经营养因子,减轻炎症反应,值得推荐。

参考文献

[1]张小波.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7,32(7):1200-1204.

[2]王康洁, 吴海琴. 丁苯酞联合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J].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7,20(12):62-64.

[3]时婧, 左瑞菊, 韩永杰. 丁苯酞软胶囊联合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疗效及对血清神经营养因子与炎症反应影响[J]. 临床军医杂志, 2017,15(12):1297-129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