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
苏萍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苏萍,. 高中政治课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J]. 哲学研究进展,2021.3. DOI:10.12721/ccn.2021.157028.
摘要: 在当前的教育体系中,高中政治课程作为培养学生政治素养和道德观念的重要学科,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融合显得尤为重要。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在高中政治课程中有效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 高中政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合
DOI:10.12721/ccn.2021.157028
基金资助:

一、引言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定义与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文明建设的精髓,它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个人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高中政治课程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他们成为有责任感和使命感的公民的重要途径。通过分析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数据,学生可以直观地理解“富强”价值观的现实意义;通过讨论国内外重大政治事件,如“法治”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法治”价值观的重要性。

1.2 高中政治课程的目标与功能

高中政治课程的目标与功能不仅在于传授知识,更在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通过系统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将其内化为个人行为的准则。根据教育部发布的数据,高中政治课程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使学生在理解国家政策、法律法规的同时,学会运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的整合策略

2.1 现行高中政治教材与核心价值观的对接

在当前的高中政治课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教学内容有效对接,是培养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重要途径。现行教材中关于“法治”的章节,不仅涵盖了法律基础知识,还强调了法治精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公正”、“法治”的内在联系。通过案例分析,如“孙志刚事件”引发的对公民权利和法律制度的反思,学生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法治在维护社会公正中的作用。此外,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在讲述国家发展和民族复兴时,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结合,如何在实现个人价值的同时,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2.2 教学案例分析:如何在政治课程中融入核心价值观

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章节时,教师可以引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国梦”的论述,引导学生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与个人梦想之间的关系。通过案例分析,如“感动中国”人物的事迹,让学生在具体人物的奋斗历程中感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意义。此外,教师可以设计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诚信、友善等,通过互动式教学,让学生在讨论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的创新

3.1 互动式教学在价值观教育中的应用

通过小组讨论、角色扮演、辩论赛等互动形式,学生能够更加积极地参与到价值观的学习与讨论中。在探讨“爱国”这一核心价值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模拟联合国会议,让学生扮演不同国家的代表,就某一国际议题进行讨论和辩论。这种模拟活动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还能让他们在实践中体会到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价值观差异,从而加深对“爱国”这一价值观的理解和尊重。此外,互动式教学还可以通过案例分析法来实施,教师可以选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关的时事新闻或历史事件作为案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分析和讨论。比如,分析“诚信”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可以引用“三鹿奶粉事件”作为案例,让学生讨论诚信缺失对社会和企业自身带来的严重后果。通过这种互动式教学,学生不仅能够学习到理论知识,更能培养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2 利用多媒体与信息技术丰富教学手段

通过精心设计的互动式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将抽象的价值观念具象化,利用动画和视频展示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情感共鸣。此外,信息技术的运用,如在线讨论平台和虚拟现实(VR)技术,可以为学生提供模拟的社会实践环境,使他们能够在虚拟场景中体验和讨论核心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通过VR技术模拟的社区服务活动,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服务社会、奉献他人的价值所在。

四、评价体系与反馈机制的建立

4.1 构建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相适应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应涵盖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情感、态度和行为四个维度,确保评价内容的完整性。通过问卷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收集学生在政治课程学习中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以及在日常行为中体现核心价值观的情况。其次,评价方式应多样化,结合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既关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进步,也关注学习成果的最终体现。可以采用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展现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此外,评价体系的建立应基于数据分析模型,如利用大数据分析学生在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表现,从而为教学提供科学依据。

4.2 建立有效的反馈机制以促进教学改进

有效的反馈机制不仅能够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程度和接受情况,而且能够为教学方法和内容的持续改进提供依据。通过定期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可以收集学生对政治课程中价值观教育内容的反馈,从而发现教学中的不足之处。根据调查结果,教师可以调整教学策略,如增加案例分析的深度,或者引入更多互动式教学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此外,利用数据分析模型,如学生表现的统计分析,可以揭示教学效果

的趋势和模式,为教师提供量化的改进方向。

五、校园文化建设与实践活动

5.1 校园文化在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

校园文化不仅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体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环境,而且通过各种文化活动和实践,使抽象的价值观念具体化、生活化。通过举办以“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为主题的演讲比赛、辩论会和文艺演出,学生能够在参与中深化对核心价值观的理解。此外,校园内的宣传栏、墙报等媒介,可以定期展示与核心价值观相关的历史人物、时代楷模和先进事迹,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生。根据教育心理学家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学生通过观察和模仿这些正面典范,能够内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和实施,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引导,确保活动内容与核心价值观教育目标相一致,从而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价值观念。

5.2 组织实践活动以深化核心价值观的理解与体验

学校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区服务项目,如“志愿者行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体会“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精神。据某项研究显示,参与社区服务的学生在社会责任感和公民意识方面有显著提升。此外,通过模拟联合国等角色扮演活动,学生能够深入理解“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在这些活动中,学生不仅学习到理论知识,更通过亲身体验,将抽象的价值观念转化为具体行动,从而在内心深处形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践行。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