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黄疸类型可分为两类,一种是生理性黄疸,另一种是病理性黄疸。前者只是由单纯的胆红素代谢造成的暂时性黄疸,发病时间在出生的2-3天,4-6天的时候达到高峰,7-10天之后会自行消退,不过早产儿持续的时间会比较长。在发病期间,除了有的患儿会有轻度食欲不振的表现而没有其他临床症状。后者是指出生后24小时便出现黄疸的症状表现,该病理性黄疸的持续时间比较长,足月的患儿至少维持两周以上,早产儿则至少维持在四周以上,并且每天的血清胆红素会超过正常值,有的甚至“黄色”继续加深、加重,或是在消退之后又重复出现,或是在出生后的数周内才开始出现黄疸,有类似症状表现的都为病理性黄疸。
二、新生儿黄疸真的令你“谈黄色变”吗?
新生儿黄疸一般不是指全身变成黄色,也不至于令人“谈黄色变”。新生儿出现黄疸症状时,若是全身皮肤都呈黄染,那么患儿的症状达到了严重的地步了,此时对患儿的危害性非常大,也存在一定的风险,治疗难度也大大提高。所以,当新生儿出现类似症状时,则要及时到医院先检查明确原因,看看具体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通常是出现了病理性的黄疸,再根据患儿具体的情况来选择适宜的治疗方式。
新生儿黄疸严重一些时则会出现尿黄的症状,但是也不是所有出现黄疸的孩子都有,上火或是饮水过少也会出现尿黄的症状。所以,对新生儿进行日常护理时,要适当增加宝宝的饮水量,促进体内黄疸的排出。另外,也可以增加宝宝晒太阳的时间,适当增加益生菌,促进宝宝的新陈代谢,但要注意避免被强光晒伤会阴部。引起新生儿黄疸的原因也有很多,血型不合、母乳性黄疸以及肝胆发育异常等因素都可能引起此类疾病。
令人“谈黄色变”的则是有的新生儿黄疸患儿眼睛会发黄。因为有的新生儿出生时是生理性黄疸,有的是病理性黄疸,也有的是高黄疸。生理性黄疸的患儿可以通过喝水、排便、晒太阳就可以自行恢复,但病理性黄疸不能,出现该类症状只能去医院采取进行相关治疗。对于新生儿黄疸眼睛会黄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婴儿在出生后的三天左右,会出现皮肤和巩膜黄疸,所以看上去宝宝的眼睛也变黄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大约一周后达到高峰,严重的患儿则可能显示全身黄疸、四肢黄疸。
三、新生儿胆红素的特点
1、胆红素生成较多
新生儿胆红素的生成较多,一般新生儿每天生成胆红素的量是成人的两倍。出现该种情况的原因是新生儿体内红细胞数量过多,而红细胞寿命较短,然后旁路性及早期标记的胆红素增多。
2、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新生儿可能会出现代谢性酸中毒,导致白蛋白结合不足,最后造成转运胆红素能力不足。
3、肝功能发育未完善
肝功能差的新生儿会出现摄取、结合、排泄能力差的状况,因此就容易出现黄疸。
4、肠肝循环特殊
因为新生儿年龄较小,其肝肠循环功能具有特殊性,体内的正常菌群未能良好地建立,肠腔内的葡萄糖醛酸酶活性相对较高,从而又加重了肝脏的负担。
四、新生儿黄疸的特点
1、生理性黄疸
生理性黄疸的新生儿皮肤呈轻度黄染,症状较轻的患儿呈浅黄色,症状重一些的患儿颜色较深,但皮肤红润黄里透红,多见于面部、身体、巩膜及四肢近端,但一般不会漫过肘膝。足月儿在出生后2-3天内出现黄疸,4或5天达到高峰,症状情况一般良好。足月儿在两周内会自行消退,早产儿可能需要3-4周的时间。若是没有出现贫血、肝脾肿大或肝功异常的新生儿,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发生核黄疸,而生理性黄疸多是出现于足月儿。
2、病理性黄疸
病理性黄疸一般是在出生后二十四小时内出现,该类型的黄疸较生理性黄疸程度较重,除了面部、身体部位之外,还可能连累到四肢及手、足、心都呈黄染。若是没有明显出现结合胆红素升高,一般呈金黄色或桔黄;若是出现结合胆红素升高,则呈暗阴黄或绿色。病理性黄疸持续的时间比较长,足月儿一般会持续大于两周时间,早产儿则会持续大于四周的时间。
病理性黄疸还会出现伴随症状,溶血性黄疸多会伴随出现贫血、水肿、肝脾大或心衰等症状;感染性黄疸常会出现发热、感染中毒等症状;梗阻性黄疸常表现为肝肿大、尿色黄或大便色发白。当新生儿出现重症黄疸时,则会表现为全身症状,比如反应能力差、呼吸困难、精神萎靡、惊厥、厌食、喜欢高声尖而又易激怒、肌张力低、项背高度强或肌张力增高等,甚至会出现核黄疸,也被称为胆红素脑病。
五、新生儿黄疸的病因
1、病理性黄疸的感染性原因
感染性黄疸则容易造成新生儿肝炎、新生儿败血症及其他感染。出现感染的原因大多数是病毒通过母亲胎盘而传给胎儿或胎儿在产道中被感染,该感染因子则以巨细胞病毒最常见,其次是乙型肝炎病毒、风疹病毒、肠道病毒等。感染性的黄疸发病速度比较慢,在出生后的1-3周或更晚出现,临床症状常表现为大便色浅或灰白,尿色深黄,同时伴有厌食、呕吐、体重不增、肝脏肿大、肝功能异常等现象。
2、病理性黄疸的非感染性原因
引起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非感染性原因主要有新生儿溶血症、胆道闭锁、母乳性黄疸、药物性黄疸等,另外与遗传性疾病也有关系,特别是有这类疾病病史的家族。
六、新生儿黄疸的治疗
1、治疗原则
l 纠正缺氧和 水、电解质紊乱
l 降低游离胆红素
l 保护肝脏
l 降低血清胆红素
l 积极寻找病因
2、治疗方式
l 光照疗法
光照治疗法是降低新生儿血清未结合胆红素最为简单而有效的方法,其操作是将新生儿置于光疗箱中呈躺卧姿势,双眼用黑色眼罩保护,用尿布将阴、肛门部遮盖起来,其它部位均裸露。其能够
通过光的能量将胆红素转换为水溶性异构体,最终在胆汁和尿液中排出,而不需要通过肝脏代谢。对于各种原因所导致的血清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都可以进行光照治疗。
l 换血疗法
换血治疗的方法能够有效降低胆红素,通过换出已致敏的红细胞,从而减轻新生儿贫血的症状。但使用换血治疗的方式是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够进行,也有可能在治疗的过程中会产生一些不良反应,对于早产儿,特别是出现缺氧、酸中毒、感染、脱水等症状时,参考指征可以适当放宽。换血治疗的方法可适用于有早期核黄疸表现者,也一般用于光照治疗失败时。
l 药物治疗
可以通过应用药物的方式来减少胆红素的产生,从而增强胆红素的清除或抑制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能力,常见的会使用供应白蛋白,以纠正新生儿的代谢性酸中毒,也会使用苯巴比妥之类的肝酶诱导剂,而静脉注射通常会使用免疫球蛋白。
l 支持治疗
支持治疗法主要是积极预防和治疗缺氧、寒冷损伤、饥饿、感染以及高渗药物输注等,防止新生儿出现血脑屏障暂时性开放,其次是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出现。
七、新生儿黄疸的护理
1、家庭护理
l 观察宝宝黄疸有无消退或复现。
l 观察宝宝饮食及反应。
l 观察宝宝大便颜色及量。
l 家里光线不能太暗,需要有适量的阳光。
l 如有胆红素脑病后遗症者,指导家属进行早期功能锻炼。
l 若为葡萄糖6磷酸缺陷者,需忌食蚕豆及其制品。
l 若“母乳性黄疸”需暂停母乳喂养72小时;期间予以人工喂养,注意奶具消毒。
l 定期带宝宝到医院进行复查。
八、小结
其实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时期较为常见的问题,也是非常正常的,也不至于让妈妈们担心“谈黄色变”,生理性黄疸只要让孩子多拉多排,时间过去了便可自行痊愈。如果孩子长时间皮肤黄而没有消退或是退而复发,那么可能是病理性黄疸,此时建议妈妈们一定要带宝宝到医院进行检查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