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
孙丽杰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孙丽杰,. 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J]. 神经科学研究,2022.2. DOI:10.12721/ccn.2022.157478.
摘要:
目的:主要研究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疾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法的应用效果。方法:为了确保研究结果具备可比性和精准性,选取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按照随机数表法将其随机的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其中,对于对照组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而对于观察组,则给予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通过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来判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方面的效果。结果:观察组的治愈效率明显的高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结论:将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用于诊治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不仅可以缓解病人的病情,而且还不会出现较强的副作用,值得在临床方面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神经症;临床观察
DOI:10.12721/ccn.2022.157478
基金资助:

引言:

心血管神经症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神经疾病,不仅病情极易反复,而且一旦病情加重,就会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该疾病主要表现为:心血管和呼吸系统两个方面。通常在20~50范围内的人群极易患有该疾病,且女性的发病率要大于男性,尤其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其患有该疾病的风险会更大。虽然采用西医治疗方法,可以达到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患者易产生副作用,会影响患者其他机体的功能状态。而如果采用中医治疗,虽然不会产生副作用,但病程较长,对患者的治疗起不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而通过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就有效的结合了中西与西医的治疗优势,以此就能有效的提高心血管神经症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本文就针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展开具体的分析与讨论。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主要选取自2017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治疗的100例心血管神经症患者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并且随机的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中,男女比例约为1:1,年龄大多处于20~70岁的范围之内。而观察组中的女性患者要稍多于男性患者,但是男女比例也约为1:1,年龄大多处于21~69岁。该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没有较为明显的差异,且还不会受到文化程度、健康状况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对于研究对象的选取,均经过了患者及其患者家属的知情同意,且有效的符合伦理要求【1】

(二)、方法

为了确保研究结果具有对比性,能够精准的判别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的应用效果。就应对两组患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其中,对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治疗方案,具体的治疗方式为:在患者治病的过程中,让患者口服谷维素片,一天三次,根据病情的加重程度,一次服用一片-三片。此外,还应服用黛力新,每天两次,每次一片,分别在早晚服用。该药物的使用每七天作为一个疗程,患者需要服用三个疗程。待服药疗程结束后,观察病人的治疗情况【2】

而对于观察组患者,则主要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首先,应让患者口服谷维素片,一天三次服用,根据病情状况,一次服用一片-三片。同时辅助服用黛力新药物,每天两次服用,一次一片,在早晚服用,七天时间作为一个疗程,患者共需服用三个疗程。此外,为了有效的缓解病人的症状,还应给予患者镇静安神汤。其中,镇静安神汤的药方主要有:龙骨50g、牡蛎50g、珍珠母30g、丹参30g、远志30g、酸枣仁30g、女贞子15g、三七15g、竹叶5g、麦冬30g,将各种药材放在一起用水进行煎服,每天两次服用,在早晚各一次,三个月作为一个疗程,患者需要服用一个疗程【3】

(三)、疗效观察和评价

主要观察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其中,根据治疗效果的不同,将结果主要分为:显著、有效和无效三个等级。显著主要就是指:患者的病情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改善,且各项指标检查结果均为正常。有效主要就是指: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到了较大程度的缓解,检查结果为期间收缩。而无效则表明,通过采用该种方法,患者的临床症状没有得到任何的改变,并且检查结果较药物服用之前也没有产生任何的变化。

(四)、统计学方法

在对数据进行处理时,主要采用的是SPSS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且两组之间的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根据研究可知,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要明显的强于对照组,且两组之间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

三、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不断改变,心血管疾病成为了一种常见的病症,发病率在显著的提高。而心血管神经症常常属于功能性神经病症,一旦病人患有此病,临床表现与呼吸系统以及心血管疾病的症状较为相似,大多会出现心悸、胸闷气短等症状。而导致该种疾病出现的原因有多种,但是大多都与患者的性格、所处环境、神经类型以及遗传等因素有直接的关系。对于导致该疾病出现的直接因素,临床方面还没有得到完全的证实。心血管神经症疾病的发生多见于女性,尤其是处于更年期阶段的女性,由于该疾病初期发病症状不明显且病症较为普遍,故常常出现误诊和漏诊。处于更年期阶段的女性,随着心理和生理的不断变化,相应的心血管神经症的病情也会加重,以此也就会导致患者常常出现易怒、烦躁以及失眠多梦等现象,严重的影响着患者的日常生活。在治疗该疾病时,通常采用西医诊疗方法,采用的药物主要有谷维素片和黛力新,但是长时间的服用该药物,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而通过使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就能从中医辩证的角度来看,将症状主要分为:虚和实两种类型。该疾病在发病的初期常常表现为实,故在治疗时,应采用疏肝理气的方式,而随着病情的加重,症状逐渐变为虚,此时就应采用补气养血的方式。在选用药物时,选用了三七和丹参,其具有一定的止痛和活血化瘀的效果,并且还具备稳定神经血细胞的作用,能够对病人起到一定的镇定效果。而药方中的其他药物还能有效的降低血细胞的刺激,并且能有效的抑制血管神经症疾病的发生。因此,在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疾病时,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式,就能在一定程度上有效的缓解病人的病情,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康复率,具有较为显著的治疗效果,故应在临床方面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4】

参考文献

[1]田成海,张立春,白羽.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观察[J].心理月刊,2019,14(22):172.

[2]陈宝伟.中西医结合治疗法治疗心血管神经症上的临床应用[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8,6(18):189-190.

[3]李军令,武晓晓,葛春娜.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效果[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07):1256-1257.

[4]庞秀梅.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血管神经症的临床应用价值探究[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6,4(06):51-52.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