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进程
40年来,在经历了几代中央集体的不懈努力后,在全国人民的齐心奋斗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我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
1978年12月,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在邓小平同志的领导下,我国开始清算过去的不正确思想,对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进行探索。1992年,邓小平提出革命是为了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为了解放生产力,要改革一切阻碍生产力发展的落后机制。同时坚持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的基本路线,坚持一切为了人民,改善人民生活,这样才能获得人民群众的拥护。江泽民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2005年,教育部正式设立马克思主义一级学科。这标志着我国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正式进入了理论化、学科化的新阶段,也使得马克思主义理论更加为人民大众所理解。
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北京召开,这次大会不仅总结了过去的诸多成就,同时也对于已经初步完成的一些任务提出了新的挑战。十八大以后,我国经济发展进入转型时期,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攻坚期和克难期,生态环境治理任重道远,政治体制建设至关重要。我们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二、改革开放40年来的重要成果
近40年来,我国形成了大量丰富的理论成果,其中,以党的领袖为核心的几代中央集体的成果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占据了尤为重要的作用。深入研究分析党中央集体的智慧结晶,对于展望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一直面临着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难题。邓小平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同时他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此后,他把社会主义建设的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中,改善了人民生活,使人们对于社会主义有了新的认识。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邓小平提出了不少自己的新见解,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境界,成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一环。
继邓小平同志之后,江泽民成为了新的一代党中央领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增添了新的理论内容。在新时期,江泽民结合不同的时代内容,把“与时俱进”作为党的思想路线的重要内容,从多个方面对“什么叫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做出了的回答,进一步回答了在21世纪,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使得这一时期我国的发展更加全方位,立体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此后,胡锦涛站在国家事业发展总局的高度上,对发展有了新的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提出表明我们党在新时期对于社会主义发展规律有了新的认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也有了新的见解。同时,胡锦涛还紧扣社会突出问题,提出了“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大兴求真务实之风”的新内容,把“求真务实”加入了党的思想路线,进一步深化了党的思想路线。
中共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中国共产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实现了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又一次与时俱进。在新时期,根据新的时代特点,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包括新目标、新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等一系列问题的各个方面,提出了“八个明确”和“十四个坚持”的核心内容,极大地丰富新的时代内容。这些都是党和人民全体智慧的结晶,凝结着我们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新的发展历程。
三、改革开放40年来的经验启示
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经历了一些挫折,但更多的是收获到了经验,我国经济社会建设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回首这一时期的历程,总结其中的宝贵经验,对于我国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首先要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马克思主义自传入中国以来,经历了种种挫折,但至今仍是我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原因就在于其所蕴含的深厚哲理,在于其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在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思想,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指导广大人民群众取得了革命的胜利。改革开放以来,几代中央领导集体,进一步深入实践,使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进入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借鉴其他国家发展经验,总结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与特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些都是时代的产物,它指导着实践的发展,同时又根据实践不断地丰富和发展。
其次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于国家危难之际成立,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与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着广大人民群众获得了革命的胜利,获取了改革的成功,是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回首历史,不难看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我们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跟党的领导是分不开的。党的领导是全面的,系统的,整体的,更是要落实到位的,如若不然便是在损害国家的利益,损害人民的利益。要始终坚持维护党中央的领导核心地位,坚持听党话,坚决跟党走,这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也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
最后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毛泽东曾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的出发点。邓小平也说过,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看人民群众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习近平也一再强调,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同其他政党的区别所在。古往今来,任何与人民的利益相违背的政权终将躲不过灭亡的命运。而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强盛,归根结底就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幸福生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的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习近平关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论述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
2、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
3、习近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年。
4、胡锦涛:《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5、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6、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7、李楠、李源峰:《改革开放40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述评》,《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8年第8期。
8、顾海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过程研究的启示》,《新视野》,2016年第1期。
9、肖贵清:《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研究的几个问题》,《高校理论战线》,2011年第5期。
作者简介:张露丹(1996-),女,学历:硕士在读,单位:南京师范大学,邮编:210023,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