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倡导绿色消费,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3-6岁儿童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社会适应目标二具有基本的行为规范中对不同年龄段的孩子指出:能节约粮食、水电等;爱护身边的环境,注意节约资源。《纲要》里也曾提出:“要使幼儿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环保,是一种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需要从小培养,3-6岁的孩子正处在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园教师和家长应该不失时机的培养孩子环保的习惯。
一、 确立环保教育目标
幼儿正处于心智不成熟阶段,对事物的理解、判断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在确立目标时必须谨慎地考虑幼儿这一特点,应以“启蒙”为主,一切从简单、粗浅开始。勿把成人才能理解的、成人才能达到的高度强加给幼儿。
幼儿环保教育的宗旨应是培养幼儿初步的环保意识,具体目标可分三部分:
1.培养幼儿热爱地球、关注地球的情感;
2.帮助幼儿获取粗浅的环保常识;
3.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
二、选择环保教育内容
选择合适的内容是实现目标的有力保证。在选择内容时应做到“三个联系”。
1.与教育目标相联系。教育内容是目标的载体,教育目标又同时在指导着内容的选择。因此,选择内容之前,一定要透彻地理解目标的指向,目标所蕴涵的意义及范围。如目标“培养幼儿热爱地球、关注地球的情感,”这里所指的情感并不是一两句谈话或凭空说出情感,而是在幼儿认识的基础上升华而成的,因此选择内容时重心应放在“熟悉地球”上,如让幼儿了解地球上有水、空气、土壤、动物、植物等,并知道彼此之间的联系,让他们知道缺少哪一样都会影响到人的生存,从而激发起情感的共鸣。
2.与幼儿生活环境紧密联系。幼儿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从直观走向抽象的过程,幼儿对其所生活的环境非常熟悉,在这个环境里选择环保教育的内容,将会收到事半功倍之效。如我组织过的语言活动“小小口香糖”,针对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吃口香糖,以及“怎样处理口香糖”这一行为,特设计了此次环保教育活动,让幼儿通过亲身感受、同伴间的讨论,最后在对与错、是与非之间找答案,认识到自己的小小行为对环境的作用。再如“高原明珠——滇池”,通过图片欣赏,对比滇池污染前后状况,了解滇池水的现状,通过“为什么会变成这样?有什么防污染的措施?我们能做些什么?”等问题来提高幼儿的环保意识。
3.与社会文化氛围紧密联系。目前,社会对环保越来越重视,对国家的环保政策、法律、公德、义务的宣传力度越来越大,因污染环境、破坏环境而引发的个案追踪报道越来越多,如“滇池水源受污染的报道”。这就为环保教育营造了良好的氛围,我们可把这些社会所倡导的环保文化转化成生动的环保教材来增强幼儿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三、实施环保教育途径
1.用社区的自然环境和设施启蒙幼儿的环保意识。
可以带领幼儿去公园,投入大自然的环抱,在草地上游戏、玩耍,领略大自然的美好风光,享受青青绿草带来的清新空气。同时,老师也可带领幼儿参观垃圾场,及一些不清洁的地方,让幼儿谈谈哪里的环境美,通过观察、比较,让幼儿知道保护环境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在此基础上,帮助幼儿树立“保护环境光荣,破坏环境可耻”的观念。
2.动员家长,让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行动起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老师”,这句话表明家长这一资源是不可忽视的力量。家长要遵守社会行为规则,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如:答应幼儿的事一定要做到、尊老爱幼、爱护公共环境,节约水电等。意识到环保行为其实就在我们的周围,人人都必须为环境保护贡献一点力量。
3.把握良机,开展多种形式的环保教育活动。
要帮助幼儿树立“只有一个地球”的观念,必须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教他们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小环境做起。老师要在日常生活中做“有心人”,密切注意幼儿的一举一动,及时进行环保教育。如发现幼儿平时乱摘花、乱丢纸屑、随地吐痰或浪费水、高声喧哗等现象,教师就及时地晓之以理,让幼儿既克服了自身的不良行为又增强了环境保护的意识。另外,老师可以引导幼儿利用废旧材料制作玩教具,装饰物品等,美化教室,实现“废旧利用”后的“美化”,老师还可以利用升旗仪式的机会,让孩子们以“环保小卫士”的身份进行庄严的宣誓并把各种环保宣传资料分发给其他小朋友。组织孩子担当“环保小记者”,采访生活在小区中的各种人。通过这一系列的活动,孩子体会到了向别人进行环保教育的成就感和喜悦,对环保行为有更强烈的兴趣和自觉意识。
4.融合贯通,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随时都可以渗透环保教育。把环保知识通过幼儿喜欢的故事、儿歌、小实验、手工制作等活动,使幼儿园环保教育的内容儿童化、趣味化。孩子在活动中,通过充分的观察、思考、动手操作,学习更生动、有趣且符合他们的年龄特点,从而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四、开展“环保教育”急需做到的“两个准备”
1.教师的观念准备。教师的观念直接影响着“环保教育”的实施,因而教师首先要明确环保教育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在孩子中开展“环保”教育所应持的“度”,教师自己也应成为热衷于环保的参与者。
2.教师的知识准备。教师不仅要博览群书,积累大量的信息经验,用科学的知识武装自己,保证向幼儿传递科学而准确的信息,还要对环保问题处以高度的敏感,有探索求知的精神。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09.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