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中国作为人口大国,人口规模居于世界前列,并且经济发展对于世界具有非常大的影响。中国目前的发展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当前我们正处于大变革的历史时代,倡导核心价值观,重视培养思辨力,对于我们实现中国梦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基于以上内容,倡导核心价值观,培养思辨力相关的作文题目便应运而生。
一、树立祖国形象
一个国家的生存与发展,最重要的就是要树立核心价值观。社会的发展需要核心价值观来引领未来发展的方向,维持社会秩序。核心价值观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标志,从各个角度不同方面都对个体与群体之间价值观有着重要影响。对于个人而言,核心价值观是使人实现目标的精神支柱;对于群体而言,是维系个体之间关系的纽带;对于民族而言,是一个民族发展壮大的力量源泉。从某种意义上讲,核心价值观是个人塑造内心世界的基础,因此,我们首先必须要通过倡导核心价值观来凝聚力量,增强国家软实力。基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进行作文命题,例如,在一带一路、移动支付、共享单车、我的中国梦中挑选两个关键词,自拟标题,写一篇关于时代发展的作文。
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只有大家将崇高的追求变成共同的行动才能够具有价值,因此在倡导核心价值观的同时,必须付诸实践。通过实践,真正地做到凝聚人心。社会核心价值观,代表着社会上的个体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追求的价值取向。从某种程度上说,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不仅仅是经济,政治,文化上的变革,最重要的就是不断深入人心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在社会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摸索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通过在不断地实干中创造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只有每位公民在日常生活实践中践行核心价值观,将其意义与价值真实地体现,才能真正成为群众的共识。在实践的过程中也不能急于求成,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就是要在群众认可之后成为一种社会的需求。基于以上内容,我们可以进行作文命题,例如,许多学生都是在长辈的保护下长大,已经成年的我们是否可以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可以通过各年龄段时期对成长的感受,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践行核心价值观重在合力
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就是由群众认同到价值转换的过程,使群众和国家在践行的过程中变成自觉的行动。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应当提升执政党的精神品格水平,只有成为优秀的领导者,才能受到群众的拥护。在新时代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过程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过程,因此作为执政者,必须首先将核心价值观作为个人的价值追求,真正体现到为民所谋上。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人人都想安居乐业,但前提是社会中的每一位成员都必须将核心价值观付诸在日常生活的实际行动中,成为一个社会化过程,并将其转化为生活准则以及个人品德,在潜移默化中变成公民的自觉行动。通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人际交往中,才能真正做到引领社会的发展。中华民族的富强梦指日可待,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社会的全体成员都将凝聚力量,实现我们民族复兴的愿望。
基于以上内容的作文选题,可以通过“小王举报父亲在高速公路打电话”这个社会热点话题展开探讨,使学生提升发散思维能力,以生活角度来判断是非对错。
四、培养思辨能力的途径
1. 利用好教材资源
教材作为学生和老师思辨活动的共享资源,教师应当利用好这一特点,使学生在自我意识发展的过程中能够反省自我。根据教材中的知识点,对自身行为进行判断,引导学生对于一些两难的问题进行辩论,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社会热点进行立题,在马路上看到老人摔倒到底应不应该扶等一系列相关问题展开探讨,使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对于自身的人生观进行表达,有助于提升个人道德认知水平,从而有助于树立学生正确的核心价值观。
2. 基于生活
培养思辨能力,首先必须要根据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进行思考。在举例子的时候要引入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启发学生的思维,在相同的事情上,不同的人都会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应当在权衡利弊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的选择,例如可以通过创建情境的方式进行提问,一位学生在骑车的过程中,不小心剐蹭到了一辆汽车,在车主不知情的情况下,这位学生应该如何做呢?对于此类问题可以进行交流讨论,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选择,通过应用日常生活举例,有利于在实际教学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 从个体走向一般
增强学生思辨能力,要通过不断地积累知识,具有发散思维,教师应该依据学生的经验给予及时地指导,善于收集学生信息,并进行分析总结。引导学生思维从个体走向整体,组织学生进行理性的思考,有助于互相汲取经验,纠正错误思想,并且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质疑能力。教师应当尊重不同年龄段时期学生的思想认知规律,并且应当注重思维的逻辑能力。通常情况下人们在发表观点时都会具有主观色彩,这时就要要求我们必须围绕核心问题的内涵展开。例如可以提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例子,父母给的零花钱应该如何分配?父母直接给零花钱和奖励哪个更有意义?围绕这类问题,有效提升学生的兴趣,展开积极讨论。还可以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促进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升。鼓励学生敢问,善问,促进孩子综合素质的发展。
4. 构建评价机制
在新时代下,对于学生的评价不仅要从学习成绩出发,更应该多元化地对其各方面的优势给予鼓励,了解各个阶段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并帮助学生培养思辨能力,重点突出学生自我反省,并进行总结等一系列功能。可以通过将教材内容与认知评价相结合,关注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应用,注重建立学生核心价值观体系,以及三观的形成和发展,对学生错误的观点及时做出正确的指导。其次要将短效评价与长期评价有机结合,因为我们不仅要重视结果,更应该在意的是过程中的一系列变化发展,比如一个星期、一个月、一个学期的成长过程,关注过程中学生的态度变化,进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有效发展。教师可通过及时地鼓励促使学生进行自我调节,选择适当的时机,从面对面评价和书面评价等多种形式进行客观评价,注重学生之间的合作关系,形成良性的交互活动,促进学生树立核心价值观以及思辨能力提升。可以基于培养思辨能力的途径进行命题,例如,公交车上的暖心故事,人们环保意识的转变等等。
五、结束语
从作文立意的角度来看,社会上存在许多各种各样的价值观念,它们的存在对于人们的行为具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因此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文化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今我国各行各业都需要正确的价值观作为引导,我们应当将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的各个方面,并落实在实际行动中。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主动帮助他人,有助于社会形成良好的风气,有利于我们弘扬时代精神。作为学生,应当在取得优异成绩的同时与同学之间和谐相处,积极地为学校和班集体做贡献;在家庭中积极做家务劳动,尊老爱幼;在社会中遵守法律法规,诚实待人,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有助于我们增强责任感与使命感,促进思辨能力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发展,提升自身思想道德水平,勇于承担责任。只有在价值观达成共识的前提条件下,才能有效地化解社会中的矛盾,才能构建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余党绪.判断折射见识,思辨孕育创意——2020年高考作文备考建议[J].语文教学通讯,2020(07):67-70.
[2]鲁峻,郭惠宇.回归写作的本真:价值观、思辨力和情境化——2019年全国Ⅰ卷高考作文题评析[J].语文学习,2019(08):17-21.
[3]李万年.浅议高考作文试题的审题与立意[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8(07):7.
[4]周艳丽.浅谈如何提高学生作文的思辨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