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全地形助老轮椅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安景超 李萍 邓文娟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安景超 李萍 邓文娟,. 多功能全地形助老轮椅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J]. 建模与系统仿真,2021.5. DOI:10.12721/ccn.2021.157041.
摘要:
随着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市场对于轮椅需求越来越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国内的轮椅制造业不断推陈出新。通过对老年人需求的分析,根据人机工程学知识,设计了多功能全地形助老轮椅。该轮椅在原有电动轮椅的基础上增设座椅调平机构,并对调平机构的支杆进行仿真力学分析,最终确定结构合理;同时,该轮椅具有可变轮毂和医疗检测装置,可爬楼,可适应不同地形,旨在为独居、行动不方便的老人提供出行便利。
关键词: 助老轮椅全地形结构设计仿真分析
DOI:10.12721/ccn.2021.157041
基金资助:2020年辽宁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基于多功能全地形助老轮椅的设计与研究”(项目编号:2020101480041)

1 引言

目前国内轮椅市场主要有手动和电动两种,二者各有长处也各有劣势,但普遍存在功能不全面、适应地形能力差等问题。为此,本文拟设计一款适应全地形的、具有保健功能、便于老人使用的多功能电动轮椅。

2 设计方案

该多功能全地形助老轮椅由机械系统、控制系统、医疗检测系统组成。由蓄电池对轮椅进行电量供应,带动电动机转动,驱动轮椅行进。

2.1机械系统

轮椅机械结构模型如图1所示。

1.png

图1 轮椅机械结构

机械系统主要由分瓣式伸缩轮、座椅调平机构组成。

2.1.1分瓣式伸缩轮

轮椅行进轮由前边两个大轮和后边两个小轮组成,都为分瓣式伸缩轮,内部设有卡簧,伸缩轮轮毂模型如图2所示。轮椅在正常路面行进时,轮子内部卡簧结构锁死,卡簧无弹力,此时轮子与常用轮椅轮子作用相同;轮椅处于上楼模式时,卡簧装置解锁,分瓣式轮毂弹出,轮子的各个部分可以单独展开,内部的卡簧结构保证轮子在受到阻碍后能伸缩运动,增加轮子与楼梯面的接触面积,从而与楼梯形成更好的贴合,产生配合轮椅上楼的支撑力,实现轮椅爬楼;同理,伸缩轮在崎岖的路段也可以更好的贴合路面,保证轮椅的稳定性。

2.1.2座椅调平机构

座椅调平机构由四根可自由转动的电动支杆构成,电动支杆两端分别与轮椅框架和座椅底部连接。工作时,通过水平检测装置和四根电动支杆的转动、伸缩的配合使轮椅座椅时刻保持水平状态。座椅调平机构如图3所示。

2.png

图2 伸缩轮轮毂图                      图3座椅调平机构

2.2控制系统

由控制面板及继电器对轮椅各动作实行控制。

(1)通过模式转换开关控制轮子状态,可在行进模式和爬楼(爬升)模式之间转换。

(2)处于爬升模式时,水平感应装置传递信号给传感器,传感器驱动电机带动座椅前后支杆运动,保证座椅始终处于水平。

(3)可通过开关控制实现转向,以改变轮椅行进方向。

2.3医疗检测系统

通过安装的医疗检测开关驱动血压仪,对轮椅使用者的血压情况进行不定时检测。通过传感器及信号接收装置对医疗检测信息进行接收,并通过显示屏显示。

3 设计计算

(1)轮椅承受的最大载荷

老年人体重按50-80kg计算,G=mg=490N-784N,考虑到随身携带的物品重量,轮椅承受的载荷在500-800N之间。

轮椅座椅由四根铝合金支杆支撑,轮椅框架单独承受的载荷:F=G/4=125-200N,轮椅与地面摩擦系数μ=0.7,轮椅运行过程中零部件的电功率损耗为约60w。

轮椅前进的最小推动力Fx=μ*G=350N-560N,传动轮(大轮)半径r=0.3cm,所需力矩M=Fx*r=105-168N*m。电机功率P=M*2=210-336W。

轮椅实际工作过程中转速120rad/min=2rad/s。

(2)调平机构支杆受力

确定轮椅底部受力长度,即支杆在水平方向上投影长度L=50cm,支杆长度L1=L/cos30°=57.74cm。支杆位置如图4所示。

轮椅在正常路面行进时,支杆与座椅面呈300,轮椅给结构框架的力G=19.6N,平均每根支杆受力F1=100N,单位长度支杆受力F1′=F1/L1=173N。

爬楼模式时,若楼梯与地面呈60°,此时每根支杆受力F2=141.4N。后边两支杆伸长后长度L2=L/cos16°=52.02cm,支杆单位长度受力F2′=F2/L2=242N;前边两支杆伸长后长度为L3=L*cos30°/cos42°=58.51cm,支杆单位长度受力F3′=F2/L3=283N。

3.png

图4 调平机构支杆位置简图

4 轮椅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

轮椅在水平地面行驶时,轮椅自身重量以及人的体重均由前后4个轮承担,现对其机械结构进行受力分析。假设载荷平均分布在座椅上,主体材质选择1060-H80铝合金棒材,基于Solidworks Simulation进行分析,其网格、应力、位移、应变分析分别如图5、6、7、8所示。轮椅整车应力最大的地方为支杆跟座椅横梁的绞点位置,通过分析得到最大应力为78.2MPa,远小于材料的许用应力4420MPa,则该结构满足强度要求。在外部载荷作用下,形变最大的为支杆,最大形变量为0.022mm,满足刚度条件。

4.png

图5 网格分别图                      图6 应力分析图        

5.png

图7 位移分析图                         图8应变分析图

7.参考文献

[1]田英,余阳,黎铸新.一种多功能越障轮椅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J].机电工程技术,2020,49(07):7—10.

[2]史康.一种新型载人爬楼轮椅的设计与分析[D].2019:05.

[3]基于人机工程学的爬楼辅助电动轮椅设计研究.曹馨颖,白宇,王坤.工业设计.2020,(08)

[4]多功能轮椅的设计与开发.王帅帅,王海霞,赵成龙.山东化工.2020,50(0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