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变革
徐笑鹏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徐笑鹏,. 如何理解马克思的哲学变革[J]. 哲学研究进展,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75.
摘要: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对前人哲学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而产生的。它自诞生以来向世人展现了他强大的生命力和凝聚力,它的诞生也标志着整个哲学史和整个人类史的一次伟大进步和变革,它与前人的旧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之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正在为寻求变革的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去诠释对新哲学的解释,它绝不是一个单单对过去旧哲学的一个简单延续和机械模仿那样,而是对传统哲学的一次彻底变革。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变革;唯物主义;实践
DOI:10.12721/ccn.2021.157075
基金资助:

引言

自19世纪40年代起,由于德国古典哲学的没落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标志着人类哲学的从旧哲学向新哲学发展迈开了重要的一步。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到底在旧哲学的基础上发展了哪些方面从而实现了根本性的变革?以及这些变革的意义又体现在哪些方面?对这些问题的研究会对于我们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那些重要意义。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整个哲学发展史和人类认识论上的变革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内容上,马克思主义哲学使唯物论和辩证法以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社会历史观之间由对立逐渐走向了统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是对以往旧的唯物主义和以黑格尔为中心的唯心主义辩证法的简单相加那么简单。它是在对旧哲学批判继承的基础上做出了新的思维方式的转变的使之发展为新哲学。马克思曾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曾经明确讲述过:“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以及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主的要缺点就是: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单单从客体的角度或者以直观的形式去给你人们带给理解,而没有把它们作为人的感性活动,或者当作实践去解释。”在这里马克思指出了对旧唯物主义的缺点,从而使马克思的的观点能够顺利融入到旧唯物主义的观点中,从而真正的实现唯物论与辩证法双方的的彻底结合。但马克思也同时指出“在他的思维中他认为,辩证法是倒立和相对的。只有把它倒过来思考,我们才能发现在真理外壳中的合理内核。”从马克思的书中我们可以轻易的发现他的观点,他既肯定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同时又指出了它的不足性。在这里 我们看出,马克思对黑格尔的批判促进了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变革和进化,马克思在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发现了新的唯物主义的哲学视角,这对马克思哲学的变革也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意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不但使哲学在理论层面上达到了质的飞跃最重要的是,正是由于他他的观点是立足于实践的,也使他的哲学能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从而指导人们的实践活动。

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真正的使哲学从简单思维方式的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使哲学从理论哲学逐渐向实践哲学的发生转变。从古希腊开始,在西方哲学界中一直崇尚的是哲学理论,而不倡导实践活动,他们不认同让哲学回归现实中的理论倾向。近代哲学家们只认为哲学是一门学问,而没有从思维角度认识到哲学更应该是一种人的实践活动。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有着他独特理解角度。它认为哲学应该立足于生活和实践,不应该把哲学看成是一种理论式的哲学,而应该把他看成是一种相对的、实践的,属于人们生活的实践哲学。马克思的哲学变革突破了传统的哲学思考方式,马克思从生活角度出发去理解哲学与实践之间的联系,认为哲学只有与实践相联系,以实践为主,才能真正的发挥出哲学的作用。正是他这种独特的理解视角去理解哲学的使哲学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也使旧哲学向新哲学迈开了重要的一步。

第三,马克思主义哲学首次将实践的观点引入到了哲学之中,为人们正确的认识世界提供了理论基础。在认识论中,围绕认识论,即人们能否正确的认识世界所引发的一系列问题,各流派哲学家对此争论不休。其中唯心主义学者在世界本源上颠倒了物质和意识的关系,他们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源,强调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意识决定物质。无论是认为意识、观念为主的主观唯心主义,还是把理论说成是造物主的客观唯心主义。它们所强调的都是以唯心主义为前提的先验论,认为所谓的认识其实就是意识的自我认识。这种从理论根本性的错误认识导致了它们根本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的认识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对待认识论的基本问题上,坚持以唯物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前提,反对一切未经证实的唯心主义的先验论。在马克思看来,人的认识是对世界的能动反映,只有建立在实践的基础上,才能正确的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有两方面的特性:其一是模仿性,其二是创新性。其中认识的目的绝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创新。实践对认识的作用表现在:实践使认识产生了新的需求、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实践是认识的目的以及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对认识的这些能动作用赋予了实践在认识中的地位,只有实践才能成为在认识过程中主客体之间的桥梁,从而使主客体之间达到辩证统一。“人只有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正确与否,正确的思想要继承与发扬,错误的思维要先反思那里是错误的,然后将其改正。”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具有历史性和阶段性,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面发展,同时也受不断变化的实践来检验。所以认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又表现出它在各阶段的局限性。实践是永无止境的,认识也会像实践一样一直发展着,所以不可能存在绝对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也不是终极真理,而只是为正确的认识真理提供了方法论原则而已。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哲学为人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理解哲学。马克思的新哲学绝对不是对以往旧哲学的简单相加与机械模仿,而是对传统哲学的彻底变革。

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增加了实践这个新概念,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唯一意识与实践相结合的哲学。实践活动是指人作为主体从而进行有效的意识活动,它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其中生产活动是人类最基本的基本活动之一,在生产与实践活动中,我们先要处理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中,应该学会兼顾的尊重自然和发展生产力。如果过分地向自然界索取,那么我们只会适得其反,使环境更加恶化,从而影响和制约人类发展。我们只有树立正确的实践观,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考虑到自然环境的承受力,才能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发展。在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活动中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阶级利益,这是保持社会稳定发展,经济发展中所要解决的最主要问题。随着科学实验活动的不断开展,不仅有利于科学技术的提高,也对人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当代社会,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作为科学的指导理论,成为无产阶级在治理社会中的指导思想。它也应该成为全世界处理当今矛盾冲突的重要理论借鉴。随着时代的发展,,由于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阶级和利益冲突十分严重,各种全球问题的弊端逐渐暴露,和平与发展成为当今时代的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历程中,自我们党执政以来,始终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立足于我国的基本国情,树立科学的实践观,从而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例如,我国的科学发展观就是在协调各方利益关系的基础上确立的科学理论。它符合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顺应世界发展的总体趋势,也是我国必须坚持的重要指导思想,我们要建立的未来和谐的理想社会必须要以此为指导。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作者简介:徐笑鹏(1994.3-),男,汉,吉林长春,在读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大学,研究方向:人事管理哲学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