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价值观下小学校园文化的育人途径
叶良坚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叶良坚,. 基于核心价值观下小学校园文化的育人途径[J]. 哲学研究进展,2021.9. DOI:10.12721/ccn.2021.157076.
摘要:
基于核心价值观下的小学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发挥校园文化育人价值的重要途径,也是有效打造优质校园文化,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关键。因此,本文也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手,来探讨了其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价值以及育人途径,希望借此来有效促进小学生发展。
关键词: 核心价值观;小学;校园文化;育人
DOI:10.12721/ccn.2021.157076
基金资助: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提到,青少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还指出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形象化、具体化与生活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借助于各种文化形式来生动地表现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其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校园文化之间的关系十分紧密,党十八大报告之中就有提到,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需要以社会价值观作为核心来对学生进行培育与弘扬,而学校作为新文化、新意识产生主要基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重要对象。为此,在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于其中,才能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与人生观。

一、大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领思想引领高低

(一)强化思想引导

基于核心价值观下的小学校园文化育人工作要想顺利开展,一定要坚持用我党最新理论来武装学生头脑,有效保证校园文化先进行。在发展过程中,需要提高对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视程度,在发展期间不断创新教育内容、形式,贴近小学生实际生活、思想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我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与研究下的产物,很好地体现出了我国价值判断以及选择,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来强化校园文化建设系统性,这样才能真正有效践行与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有效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效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校园文化育人功效发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严格遵守教育规律、学生成长规律来对学生展开教学,这样才能有效提升教育水平;另外,在校园文化传输过程中,还需要尽可能改变传统灌输方式,综合校园、自然、人文环境等多方面来对校园文化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才能有效打造出优秀的小学校园文化,而学生则能够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接受教育与熏陶,促进学生发展与进步。

(二)促进情感认同

学生情感认同能够有效催化道德上的共鸣,同时让促进学生道德行为的产生。为此,基于核心价值观下的小学校园文化育人工作,也离不开情感认同驱动,教师需要让小学生在情感上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首先,让小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面的群体情感记忆。在此期间,学校以及学校教师需要及时创新工作方式,结合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来选择他们感兴趣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学生主动创设请安体验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情感认同。其次,小学生年龄特征也决定了这一阶段学生还需要注重学生人格塑造以及心理健康发展等问题。因此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还可以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部门,为学生提供帮助,引导下学生以乐观向上、理性平和的态度生活与学习,同时促进学生和谐共处、互帮互助,真正有效构建出一个温馨且和谐的校园人文环境。最后,还可以充分发还出榜样感化作用,借助于实际生活中鲜活的典型事迹、榜样人物来对学生进行感化与教育,这样就能让学生获得情感共鸣以及价值认同。例如,可以充分发挥出校园媒介来为学生介绍生活中的一些先进事迹,或是革命英雄事迹,亦或者是定期组织学生集体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评选”、“开学第一课”等节目,通过优秀事迹来引导学生在校园生活与学习中践行道德实践,从而有效实现核心价值观引导下的小学校园文化育人。

二、把握课内外实践阵地,拓宽育人渠道

基于核心价值观下的小学校园文化育人工作要想顺利实施,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属于主要渠道,也是有效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结合、政治理论课程与校园文化活动有效结合的关键,其有助于学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 注重课堂教学

课堂作为校园重要构成,也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渠道,在育人工作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在小学课堂教学上一定要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其渗透于各个学科教育工作之中,借此来为学生打造出良好的课堂环境,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同时有效实现智育与德育的有效结合。例如,各个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元素,借此来有效开展德育教育,同时将其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目标具体化;而学校则可以为学生编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管校园读本》,借此来有效促进核心价值观进入到小学校园以及课堂上,有效引导小学生恪守基本道德规范,帮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有效促进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

(二) 组织课外实践

课外实践可以说是教学第二课堂,也是基于核心素养价值观下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关键,对于育人工作顺利开展意义非常。为此,学校在发展期间一定要注重实践,借此来深化校园文化活动建设,让学生在课外实践活动中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以及行为意识。例如,学校可以借助于我国各种节假日来为学生组织文化教育活动,如国庆节、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节日都可以组织活动,劳动节可以带领学生修建校园树木、种植育苗,这样就能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树立起劳动意识。此外,也可以在课外实践中积极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主题的征文、朗诵以及演讲等活动;亦或者是为学生组织“每天养成好习惯”、“我为父母表孝心”、“我与文明有约定”等一系列道德实践活动,让学生从小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不自觉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样学生就能在无形之中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者。

三、创新优化育人载体,促进核心价值观深入校园

(一)以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

在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时代背景之下,网络平台也成为校园文化建设重要阵地,同时也是育人新载体,微小说、微电影、微社区、微课程、微公益等新名词的出现也促使校园产生了“微文化”。处在这种环境下,学生交往、学习、思维方式以及价值观也会受到一定的影响,这也为小学育人工作实施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在这一过程中,学校可以充分借助于微信、微博、抖音等网络媒介作为育人新载体,在校园文化建设期间从学生角度出发来进行建设,充分发挥出网络“宣传引导”作用,利用舆论宣传的方式来有效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小学校园文化中的践行。例如,学校可以加大宣传,借助于学校广播站、校园宣传栏、教室黑板报等多种渠道来为学生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践行者以及学习标兵,对于与核心价值观相悖的恶性现象也可以通报批评,这样就能有效提高学生认识,真正有效实现基于核心价值观下的小学校园文化育人。

(二)注重景观建设促进环境育人

景观建设也是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十分重要的构成,也是校园文化物质表现形式,是校园文化传承与弘扬的具体表现,对于师生行为方式、思想活动会在无形之中造成一定的影响。为此,小学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一定要提高对于景观建设的重视程度,在建设过程中尽可能彰显出人文情怀,这样才能有效实现环境育人,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与提升。首先,学校在发展过程中需要对校园空间布局进行优化,在学校现有基础上构建出以教学为主的教学区、生活区,采用动静分离又融通的方式来进行设计,动态区域主要是以篮球场、操场、小卖部等区域为主;而静态区域则主要是以教学楼、阅览室、行政楼等区域为主,这样就能更加方便学生生活和学习。其次,学校还需要完善学校景观以及植物,在设计的时候彰显出人文情怀,结合当地气候特征来挑选植物,同时按照一定的规则来进行合理设计,借此来为学生营造出一个温馨怡人、安静开放的校园环境。最后,学校还可以在班级走廊、班外主体墙壁上张贴名人名言、伟人事迹,这样就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与熏陶效果,而学生则能够在良好的校园环境中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从他律逐渐转向为自律。

(三)吸纳与融合凝练文化特色

基于核心价值观下的小学校园文化育人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还可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梦主题教育有效结合在一起,亦或者是将其与“两学一做”教育成果有效结合在一起,这样就能在吸纳与融合过程中有效凝练出全新的文化特色,这样就能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成为师生群体意识、外化成为他们的自觉行动,从而真正有效形成人人参与、人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局面。不同学校文化特质也会不一样,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可以深入挖掘学校文化精髓,借此来促进小学文化建设与发展,同时结合地区实际来打造出特色的校园文化,从而有效为核心价值观教育与渗透打好基础。

四、结语

综上所述,良好的校园文化能够起到育人效果,以核心价值观作为导向来打造出优质的校园文化就能有效发挥出其育人价值,让学生在校园文化环境与氛围中接受教育和熏陶,从而有效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此,小学在发展过程中一定要注重校园文化育人价值,在发展过程中主动优化校园文化,将色会注意核心价值观有效渗透于其中,借此来有效促进文化育人目的得以实现,而学生也能在良好的校园文化中得到全面发展和提升。

【参考文献】

[1] 山述兰.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J]. 思想理论教育, 2015, 000(001):106-109.

[2] 王滔韬, 李世辉. 重庆高校校园文化育人路径研究[J].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 16(002):115-118.

[3] 周伊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小学教育的路径探索[D]. 2016.

[4] 陈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路径研究报告[J]. 山西青年, 2020, 000(003):P.168-169.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