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分析
胡德玉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胡德玉,. 集束化护理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分析[J]. 中国儿科杂志,2021.7. DOI:10.12721/ccn.2021.158837.
摘要: 研究集束化护理在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n=40例)、B(n=40例)组。A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B组患儿给予集束化护理,对比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2.50%,B组显著低于A组,数据差异显著(P<0.05)。结论:采用集束化护理对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从而帮助患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集束化护理;静脉炎;护理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8837
基金资助:

在儿科的疾病治疗中医护人员通常需要对患儿进行静脉输液治疗,所以静脉留置针是常用的一种静脉输液手段[1]。尽管静脉留置针能够为患儿的疾病治疗带来非常多的便利,但是其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引发静脉炎,从而在破坏患儿血管功能的同时为患儿带来很大的痛苦。为有效减少患儿留置针静脉炎的发生,护理人员需要在护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护理手段,由此,集束化护理被提出。集束化护理是指集合一系列有询证基础的治疗及护理措施,是近些年临床提出的一种新型护理方式。以下本文将针对集束化护理在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中的应用价值进行研究,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留置针的患儿8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常规分组方式“随机数字表法”将患儿分为A(n=40例)、B(n=40例)组。A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1:19,其中年龄最大者13岁,最小者1岁,平均年龄(7.0±0.5)岁;B组患儿男女比例为22:18,其中年龄最大者13岁,最小者0.5岁,平均年龄(6.5±0.7)岁。两组患儿在男女比例以及年龄分布上没有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A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主要包括消毒处理和炎症监控。

B组患儿给予集束化护理,具体操作如下:1.制定合理方案:选取儿科护理骨干成立静脉炎防治小组,由小组成员在充分契合我科患儿特点的基础上进行头脑风暴和文献查找,制定出静脉炎防治的完善方案以及规范护理措施[2]。2.留置针穿刺前护理:对护理小组成员进行静脉炎预防护理的专项培训,以此来强化护理人员的认知和预防意识。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儿家属进行详细的健康宣教,让患儿家属了解和掌握静脉留置针的相关特点和注意事项,从而获得患儿家属的护理配合。护理人员在对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穿刺之前必须要严格施行皮肤的清洁和消毒操作,同时需要契合患儿特点选择适宜留置针位置。3.留置针穿刺中护理:护理人员在穿刺过程中必须要保持无菌操作,以穿刺点为中心对周围皮肤由内向外进行消毒处理,操作两次,消毒面积需大于敷料覆盖面积,一般为8×8 cm2,消毒所采用的消毒液为安尔碘溶液。在行穿刺操作时首先去除留置针的针帽,然后在针芯松动之后握住蝶翼,针尖斜面朝上以15-30°角进行穿刺;最后在穿刺成功之后用无菌透明敷贴将留置针固定,以便对穿刺点进行观察。在整个留置针穿刺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动作必须要保持轻柔。4.留置针穿刺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密切观察患儿的留置针情况,当穿刺点有渗血、渗液情况发生时需要及时对穿刺点进行消毒,同时更换透明敷贴。与此同时,护理人员需要对患者家属进行叮嘱,不要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不要带管淋浴等,同时密切观察细节状况,发现有异常需及时求助护理人员。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情况,静脉炎发生率=静脉炎发生例数÷总例数×100%。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5.0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当p小于0.05时则表示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对比

A组40例患儿发生静脉炎8例,所占比例为20.00%,B组40例患儿发生静脉炎1例,所占比例为2.50%,B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儿,数据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表1两组患者静脉炎发生率对比


截图1741340956.png3.讨论

在儿科,为患儿进行静脉留置针是一种大量减少患儿静脉穿刺次数的有效手段,同时也极大的便利了对患儿的治疗[3]。尽管静脉留置针具有很多应用优势,但是其常常会受到穿刺部位、技术、时间等因素的影响而引发静脉炎,这会给患儿带来较大的伤害。强化护理是预防静脉留置针静脉炎的关键所在,在集束化护理中通过护理小组的头脑风暴和文献资料查找能够制定出科学且切实可行的护理方案。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强化护理前、中的消毒操作能够有效避免细菌对血管的侵害,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强化自身的责任意识和患儿家属的健康宣教能够全面强化对患儿留置针情况的观察,从而第一时间处理不良状况,这对于患儿静脉炎症的预防意义重大。

本文显示,B组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为2.50%,显著低于A组患儿的20.00%,这一研究结果与张清在同一研究中的研究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儿静脉炎发生率分别为20.00%和5.71%,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一致,由此充分表明,集束化护理在患儿留置针静脉炎的预防中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

综上所述,采用集束化护理对静脉留置针患儿进行护理能够显著降低患儿的静脉炎发生率,从而帮助患儿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该护理方式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张清石羡.集束化护理减少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29):283-284.

[2]杨洁,薛奇英.集束化护理对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8,12(7):20.

[3]罗扬,周燕群.集束化护理对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000(010):129-130,13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