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现代电子设备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其功能愈加复杂,对装配工作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确保连接技术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在实际进行装配操作的过程中,一旦相关工作不到位,会导致不断出现返修现象,甚至还会损坏部分组件。所以,为了保障电子产品的质量,需要有效掌控装配全过程。
1. 电缆组件的加工操作步骤
在实际进行电缆组件装配加工操作时,具体的操作步骤为主要包括做好相关准备工作、下料、布线、焊接连接器接线端子以及对连接器尾部进行封装处理等工序,应按照规范流程进行操作,确保电缆质量符合要求。同时,在装配的过程中,操作人员的能力直接决定着整体工作质量,所以要确保操作人员具有过硬的专业能力。
2. 装配工艺关键技术
2.1接线端子的连接
在进行连接器导线和接线端子的连接操作时,一般有两种方式,一种为焊接方式。在采用这种方式进行连接的过程中,连接器的接线端子一般为杯状。在焊接的过程中,一定要确保导线插到杯底,之后才能进行焊接。并且为了防止出现短路故障,对于各个端子的连接处应进行处理,通过套上套管的方式具有实用性。这种连接方式不仅操作简单,也便于维修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不足,会产生虚焊的现象。另外一种为压接的方式。这种方式接触偶可以移动,通过使用专门的压接工具,将其与导线压接到一起[1]。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对于导线的规格和相应接触偶的孔径均有着严格的要求,这样才能确保二者的适配性,不然难以保障连接器使用的安全性。这种连接方式对导线剥线操作需要进行严密控制,以免出现损伤,降低导线的拉脱力。使用这种连接方式不需要使用焊锡,也不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但对导线具有较高的要求,并且一个针不能重复进行压接。
2.2电缆护套的类型和端口的处理
在电子设备中,为了保护线束,并增强其美观性,电缆束需要穿套护套。电缆护套具有多种不同的类型,如锦纶丝线编织套和防波套等。其中前者具有防静电和轻便的优势,主要使用在低频电缆中,后者使用比较广泛,可以有效预防电磁波的干扰和泄露。在实际选择的时候,可以根据具体需求进行选取。但不管是哪种类型的护套,在套完后都要采取合适的方法对护套端口进行处理。首先,可以使用棉线,将其紧紧缠绕到护套末端,然后再缠绕宽带,并使用蜡油对其进行涂抹。其次,可以使用绝缘粘胶带对其进行缠绕,在缠绕的过程中,不断进行拉长,确保缠绕的紧密性[2]。最后还可以使用白色锦纶线进行缠绕,在完成缠绕后,需要收紧封口,一般使用热缩套管进行处理。
2.3电缆屏蔽层接地
电缆对整机电磁发射电平有着直接的影响,屏蔽电缆有各种屏蔽层,其中金属丝网形式的使用最为广泛。这种屏蔽层的屏蔽效果主要取决于编织密度,密度越大,其屏蔽效果越强。所以在实际抑制电磁干扰的过程中,经常采用加套防波套的方式,而电缆屏蔽层接地操作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根据具体的使用环境,结合采用的连接器,合理选择接地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将电缆屏蔽层翻转,将其中部分金属丝抽取出来,转接黑色导线。同时,在导线的另一端,应合理焊接单耳焊片,并对焊接点进行保护。将单耳焊片固定在连接器上,并使用绝缘粘胶缠紧剩下的金属丝。这种接地方法具有良好的接地性能。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应确定接地线的长度,科学选择热缩套管的规格。第二种方式是将电缆尾夹固定在防波套上。但在使用这种方法之前,应确保连接器尾夹直径小于线缆书直径。对防波套进行修剪,确保其整齐性,然后进行翻转,在这个过程中,确保不会影响其编织纹理。对于端头的金属丝,应使用绝缘粘胶带缠紧,之后再套上热缩套管。但要注意给连接器尾夹留出一定空间。这种接地方法具有良好的屏蔽效果。在操作的过程中,要加强对线束直径的控制,不管过大或过小,都会对操作工艺产生不良影响。对于本身带有屏蔽装置的连接器,其屏蔽接地便于操作[3]。首先,对电缆屏蔽层进行修剪,确保其整齐性,然后将屏蔽层覆盖到屏蔽套上,确保其正好处于其中,然后将屏蔽皮紧固在屏蔽套中。这种接地方式具有良好的接地效果和屏蔽效果。在对插座型连接器进行接地处理时,一般都会采用第一种接地方式,引出接地线,并将其安装在插座螺钉孔上面。但一些时候要想达到理想的接地效果,需要确保屏蔽层将导线和连接器均彻底覆盖。将屏蔽层覆盖到连接器外部,并使用绝缘粘胶缠紧,套上热缩套管。
2.4电缆护套转接
一些电缆经常需要一头对多头,所以必须要进行分叉处理,而不能只套一个护套。在实际生产的过程中,需要根据电缆的长度,结合分支电缆连接分设备的结构,才能确定具体的分叉部位。同时,还需避开折弯部位,选择平直的部位作为分叉部位。在此基础上,对其分支护套端口进行修剪,然后使用绝缘粘胶带将其缠紧。同时,将主护套包裹住分支护套,并将其端口缠紧,最后再套上热缩套管。通过这样的方式对分叉部分进行处理,能够保障电缆外形的美观性。
2.5尾部封装
在对电缆尾部进行封装时,一般需要使用填充裹敷材料。填充材料有多种类型,在选择的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电缆的使用环境,也要结合连接器的结构,综合衡量相关影响因素。其中硅橡胶皮由于具有防静电,并且富有弹性,得到广泛应用。将其裁剪为长条形状,然后裹敷在连接器尾夹内,根据连接器尾夹的直径,确定裹敷的厚度。对于多余的材料,可以沿着尾夹切平,在切除的过程中,要注意避免划伤电缆护套。在封装的过程中,对于对接线端子焊点需要进行保护,可以采取灌注环氧树脂的方式,在灌注的过程中,需注意其高度要低于接线端子的热缩套管部分。
3. 视频电缆组件装配工艺关键技术
对于视频电缆组件而言,电缆和连接器间的装配工艺直接影响着其性能。在实际进行装联的过程中,各个环节工艺水平的高低对电缆组件的特性有着较大的影响,如导体的剥离、屏蔽层接地处理的质量等。除了与工艺水平相关之外,也与操作者自身的技术水平有着直接的联系,若其技术水平有限,不能合理进行加工制作,很容易造成各种问题,如短路现象和加工不规范等,导致视频电缆组件不能正常使用,影响电子产品的性能[4]。因此,需要不断提升装联技术水平,以促进电子产品质量的提升。
3.1组装工艺
要想提高视频电缆的性能,必须要掌握关键步骤的操作技巧。首先,在进行电缆剥皮操作时,应根据连接器的组装尺寸,合理缺少其端部的剥皮尺寸。在实际进行剥皮操作的过程中,需要谨慎进行处理,以免损伤电缆或划伤内导体。一旦存在这种问题,就会导致电缆在使用的过程中内导体出现痕断裂现象,导致电缆组件失效。其次,在进行芯线与连接器插针地焊接时,需将插针进行镀锡处理,再将其焊接于插针内部。对于溢出部分,要处理干净。最后是对屏蔽层进行处理,需先将屏蔽层压紧,确保没有存在松散现象,再拧紧尾部附件。
3.2存在的影响因素
在进行装联操作的过程中,存在诸多影响因素,导致电缆组件的性能受到影响。一方面为填充介质存在的问题。在对电缆内导体进行剥取时,若其长度比连接器内插针尾部插入其内部的深度大时,会导致内导体与屏蔽层之间没有填充介质,导致电缆组件的传输系数降低,插损率提升,并且承受功率也会受到影响,芯线也比较容易断裂。同时,如果填充介质没有与内导体保持垂直,就会导致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缝隙,给空气和其他物质留下一定空间,导致电缆组件的插损增加,降低了其承受功率,影响使用性能。另一方面为内导体的问题。在进行装配的过程中,如果填充介质与外导体不适配,就会导致内导体偏离圆心。另外,在焊接的过程中,如果焊接温度过高,也会导致其偏离圆心。
结语
综上所述,在电子设备生产的过程中,电缆组件配装是其中的关键环节,需要掌握其中的关键工艺,合理进行操作,促进工艺水平的提升,才能提高配装质量。同时,还需加强管理,消除配装过程中存在的各项影响因素,保障电子设备具有良好的使用性能。
参考文献
[1]韩广银, 顾文杰, 纪云飞,等. 射频电缆组件装配工艺分析[J]. 机电元件, 2019(4):3.
[2]邓利. 射频电缆组件装配工艺[J]. 数码世界, 2018(5):2.
[3]赵寻珂, 薛静, 徐宗胜,等. 面向1553B通讯电缆组件装配r制作工艺方法研究[J]. 中国科技成果, 2018(15):3.
[4]胡来勇, 王成. J30J系列微矩形电缆组件装配工艺的控制[J]. 光纤与电缆及其应用技术, 201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