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非洲猪瘟风险管理与防控技术要点
曾晓健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曾晓健,. 猪场非洲猪瘟风险管理与防控技术要点[J]. 当代畜牧兽医,2025.3. DOI:10.12721/ccn.2025.157022.
摘要: 2019年受非洲猪瘟的影响,我国猪肉价格一直处于上涨趋势,在国家调控下,价格逐渐下降,但是非洲猪瘟出现的可能性还较大,同时一旦发生这种疫情,对猪场生产有很大威胁,所以在日常管理中,需要重视对猪场的风险管理和防控技术。文中通过概述非洲猪瘟在我国的发生现状,重点论述非洲猪瘟风险管理以及防控技术要点等内容,为防控非洲猪瘟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非洲猪瘟;风险管理;防控技术
DOI:10.12721/ccn.2025.157022
基金资助:

非洲猪瘟是指由非洲猪瘟病毒导致的急性出血性传染病,一旦发生非洲猪瘟,致死率最高可以达到100%,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发展。世界动物卫生组织曾指出,此类病症还没有药物能够防治。目前,主要是采用风险管理和防控技术来阻断疫情传播。

1.国内非洲猪瘟现状

2018年辽宁省发生首次非洲猪瘟疫情,之后在河南郑州的屠宰场,也发生一起疫情。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非洲猪瘟疫情出现的概率逐渐减少,养猪生产秩序也在逐渐恢复正常。但是由于非洲猪瘟致死率高,传播迅速,所以需要引起养殖人员高度重视。

2.诱发非洲猪瘟的原因

通过相关研究发现,非洲猪瘟的发生具有一定规律性,采用科学防控和科学监督等,具有很好的预防效果[1]

生猪在配种、转群等阶段出现非洲猪瘟的概率较高。例如,生猪在配种阶段,生猪和人之间接触时间较长,如果养殖人员没有对生猪居住环境以及工具进行处理,就容易增加疫情传播风险;仔猪在转群阶段,如果养殖人员没有对通道消毒,导致环境中有病毒残留,容易出现二次污染。而且,由于改变饲养环境,生猪抵抗力就会有所减弱,会出现非常强烈的应激反应;如果生猪肠道菌落紊乱,病毒微生物就有寄主,非洲猪瘟传染几率就会增大[2]

3.非洲猪瘟风险管理策略

3.1实施全方位杀菌消毒

养殖人员在饲养阶段,需要做好全方位消毒处理,在灭菌过程中,不仅对工具和环境进行消毒,同时还需要对养殖群体进行消毒杀菌。在消毒阶段,需要建立第二次消毒转运站,在经过全面消毒后,对于外来的饲料或者其他物品要将其运往消毒转运站,进行第二次消毒处理。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在车内进行烘干消毒,养殖人员在进入猪舍前,要做好严格的消毒防护。例如,更换工作服,同时还需要更换消防鞋,在清扫猪舍时,需要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在排粪沟以及场外等环境使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处理,也可以使用有机酸化剂,能够减少非洲猪瘟病毒的传播途径[3]

3.2采用免疫调节技术

在母猪分娩或者断奶阶段,猪场中经常会遇到猪瘟,容易导致免疫抑制,个体处在亚健康状态,使非洲猪瘟和猪伪狂犬症病等疫病出现的风险增加。而采用免疫调节技术,通过给猪注射抗原物质,让猪身体产生抗体,对于控制非洲猪瘟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4]

3.3减少应激

猪群经常流动,会提高传染风险。所以养殖人员在移动猪群时,最好选择在猪群空腹、温度适宜和环境良好的时候进行移动。猪群移动前后,保持猪群居住环境干净整洁,特别是对于一些仔猪,要避免由于温度、环境不适宜,使仔猪出现腹泻现象。使用过氧乙酸可以减少空气中氨气和硫化氢的浓度,生猪消化道可以得到保护,在饲料中,适当添加一些益生菌类物质,在猪饮用水中加入一些电解多维或者葡萄糖等物质,以减少应激情况的出现。

3.4加强疫情的上报工作

如果在猪舍中发现和非洲猪瘟相似的病例,养殖人员要对猪群进行隔离,及时向当地兽医主管部门,或者防控非洲猪瘟应急指挥部报告,不得私自处理病猪。

4.非洲猪瘟疫情防控技术要点

4.1选择猪场

管理人员在选择猪场过程中,不仅要考虑到环保和养殖便利方面问题,还需要考虑疫病防控方面的因素。选择远离交通主干道,远离居民住宅区域,能够避免出现虫害鼠害等外来生物带来的病毒。另外,要选择向阳通风、水源流通充足、地势较高的地区。如果能够做到科学选址,便可以大大减少疫病传播机会,这是一个比较重要的环节。

4.2猪场功能分区

猪场内部区域一定要合理分区,根据不同功能划分不同区域。合理分配猪场内部功能,对猪场的生物安全具有重要意义,也能够阻断一些病原体出现。猪场可以分为生产区、管理区、生活区和粪便处理区。要对这些区域严格控制,在物资流转过程中,要采用隔离流转方式,必须定向单通,避免出现交叉混通现象。

在设置各个隔离区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地势情况,以及气候风向等特点。设置功能区域要因地制宜,避免出现流转活动。例如,对于一些大规模的养殖场,可引入分层管理模式,使猪场有序管理。

4.3控制人员和车辆

管理人员在管理猪场的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外来人员与车辆进入猪场,尤其需要控制外来人员进入猪场的核心区域。人员在进场和出场过程中,需要进行全面的消毒,有利于阻断病原体传播。

4.4管控饲料饮食

想要防止出现非洲猪瘟,需要强化对水源和饲料的日常消毒处理。按照规定的时间,对管道设施以及水源等进行消毒处理,保证水源无污染。养殖人员需要将日常生产用水和饮用水,采取独立设置方式分开使用。此外,使用酸化添加剂对水源进行灭菌处理,具有很好的杀菌效果。猪场饲料在储存过程中,应该对饲料进行消毒处理,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可以选择有机酸化剂进行处理,经过酸化的饲料,营养吸收率会有所提高,同时也能够减少疫病的发生。

4.5猪群分类管理

在饲养管理过程中,由于猪群特点有所不同,猪群需要按照日龄以及个体特征等进行分区饲养管理。减小饲养密度,要及时挑出先天病弱不足,或者攻击性较强的猪,发现生长异常的生猪要立即处理。

4.6健康检测方法

由于非洲猪瘟前期症状不明显,可以通过PCR分析仪检测。首先取活体猪的血液或者肉产品、猪屠宰线污水、屠宰用具刮取物等5毫升/克左右,分别放入灭菌离心管中,混匀后取上清液,再放入20毫升PCR反应液中即可完成检测。

4.7无害化处理粪污

对猪场粪污实施无害化处理,可以有效预防非洲猪瘟。由于在粪污中容易出现病原体,所以在养殖过程中,要重视对粪污的处理工作。使用干式清粪方式,控制用水,将粪污中固体和液体进行分离,然后实施无害处理。采用暗道排污方式,对污染源进行整治,在必要的时候,要进行严格的检测。

4.8处理病死猪的原则

在养殖阶段,对于疑似病死猪,要实施非洲猪瘟病毒检测,同时采用四不原则,不能在市场中销售,不能转运到其他地区,不可食用,也不可宰杀。猪场中有猪死亡,需要做好记录,然后实施无害化处理。猪场可以设置专门通道,运送死亡的猪。严格处理病死猪,可以有效地防范食品安全问题,同时也有利于防止非洲猪瘟的传播。

5.结语

目前,非洲猪瘟疫情在我国总体上得到良好控制,但是在一些地区和特殊时期,疫情仍然有卷土重来的可能,而且非洲猪瘟疫死亡率高,所以只有做好防护,才能最大程度降低非洲猪瘟疫情所带来的损失。根据上述分析发现,采用防控技术和风险管理方法预防非洲猪瘟,能够有效地防止非洲猪瘟疫情蔓延。期望在未来发展中,养殖人员能够科学管理猪舍,避免感染非洲猪瘟,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王新、冯鹏、田庆雷、吴萌萌、石龙飞、吴明谦、张靖飞、陈荣.依据层次分析理论的非洲猪瘟疫情潜在流行风险评估模型的构建[J].动物医学进展,2020,330(12):17-21.

[2]华利忠,冯志新,张永强,等.以史为鉴,浅谈中国非洲猪瘟的防控与净化[J].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2019,27;128(02):100-108.

[3]汤海林,谢周松,张锦余,等.益阳市规模化猪场非洲猪瘟防控风险点及对策[J].猪业科学,2019,036(010):42-44.

[4]刘辉旺,刘自逵,朱中平,等.非洲猪瘟防控高危窗口期风险管理5大关键技术[J].今日养猪业,2020,116(02):89-9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