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内科涵盖的范畴较为广泛,护理对象包括神经内科疾病、呼吸内科疾病患者等,患者病情严重程度与实际需求差异明显,无形中加大了内科护士护理难度。考虑到护理质量关乎护理安全,若在护理阶段重视护理安全隐患防范成效,有望优化护理环境,及早消除安全风险,确保患者以良好状态尽快出院。在我院内科2022年12月~2023年7月选择60例患者进行研究。
1 病历记录和防范对策
1.1 病历记录
在内科将60例患者充当研究对象,应用前有30例患者,男性有20例,女性有10例,平均年龄(43.56±4.35)岁,30-65岁,平均病程(3.35±0.66)月,1-5个月,呼吸内科、神经内科、消化内科疾病各有11例、8例、7例,其余内科疾病4例。应用防范对策后有19例男性和11例女性患者,平均年龄(43.35±4.66)岁,31-66岁,平均病程(3.64±0.58)月,1-6个月,消化内科、神经内科、呼吸内科疾病分别有9例、10例、8例,其余3例。应用前后患者中性别、年龄、病程、病种直接对比差异(P>0.05)。
1.2 样本选择和剔除范围
样本选择范围:(1)符合内科收治标准且有完整确诊报告;(2)对该研究内容表示知情且在应用防范对策期间保持高度配合状态。
样本剔除范围:(1)档案资料缺失或合并多发性恶性肿瘤、重症病晚期患者;(2)认知障碍、精神心理障碍、肢体残疾或丧失自理能力者;(3)肝肾发育不全、患有皮肤病患者;(4)意识模糊或丧失沟通表达能力者;(5)母乳喂养或有孕女性。
1.3 防范对策
针对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实施防范对策,具体包括:
第一,晨间床边查房,为进一步提升护理质量,护士应在患者入院开始,按照倒班制应用晨间床边查房,即每日早晨七时或八时由护士长统一安排护士前往病房进行巡视,且整个查房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其中护士长应结合患者疾病危重程度指引护士调整查房时间,危重症病人或刚做完手术的病人应作为重点查房对象,适当延长查房时间,以便增加对病情的了解。同时查房时若患者已醒,需耐心解答患者疑惑,并低声询问患者当下感受,若护士无法解答,则需要寻求医师指导后再度将答案反馈给患者,以此增强患者的安心感。查房期间护士还要对病房内暖瓶摆放位置、地面光滑度、卫生间地面清洁度等指标予以记录,及时告知护士长或直接嘱咐清洁工及时处理安全隐患,确保患者下床前周边无障碍物。面对行动不便患者,查房时需记录护栏安装情况、吸氧动态,心电监护仪连接情况,由此加强病情管理,护士查房时需围绕病房安全性、环境舒适度给予护理服务,尽量满足患者诉求[1]。
第二,执行安全责任制,护士长需在护士开展护理工作前,界定清晰的护理责任与工作范围,按照分区管理形式,确保每例患者均能得到充分护理,而且护士应将加强药物指导、饮食干预、运动管理等责任感的自我提升。护士长需将护士履职情况纳入到考核中,失职则需进行批评,责任意识显著者应发放奖金或进行奖赏。尤其是神经内科患者,护士在护理中应参照严重程度确定护理范围,危重病人应对吸氧质量、体征稳定性监测、导尿管安装完好度、输液质量予以监督,久病卧床者需协助家属定期翻身,并为其提供润肤霜、软枕、软垫等物品,以免长期压迫肌肤引发损伤后果。每一项安全管理责任都要体现在责任制度中,督促护士严格遵守责任规定达成安全护理目标[2]。
第三,病区安全管理,护士需关注病区内电视、微波炉、暖水壶等够物品使用安全,提前交代使用禁忌,而且还要在卫生间内及早铺设防滑毯,安装好防滑扶手和夜间照明灯,有效预防跌倒、皮肤损伤等不良事件。
第四,吸痰细致指导,护士面对需要吸痰服务的患者,应保持每次十五秒左右的吸痰处理,三分钟后再度吸痰,或者根据患者咳嗽、气喘声音等表现预判痰液积攒情况,致使患者在吸痰等护理细节中增加舒适度,防范呼吸异常等问题。另外,患者在输液期间,护士也要密切关注输液管连接状态、输液速度,加强细致观察,给予患者必要性专业指导。此次研究项目在特定时间点落实上述防范对策,记录应用前后患者变化情况。
1.4观察指标
观察不良事件发生率、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指标。
记录防范对策应用前后患者出现输液渗漏、输液调速、呼吸异常、坠床、跌倒、皮肤损伤等不良事件占比率。
采用问卷法由护士长为患者统一发放满意度问卷,合计100分,分数越高满意度越高。
以院内自制护理质量评估量表为标准,在护士长评判下对防范对策应用前后护理质量评估结果予以分析,分数越高护理质量越好。
1.5统计学标准
借助SPSS 21.0版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予以处理,计数资料(不良事件率)用频数(n)、构成比(%)进行描述,用卡方检验(x2)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满意度评分、护理质量评分)用(x̄±s)表示,用t予以检验,计算后输出P值,若P小于0.05,证明应用前后数据有统计学对比意义。
2结果
2.1对比防范对策应用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根据表1显示:应用防范对策以后不良事件率从26.67%降至3.33%(P<0.05)。
表1防范对策应用前后不良事件发生情况对比
2.2对比防范对策应用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估结果
根据表2显示:应用防范对策以后患者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普遍提高(P<0.05)。
表2防范对策应用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理质量评估结果对比
3讨论
3.1内科护理中常见安全隐患
内科护理中常出现下述安全隐患:第一,意外隐患,患者在疾病休养期间,容易受病情影响无法保持肢体平衡。特别是老年人,容易在翻身等行为中出现坠床等问题,若未及时配备防护栏或铺设防滑毯,将增加意外事件发生风险;第二,管理隐患,内科护士面对的病患数量较多,且病情复杂,造成在长期高负荷工作下难以全方位管理患者安全,造成部分患者难以及时获得专业指导,进而在错误行为下遭受烫伤等皮肤损伤隐患;第三,环境隐患,内科患者需要保持病房卫生干净,而某些患者常因畏冷自行关闭通风窗户,造成病房内环境空气不新鲜,延缓疾病恢复速度;第四,人为隐患,在护士未按照相关规定给予护理服务,或者存在明显粗心、不专注等状况时,将在人为因素影响下危及患者安全。因此,人为隐患形成的安全防护不到位后果,也是关乎护理安全常见原因,为杜绝安全隐患事件,应立足上述隐患进行针对性防范,以期通过落实防范对策改善护理现状,促使患者在舒适且安全的护理条件下尽快好转[3,4]。
3.2内科护理中防范对策应用价值
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有效防范具有显著价值,应用防范对策后,将进一步消除安全隐患。从患者视角分析,通过护士的悉心指导,患者可以逐渐增强自我防护意识,在下床行走、如厕时,能有效预防跌倒等意外事件。从护士视角研究,制定安全责任制,加强责任感评估,有望激发护士的责任感,使之在护理职责范围内密切关注护理安全。同时,相关防范对策的应用还存在细致且针对性突出的优势,并非单纯口头嘱咐患者“注意防滑”,而是在提醒类话术之上采用实质性安装防护栏、铺设防滑毯等方法,为患者创造防滑条件,从根本上抑制跌倒等隐患[5,6]。较为主要的是,防范对策中还能细致采用吸痰服务方法,在尚未出现呼吸异常等问题时指导患者快速祛痰,便于保障呼吸系统健康,将细心、耐心渗透于每一项护理步骤中,就此改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养病期间的舒适度。在未用防范对策前,显然护士的责任感较为薄弱,且容易发生粗心事件,应用防范对策后能在预判风险中进行前瞻性护理指导[7]。经由上文应用后数据整合得出:应用相关防范对策后患者的不良事件率呈降低趋势,满意度评分和护理质量评分有升高趋势,表明该防范对策有可行性价值,值得在护理阶段推广该对策。
根据学者雷媛[8]相关研究内容,落实晨间床边查房对策后,93%的患者表示满意,仅有2%的患者出现风险事件。学者衣静[9]以神经内科脑梗死患者为研究主体,应用综合防范对策后78.26%的患者评分在60分以上,95.65%属于有效护理。学者郑延敏[10]以呼吸内科患者为研究重点,不良事件发生率控制在4%左右,所得结论与本文相符,表示该研究内容有借鉴意义,属于可行性较强的防范对策。
综上所述,针对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实施晨间床边查房、安全责任制等防范对策,能够有效增加患者满意度,提升护理质量,消除跌倒等不良风险,因而应当重视安全隐患早期防范管理效果。
参考文献:
[1]平亚杰. 心内科护理安全管理指标体系的构建[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6):290-291.
[2]宋梅. 护理风险管理策略在提高心内科护理安全和满意度中的应用效果[J]. 中国医药指南,2020,18(34):202-203.
[3]王玲. 护理安全量化管理模式在神经内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基层医学论坛,2020,24(33):4837-4838.
[4]黄俊.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2):220-221.
[5]王庆梅.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城乡企业卫生,2019,34(10):190-191.
[6]陶杰. 基层医院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54):87.
[7]周晓飞.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的分析及防范对策[J]. 中国医药指南,2018,16(05):243-244.
[8]雷媛,闫玉红,亓田. 晨间床边查房在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2022,28(07):160-162.
[9]衣静. 脑梗死住院患者神经内科护理安全研究[J]. 中国农村卫生,2020,12(18):63.
[10]郑延敏,周顺琴,陈春露. 呼吸内科护理安全隐患分析与防范对策[J].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2017,(18):9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