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
张燕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张燕,.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效果观察[J]. 预防医学杂志,2024.8. DOI:10.12721/ccn.2024.157425.
摘要: 目的分析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12月-2022年8月间6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为对象,随机双盲分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观察组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疗效结果做出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复发率、胃泌素(GAS)、生长激素(GH)、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数据和对照组比较更优(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小(P>0.05)。结论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方案的效果明显,对胃黏膜也起到保护,出现不良反应情况少,是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案,可推广。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抗幽门螺杆菌感染;血清学指标;不良反应;血清学
DOI:10.12721/ccn.2024.157425
基金资助:

慢性萎缩性胃炎属于消化系统疾病,胃黏膜出现萎缩改变,临床发病率为高水平,导致该疾病出现的原因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包括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不良生活习惯等,大部分患者的病程时间比较长,而且根治难度很高,为反复发作的特点,对患者的生活和工作都产生非常大的负面影响[1]。在临床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萎缩性胃炎之间存在的关系非常密切,常规治疗药物为胃复春、胶体果胶铋等,在治疗中主要对症状实现控制,减轻患者的疼痛感受,对胃黏膜起到一定的保护,加快疾病的恢复,但是幽门螺杆菌清除效果比较差,未根除病因,部分患者出现复发等不良情况,影响到疗效[2]。为此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要重视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清除幽门螺杆菌,实现对疗效巩固,降低疾病对患者的伤害。所以在本次研究中主要选取部分患者开展研究,观察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效果。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9年12月-2022年8月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60例为对象,随机双盲分组,每组30例。资料,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21-72岁,平均(41.56±5.33)岁,病程时间3-68月,均值(24.25±5.31)月。观察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23-71岁,平均(41.52±5.36)岁,病程时间5-66月,均值(24.22±5.34)月。一般资料差异小(P>0.05)。纳入标准:所选患者均符合WHO关于慢性萎缩性胃炎的诊断标准;患者和家属了解研究内容;对治疗药物无过敏史;排除标准:无沟通能力;资料缺失;严重肝肾功能障碍;精神异常;依从性极差。

1.2方法

对照组常规治疗,给予胃复春片,剂量0.36g,2次/d,多潘立酮片,剂量20mg,2次/d,胶体果胶铋胶囊,剂量100mg,3次/d。观察组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阿莫西林胶囊,剂量1000mg/次,2次/d,克拉霉素胶囊,剂量0.5mg,2次/d。两组患者均治疗4周,治疗过程中,对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做出针对性的指导和宣教,降低不良因素对患者的伤害。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对疗效做出分析,显效:胃痛、呕吐、恶心等症状全部消失,内镜相关医学检查病情完全恢复,对正常生活没有影响;有效:症状改善明显,内镜等医学检查恢复比较明显,对正常生活影响很小;无效:疾病没有显著改善,甚至加重,计算治疗有效率,对患者开展短期随访,计算复发率。

治疗前、治疗结束,对两组患者开展血清学指标检测,收集患者空腹静脉血5毫升为标本检查,注入不抗凝试管内,凝固后,4000转每分钟离心,分离血清,酶联免疫吸附法获取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2(IL-12)、胃泌素(GAS)、生长激素(GH)。

记录不良反应情况,便秘、皮疹、头晕、失眠,计算发生率。

1.4统计学分析

SPSS20.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频数、百分率(%)描述,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治疗指标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治疗指标 [n(%)]

微信图片_20250310102349.png2.2比较血清学指标

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数据差异较小(P>0.05),治疗后观察组胃泌素、生长激素高于对照组,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2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血清学数据(x̄±s)

微信图片_20250310102352.png2.3比较治疗指标

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小(P>0.05)。见表3。

表3不良反应 [n(%)]

微信图片_20250310102355.png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消化内科常见,是慢性胃炎的一个类型,我国发病率比较高,占比受检人群13.8%,胃黏膜上皮受到幽门螺杆菌伤害,黏膜固有腺体出现萎缩表现的疾病,患上疾病后症状表现也比较明显,胃痛、恶心、乏力等症状为主,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和身体健康都产生非常大的伤害[3]。西药是主要治疗方法,对胃酸分泌进行调节,控制胃瘫等不良症状,实现治疗的目的。但是常规药物治疗中效果不明显,出现复发的情况比较多,导致病情出现反复发作的特点,而且在长时间服药中,出现的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多,对患者的服药依从性等产生很大的影响,对患者来说非常不利,影响身体健康[4]。针对复发患者的临床研究发现,幽门螺杆菌在慢性萎缩性胃炎的发病中起着很重要的影响,是导致疾病复发的重要因素[5]

幽门螺杆菌是蛋白水解及脂解活性酶,在消化系统中常见,对胃黏膜水解及脂解等会产生很大的影响,破坏黏膜结构,而且随着存在时间的延长,增加对胃黏膜的伤害,导致溃疡、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增加疾病的危害[6]。幽门螺杆菌导致的胃炎主要以淋巴细胞泡形成,在临床检查发现,对绝大部分患者来说,都检出幽门螺杆菌,胃内分布和炎症分布基本相同,此外Hp有传染性,粪-口为主要传播方式,而且在临床研究发现,全世界范围内成年人群中,占比50%存在Hp,它长时间存在胃黏膜上皮细胞中,对胃部等产生负面伤害,增加慢性活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同时也是胃癌的主要影响因素,现已经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Ⅰ类致癌原[7]。所以清除幽门螺杆菌在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中非常重要,体现出抗幽门螺杆菌的效果。

根除Hp治疗方案有很多,我国一线治疗方案为质子泵抑制剂+铋剂+两种抗生素,根治率比较高,而且不良反应比较少,是安全有效的方案。常规疗法加入抗幽门螺杆菌方案实现优势互补,对胃部黏膜的情况实现改善作用,加快胃部慢性炎症的清除速度,为胃黏膜再生能创造良好的条件。在治疗后也能对胃黏膜表面的微生态平衡实现调节和改善,增强机体抗病的能力,也提升免疫力,清除更多幽门螺杆菌,同时对机体内胃肠道神经内分泌也起到调节的作用,帮助重建和提升免疫功能,在治疗中对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性也有调节的作用,提升其活性,对胃部黏膜实现更好的保护,避免出现癌变等不良事件,同时也能加快炎症的吸收速度,对临床不良症状起到更强的控制[8]。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方案抑菌的作用非常强,药敏试验发现,敏感度比较高,而且抗炎症、杀Hp作用强,降低病菌对胃部的伤害,实现治疗的目的。在联合治疗中对患者的损伤组织具备修复的作用,而且对胃部的微循环起到相应的调节,加快新陈代谢的速度,加快炎症的吸收速度,对胃内的酸碱度实现调节,改变Hp的生存环境,为Hp的清除创造更为有利条件[9]。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是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阿莫西林是抗菌效果好,在治疗中多联合其它抗生素,实现疗效的提升,该药物在胃酸度下降患者中,对幽门螺杆菌能实现清除的作用,只要患者对该药物不过敏就可以服用该药物,在联合其它抗菌药物治疗中,大部分的幽门螺杆菌能实现清除,实现治疗的目标。克拉霉素也是比较常用的抗生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体外抗菌活性和红霉素相似,对机体内的金黄色葡萄球菌、链球菌等都能起到抑制的作用,抗菌活性和红霉素比较更强,与阿莫西林联合用药的频率很高,在联合治疗中,对病情的控制作用提升,足剂量治疗能实现根治的作用,对病情轻微患者来说,可以选择一种药物,在联合使用抗生素中,效果能提升,但是需要在医师的指导下用药,保证疗效的同时,也减少耐药等不良事件的发生。但是想要彻底清除幽门螺杆菌,存在一定的难度,尤其是病程时间比较长的患者,一定要重视药物联合治疗,增强抗菌治疗的效果。

在本次实验研究发现,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更高,复发率更低,说明在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方法提升治疗效果,降低病菌对机体伤害,降低复发的风险,实现疾病根治,可能和根除Hp后胃黏膜炎症得到控制有关,炎症水平下降,修复黏膜,降低胃炎发生风险,实现症状的改善,联合抗Hp治疗具备保护胃黏膜的效果,起到关键作用,此外对部分患者来说,清除Hp感染能改善患者的焦虑等不良心理状态,减少主观腹部不适等躯体症状的发生风险,进而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实现病情的好转[10];观察组的相关指标数据改善更优,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12属于炎症因子指标,胃泌素、生长激素是胃黏膜营养因子,指标值越高,说明胃黏膜萎缩症状改善比较显著,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胃炎疾病的发病、进展等都起到控制作用[11]。在抗Hp感染治疗中能对胃组织炎症细胞浸润产生更强的抑制作用,降低胃黏膜被破坏程度,对相关细胞因子释放能产生抑制,减少白介素相关炎症细胞因子的释放速度,对白介素-12、肿瘤坏死因子来说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作用非常明显,对该指标做出检测能对预后做出分析和判定,肿瘤坏死因子是单核-巨噬细胞分泌的一种小分子蛋白,在胃炎发病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和炎症反应程度为正相关的关系,在治疗中观察组的指标值更低,说明该方案对机体实现调节,加快炎症细胞的排出,降低胃黏膜组织的损伤度[12];观察组出现不良反应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小,说明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对患者的负面伤害小,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的出现,而且在本次治疗中发现,停药后不良反应得到改善,对正常服药没有较大的负面影响,提升治疗的优势。

综上,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中,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的效果显著,及时控制疾病,减少复发等不良情况出现,而且对机体伤害较小,具备明显优势。

参考文献

[1]吴学琴, 张听芹. 抗幽门螺杆菌感染治疗在防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价值[J]. 母婴世界 2020(20):43-43.

[2]张军汉, 曾韦苹, 罗玉. 中药联合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杆菌有毒株分型的临床疗效观察[J]. 健康养生, 2019(6):181-181.

[3]姚鹏, 康洪昌, 王江. 荜铃胃痛颗粒联合三联疗法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J]. 天津中医药, 2021, 38(9):1138-1143.

[4]李攀. 健脾通络汤联合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 健康必读 2021(14):16-19.

[5]王群烨. 化浊解毒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临床效果分析[J]. 黑龙江科学, 2021, 12(2):68-69.

[6]雷鸣. 疗效及不同含铋剂四联方案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对免疫功能的影响[J].  2020(31):90-90.

[7]王顺琴, 王静文. 加味香砂六君子汤治疗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 甘肃科技, 2020, 36(21):117-119.

[8]王春浩. 化浊解毒方联合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9(12):340-340.

[9]葛艳杰, 张帅. 补中益气汤对脾胃虚弱型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疗效[J]. 内蒙古中医药, 2022,41(5):11-12.

[10]李荣发, 郑锐年, 袁崇德. 不同抗体型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萎缩性胃炎及胃功能状态的相关性研究[J]. 国际消化病杂志 2021,41(4):267-271, ISTIC CA,2021.

[11]孟淼, 凤辉. 含艾司奥美拉唑的四联疗法在幽门螺杆菌相关慢性萎缩性胃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J]. 中国实用医药, 2021, 16(32):131-133.

[12]刘忠鑫.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特征及根除治疗的预后评估[J]. 中国处方药, 2020, 18(12):84-8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