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
柯钢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柯钢,. 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 传感器研究,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8.
摘要:
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文分析了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进行了改革,提高了高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 创新创业教育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
DOI:10.12721/ccn.2021.157008
基金资助:

引言

物联网是信息科学技术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GPS、RFID、传感器网络等各种装置,按照约定的通信协议,通过互联网将各种物品连接起来,进行信息交换与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一种信息网络。它是继互联网之后信息产业的第二个万亿元级的产业。为顺应建设创新型国家发展战略,支撑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对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对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改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其满足社会和企业的要求。

创新创业教育是指以创造性和创新性为基本内涵,以课程教学、实践活动为主要载体,以开发和提高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目标的教育。2015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强调“创新创业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要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如何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到专业的人才培养体系中,是专业建设值得探索的一个问题。

1.高职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1)专业定位不明确。物联网专业是一个新兴的专业,一般都是在电子信息工程技术、自动化、计算机等专业基础上成立的。高职院校物联网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大多借鉴本科院校,根据学生的基础和学制,一般对本科的相关课程进行简单的删减,这造成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不能符合市场的需求。高职物联网专业应该结合当地的产业,重点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将学生培养成会理论,精技术的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

(2)教学内容过时。物联网是一门新兴的技术,市场上的物联网相关的教材很少,而且大部分物联网教材的内容过时,学校的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很难与物联网产品和技术同步更新。

(3)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落后。目前多数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仍然存在灌输式教育思维,没有引导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关注专业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压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造成培养的学生在今后的工作中只会模仿,不会创新。

(4)师资力量不雄厚。高职院校的物联网专业老师大多来自于电子信息,计算机,自动化等专业,没有系统全面的学习过物联网专业知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只能简单讲授课本知识,这样大大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2.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2.1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专业深入开展了物联网企业人才岗位调研,分析出专业面向主要的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及核心能力要素矩阵,见表 1 所列。

表1 服务面向职业岗位群分析

截图1741573899.png

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思想政治坚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创新思维与意识等综合素质,掌握物联网工程项目的现场管理、物联网设备安装、调试与维护、物联网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系统维护和售前支持等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以及“崇德笃行、精技创新”的工匠精神和专业品质,面向地区物联网行业物联网实施工程师、物联网运维工程师、物联网应用开发工程师等岗位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目标不仅强调了学生要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践能力,还强调了学生要具有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2.2重构课程体系

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现有的课程体系开设的大多数是一些实践性的课程,着重强调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却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我们对现有的课程体系进行了重建,将课程体系分为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创新课程,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其课程体系“鱼骨图”见图1所示。

图片8.png

图1 课程体系

2.3强化实践教学环节

实践教学环节是进行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也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创造力的重要载体。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将从以下4个方面来强化实践教学。

(1)创新实践教学内容。现有的实践教学内容大多来源于教材,而教材上的大部分内容已经过时,满足不了实际的岗位需求。我们积极与校外的企业合作,把企业的真实的项目案例转化为实践教学项目。

(2)鼓励学生参加技能竞赛。技能竞赛是创新训练的有效方式之一。物联网专业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级技能大赛赛前培训及比赛,指导学生进行大学生创新项目的申报与实践。

(3)搭建实践教学平台。充分利用省级电子信息技术研发与服务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室,承接横向研究课题和政府与企事业单位的咨询类课题,以项目为依托,通过校企合作联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4)引导学生参加科研项目。绝大多数的高职学生根本无法接触到科研项目,更无法参与到科研项目的研究中,实际上,科研项目的参与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创新能力。因此,我们要求老师在申报科研项目要有学生参与,学生的毕业设计选题主要来源于老师的科研项目,鼓励老师根据自己的课题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训练项目。

2.4深化教学改革

物联网专业的课程内容基本来自于企业工作过程中的真实项目,在实际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灵活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分析法、角色扮演、分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教学效果,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但是高职学生普遍存在学习自主性不强,自制力差。很多学生在课堂上能很好的掌握老师教授的内容,但是课后没有及时巩固,导致学习效果不佳。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教育也在发生改变,利用翻转课堂教学,可以优化教学过程,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在课前登录超星学习平台观看学习视频,提前预习上课内容。在上课过程中,老师解答在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问,课后学生在超星平台上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如果碰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平台上跟老师交流。

2.5教师队伍建设

随着科技不断地发展,物联网的知识更新很快,老师需要不断的去更新知识。我们通过开展教授大讲堂、鼓励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承接产学研项目、国内外培训、进修等方式,提升教师的职教理念、专业能力、教学水平和实践技能,让教师既是工程师又是培训师,从而建设成一支结构优化,“能进课堂、能下企业、能服务社会”的“三师三能”教师队伍,提升了教师的教学和社会服务能力。

3结束语

为培养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在人才培养模式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对促进高职物联网专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针对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师资队伍进行了改革,提高了高职学院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 张佑春,徐涛,王勇,朱炼.“互联网+”视域下高职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探究——以安徽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 河南科技学院学报, 2016, 36(04):87-90.

[2] 花冬进. 探析高等院校研究生创新创业教育与创新型人才培养[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 2019(8):145-146.

[3]雷妍.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究[J]. 科技视界, 2017(16):157-158.

[4]李朝林. 基于“三平台, 五融合”物联网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J]. 物联网技术, 2017(11):118-120+123.

基金项目:东莞职业技术学院质量工程资助《基于创新创业教育的物联网专业创新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研究》(JGZD201913)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