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指胎儿自母体子宫内成功娩出,且自出生后不足28d的婴儿,因新生儿各器官和系统尚未发育成熟,导致其极易受到外界影响,从而引发各类疾病【1】。而全程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应用全面,细致的护理方式,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提高治疗效果的新型护理模式【2】。为提高新生儿生存指数,改善新生儿生活质量,我院对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展开了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4月至2020年4月于我院出生的88例新生儿,随机分为常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每组44例。常规对照组:男23例,女21例,胎龄为36-41周,平均胎龄为(38.2±1.1)周,体重为2621-4521g,平均体重为(2812.5±45.3)g,剖宫产为13例,顺产为31例。优质护理组:男24例,女20例,胎龄为36-40周,平均胎龄为(38.5±0.6)周,体重为2645-4465g,平均体重为(2865.8±34.6)g,剖宫产为15例,顺产为29例。两组新生儿一般资料无统计学差异(P>0.05)。
1.2方法
常规对照组实施常规基础护理,包括:密切观察新生儿生命体征的变化;保持室内温度及湿度适宜;遵医嘱进行用药护理等。优质护理组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包括以下方面:(1)生理护理:a为新生儿取合适体位,增加新生儿舒适度,并定时为其更换体位;b使用柔软适合的被褥,使新生儿手脚感受到边界,以便提高其安全感;c可为新生儿使用棉布手套,防止皮肤抓伤等。(2)清洁护理:医护人员定时为新生儿进行清洁护理,保持新生儿皮肤清洁,干燥。嘱家属经常更换尿布,并用清水冲洗新生儿臀部。(3)哺乳指导:母乳可增加新生儿抵抗力,促进消化及吸收。因此护士应指导产妇进行母乳喂养,若单纯母乳喂养不能满足新生儿营养需求,可适当为新生儿补充必须蛋白质、氨基酸等营养物质。(4)排便护理:新生儿出生24h内应少食多餐,定时喂水,并观察排便情况,若新生儿排便缓慢,可对新生儿腹部进行轻柔按摩,促进排便。(5)指导家属与新生儿建立亲密的亲子关系,鼓励产妇多于新生儿互动,如:哄、抱新生儿等。
1.3评价标准
应用问卷评估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的掌握及依从性的程度。观察并记录新生儿护理风险的情况。应用调查问卷,嘱家属自主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分。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常规对照组和优质护理组护理效果的比较
护理后,优质护理组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良好,依从性较高,表明实施全程优质护理可增加家属对临床护理的配合度(P<0.05),见表1。
表1 两组新生儿护理效果比较[x̄±s/分]
2.2两组新生儿护理风险的比较
护理后,优质护理组出现1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2%;常规对照组出现5例护理风险患儿,发生率为11%(P<0.05)。
2.3两组新生儿及家属护理满意度比较
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新生儿及家属满意度评分比较[x̄±s/分]
3、讨论
新生儿的临床护理质量会对新生儿身体健康及智力发育产生较大影响,故而应使用科学有效的护理方法,降低新生儿并发症的产生,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促进其健康成长【3-4】。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新生儿护理后,优质护理组家属对新生儿护理知识掌握良好,依从性较高;优质护理组护理风险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对照组;对比两组家属对护理质量和护理效果的满意度,结果显示,优质护理组的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常规对照组。
综上,在新生儿护理中实施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可降低护理风险,提高新生儿生活质量,故值得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李燕.探讨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9,4(12):98,108.
[2]练森勤.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价值评价[J].首都食品与医药,2020,27(8):143.
[3]宋玉艳.新生儿护理中全程优质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研究[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15):249-250.
[4]黄方,高莹,廖艳霞, 等.全程优质护理模式、APACHEⅡ评分与NIPS评分对NICU新生儿院内感染的预测价值[J].中国医药科学,2019,9(24):150-153.
[5]王秋菊,姬广翠,江莹.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医药前沿,2019,9(33):155-156.
[6]李敏.基于全程优质护理模式在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家庭医药,2019,(11):249-2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