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低温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
殷贞艳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殷贞艳,. 亚低温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J]. 神经科学研究,2022.4. DOI:10.12721/ccn.2022.157497.
摘要: 目的:探讨亚低温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在我院随机选择近两年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将患者分类成两个研究小组,即观察组与对照组,对照组患者在治疗期间配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治疗期间除常规护理外还配合亚低温护理,观察并对比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的改善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GOS与NIHSS评分数均要比对照组低,与此同时,护理后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指标与全血黏度低切指标数值均比对照组低,说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结论:亚低温护理运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中,能有效果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同时还能更好的改善流动力学,有临床推广使用价值。
关键词: 亚低温护理;重症颅脑外伤;神经功能损伤;血流动力学
DOI:10.12721/ccn.2022.157497
基金资助:

近些年以来,临床重症颅脑外伤的患者越来越多,此疾病的致残率与死亡率也是极高的。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而言,一旦病发,将会对其神经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造成神经功能损伤的原因较多,比如脑组织缺氧、直接外伤性神经功能损伤、感染、脑水肿、炎性因素等,如今,临床针对上述神经功能损伤还未研发出特效治疗方法。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临床提出配合亚低温护理干预来恢复神经功能损伤的策略,通过实践也发现此护理干预措施不仅能有助于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而且还能改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基于此,本研究则分析了重症颅脑外伤在治疗期间实施亚低温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挑选我院在近两年收治的80例重症颅脑外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分为40例观察组与40例对照组,观察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31例、9例,平均年龄(41.46±7.31)岁,受伤原因:5例为砸伤、9例为坠落伤、26例为车祸伤。在对照组中,男女性患者分别为30例、10例,平均年龄(42.06±7.59)岁,受伤原因:6例为砸伤、8例为坠落伤、26例为车祸伤。对本研究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异不明显P>0.05,有对比价值。

1.2方法

本研究患者在入院后,均为其给予手术治疗措施,与此同时,通过脱水来降低患者的颅内压,维持通畅的呼吸道,针对性的给予抗感染药与神经营养药等,观察患者是否有并发症问题的出现,避免出现发热、应激性溃疡、褥疮等并发症。在有必要的情况下可给予吸氧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以上常规处理的基础上配合亚低温护理,具体运用降温后复温的方法,通过物理降温毯将患者的体温降下来,于大血管部与头部放置冰袋,将体温维持在34.5-35.5℃之间,亚低温时间控制在7天左右,之后对患者停止物理降温,慢慢复温,需要注意的时,不可过快复温,约4小时体温升高1℃,当患者体温上升至36℃时即可停止复温,亚低温治疗的时间约为2周。

1.3评定方法

采用GO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此量表评分数与患者疾病预后呈正相关性,即得分数越高,表示患者的治疗效果越好。

使用NIHSS(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评价,此量表的得分数与神经功能呈负相关性,即得分数越低,表示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越好。

通过北京利普生LBY-N6血流流变仪器,对患者护理前后的血流动力学情况进行监测。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来处理本研究所收治的80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同时,通过“x̄±s”来统计研究数据的计数资料,数据项则以“X²”来检测。当数据结果以“P<0.05”显示时,将表示对比数据的差异性大,有统计的意义价值。

2.结果 

对比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的GOS与NIHSS评分情况,护理前,两组患者的各项数据差异对比度小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GOS与NIHSS评分数均要比对照组低,差异对比显著,统计学有对比意义P<0.05,见表1。

就两组患者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来看,观察组护理后的全血黏度高切指标与全血黏度低切指标数值均比对照组低,说明观察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具体详情参见表2。

表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GOS与NIHSS评分情况 (x̄±s,分)

截图1741574843.png

表2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的血流动力学改善情况(x̄±s,mpa*s)

截图1741574851.png

3.讨论:

重症颅脑外伤患者预后效果不佳通常与神经功能损伤具有紧密的联系,原发性神经功能一般是由外伤对神经胶质细胞与神经元产生直接损害所引发,而继发性神经损伤则是在患者外伤后由水肿、出血以及炎性反应等所造成,降低或防止继发性神经损伤是当前临床降低脑损害率的重点研究方向。对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而言,血流动力学是其微循环灌注最基本的反应,当血液黏度过高于正常值,将会致使微循环灌注障碍问题产生,进而造成脑部以及机体其他重要器官出现缺氧、缺血等问题,对患者的预后是极为不利的。据相关研究调查了解到,重症颅脑外伤后,大部分患者会伴有高粘滞血症,随着血液黏度的不断增高,红细胞聚集后会影响正常的血流速度 ,致使血流的循环阻力增大,从而引起微循环障碍,脑组织缺氧缺血,脑损伤也因此加重。当前,临床针对以上问题大多会使用钙离子阻滞剂、自由基清除剂来进行治疗,然而,其临床效果并不能达到预期。本研究通过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在常规治疗护理中配合亚低温护理干预措施,护理后,患者的血流检测显示出,观察组(亚低温护理干预)的血液黏度显著降低,其程度低于常规对照组患者,同时,观察组的GOS与NIHSS评分数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统计学有对比价值P<0.05。

由上可见,低温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提升治疗效果,有利于神经功能损伤的恢复,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彭钰.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J]. 继续医学教育,2021,35(09):110-111.

[2]齐晓莹. 亚低温护理技术在重症颅脑外伤中的临床应用对预后的影响[J]. 黑龙江中医药,2020,49(05):236-237.

[3]顾桂元,刘洪来. 亚低温护理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分析[J]. 名医,2020,(11):220-221.

[4]但佳龙. 亚低温用于重症颅脑外伤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J].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2020,34(03):245-246+250.

[5]刘清侠,李平. 程序化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局部亚低温治疗的辅助作用[J]. 当代护士(上旬刊),2020,27(04):63-65.

[6]何世花. 亚低温护理对重症颅脑外伤患者神经功能损伤及血流动力学影响研究[J]. 中外医疗,2013,32(18):37-38.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