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丏尊先生说:“对于一篇文字,或是兴奋,或是流泪,或是厌倦,都不要紧,但得在兴奋、流泪、厌倦之后,用冷静的头脑去再读再看,从文字的种种方面去追求、去挖掘。因为你在学习国文,你的目的不在兴奋,不在流泪,不在厌倦,在学习文字啊!”
“一个人握住了我的手,把我紧紧地抱在怀中。我似乎能感觉得到,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这是海伦在第一次被老师拥抱后的真情表达。“我静静地站着,注意她手指的动作。突然间,我恍然大悟,有股神奇的感觉在我脑中激荡,我一下子理解了语言文字的奥秘了,知道了‘水’这个字就是正在我手上流过的这种清凉而奇妙的东西。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井房的经历使我求知的欲望油然而生。啊!原来宇宙万物都各有名称,每个名称都能启发我新的思想。我开始以充满新奇的眼光看待每一样东西。回到屋里,碰到的东西似乎都有了生命……”这份真情的流露启发了我对初中语文的教与学的深度思考:语文教师教学工作中所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学生学习语文所面对的核心问题是什么?
一、以《课程标准》为指导,清晰教学目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提出: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把他们当做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在“基本理念”和“总目标”中要求: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语文教学,是语言学习与精神成长的共舞。语文教学要带领学生徜徉于语言文字中,用生命去体验,用心灵去感悟,用言语去表达,逐渐形成、提高自己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二、以语文教材为依据,组织课堂教学
1.重视单元提示的价值
《再塑生命的人》是一篇自读课文,编在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十课。第三单元文章提示第一段写道: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写学习生活的,从中我们可以了解不同时代少年儿童的学习状况和成长经历,感受到永恒的童真、童趣、友谊和爱。这一切都值得即将告别童年的同学们好好体会领悟。这段话清晰地指出了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并且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引领学生成长。第二段提示介绍了本单元的学习重点和学习要求,指明了教师和学生的学习方向。
2.重视旁边问题的提示
《再塑生命的人》写莎莉文老师,这位富有爱心、耐心、慧心的出色教育家,她通过游戏,让海伦·凯勒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且有了成就感。让海伦获得打开外部世界大门的钥匙。她善于抓住教育时机,对海伦·凯勒的教育做到因势利导,循循善诱,使一个对外部世界充满了好奇但生理缺陷却关闭了她接触世界的大门的孩子,在井边知道了“水”,这个时候拼写的字与事物才建立了联系,才终于理解了每个字都有它具体的含义。所以作者说:“水唤醒了我的灵魂,并给予我光明、希望、快乐和自由。”课文出现了五处旁批:三处提问,一处总结,一处任务指导。总结处提到“启示真理,给‘我’以爱——莎莉文老师再塑‘我’生命的两个支点。”课文第45页注释2中介绍安妮·莎莉文是美国教育家,曾就读于柏金斯盲人学校,1887年成为海伦·凯勒的老师,从此一生致力于对她的教育。作为老师,她把自己的一生都给了教育!用第一次见面紧紧的拥抱激活了海伦·凯勒的感受:她就是那个来对我启示世间的真理、给我深切的爱的人,——安妮·莎莉文老师。在师生相处的过程中,她用自己的耐心、爱心和慧心启发海伦认识事物,即使在海伦大发脾气时,莎莉文老师也一直带着满满的爱创造机会唤醒她,终于在井房旁,海伦的灵魂被唤醒。学生清晰地把握了莎莉文老师高超的教育艺术和“再塑”海伦生命的过程。
三处提问和一处任务指导带着学生深入思考文本,让学生深入理解到“再塑生命”过程中海伦的心理感受,也让读者捕捉到了她变化的关键:对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和理解力。
我被这篇文章深深地震撼了。恰逢2020年化学诺贝尔奖得主分享:“好奇心、求知欲和理解力一直是我生命里强大的内驱力。”这个分享带给我很大的冲击让我认识到:学生学习的核心就是激活自己的内驱力。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发现、感悟课文美好的语文品质,进而探究它生成的原因,使学生得到借鉴,最终达到提升自身语言作品的语文品质的目的。
我引领学生从结尾“啊!世界上还有比我更幸福的孩子吗?”入手,探究心声背后海伦·凯勒再塑生命成功的基因。请学生在快速默读课文后根据关键段落,圈点勾画重点语句,表达自己的观点。最后总结:好奇心、求知欲、理解力是海伦·凯勒内在强大的内驱力,也正是这种强大的内驱力冲破了五官中三官不全的身体束缚,创造了奇迹。进一步启发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在成长的过程中带着好奇心、求知欲和理解力,在学习中夯实基础,并在生活中每一个当下,开启自己的智慧,提升自己的心性,实现心灵的转变,实现自己的价值。
三、以学以致用为原则,激活写作热情
陶行知先生说:“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学生将所学的运用到生活中才是真的学到。一次课间,我看到了一位男生手里捏着一根羽毛,就问:“我看到你手里捏着一根羽毛,我很好奇。”他把羽毛拿到面前,眉飞色舞的讲了起来。说到兴起时还给我做示范动作。我为他点赞。他很开心。我建议他把经历写在《智心慧语》上,他笑着点头答应了,转天就拿给我看。我和班上三位写作很好的学生分享了他的作品,三位同学都不相信是他写的。我在班里分享了他的文章,同学们纷纷为他鼓掌。
最美的遇见
遇见仿佛是一种神奇的安排,促我成长,让我开心。
碧空如洗,万里无云,我在校园午休。阳光照在身上,暖暖的。拂面的风儿,撩拨着我的思绪,吹走了身上的紧绷。我慢悠悠的走着,心生惬意。
“咦,那是什么东西?”一个非常美丽的东西映入了我的眼帘。我快速跑过去,蹲下身子,屏住呼吸,仔细地端详着它。看了一会,我认为草地上不是它该待的地方,决定把它捡起来。我拿的时候特别小心,慢慢伸出手,用拇指和食指轻轻捏在它的根部,把它拿到我面前。但可怕的事情还是来了:我一不小心把它的一部分分离了。第一眼看见的时候那么完美的它,顿时因为我变了样。我不能接受!我想恢复它本来的样子,就用另一只手反复在分离的部分摩挲着,好细滑啊。一次又一次,我一点点尝试着,惊奇的发现受伤的地方神奇般的愈合了。我的心情甭提有多高兴了,紧锁的眉头瞬间舒展开了,嘴角上扬,笑容绽放在我的脸上。我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转身开心地拿着它走进了教室。
我坐在椅子上,匆匆拿起了水杯,水杯碰到嘴唇的时候,我突然停住了,脑子里像一股涌泉一样冒出来了一个想法:把水倒在这小东西上面,看看它到底能丝滑到什么程度!我把水杯移向它,轻轻地倒了几滴水,滴在了它的身上,那个水滴像是活了一样在它的身上自由的滑动着,不留一丝痕迹。我瞪大眼睛,内心无比震撼!随即我那好奇的小脑袋瓜里迸出了无穷无尽的想法,尝试了很多……尝试的里面最令我满意的还是它在空中漂浮的样子,就像是一个小天使在空中跳舞一样,那么的优雅,那么的美妙,让我陶醉!
噢,对了!说了这么多,却忘了说它的名字,相信从我开始说大家就已经猜到了,没错,它就是羽毛,可是我总觉得这个名字太普通,于是我又给它取了一个新的名字———天使遗落下的羽毛。
感谢这次最美的遇见教我学会在观察中体验,在体验中思考。我知道了万事万物都蕴藏着无尽的奥秘,等着我去探索。
语文教学以语言为出发点和归宿点。教什么比怎么教更重要。
语文教学离不开“以语言为核心,以语言活动为主体,以语言运用为目标”的语言建构。课标是指导,课本是例子,生活是宝藏。语文,学生想学什么,能学什么;老师想教什么,事实上教了什么?学生是不是在用语文的方法学语文,教师是不是在用语文的方法教语文。《再塑生命的人》带给我深深的震撼与思索。
追求艺术的完美,对细节一丝不苟,在重复中精益求精,此即日本传统文化推崇的“职人”生活。了解孩子的特性,磨练自身的技艺,唤醒高贵的灵魂,这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教师的天职。“启示真理,给人以爱,彼此唤醒好奇心、求知欲和理解力”陪伴我在与学生同行的岁月里砥砺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