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分析发现,儿童由于免疫力差、年龄较小,患病人群较多,发病率逐年剧增,再加上患儿表达能力差,导致患儿预后较差[1]。基于此,临床上在儿科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通过运用规范化、针对性、科学化护理流程来促使护理满意度提升。本组选取46例患儿并深入分析了在儿科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的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
自我院儿科2016年12月至2017年11月随机选取46例患儿入组,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组。研究组23例患儿年龄2岁至11岁,中位年龄7.6岁,男女比例13:10;对照组23例患儿年龄3岁至10岁,中位年龄7.1岁,男女比例12:11。对比分析2组患儿入组时组间数据,结论是:差异不明显,P>0.05。
1.2方法
对照组23例采取常规化护理:按照儿科常规护理流程给予患儿实施病情监测、药物指导、护理要点指导等;
研究组23例实施个性化护理:(1)心理疏导。患儿年龄较小且缺乏对疾病相关性知识掌握及了解,心理活动较多,受到环境因素影响,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负面情绪,例如,焦虑情绪、恐惧情绪、自卑情绪等,可导致患儿出现沟通障碍及交往不良,因此,护理人员需要针对不同年龄段患儿性格特点来进行个性化护理,必须准确把握患儿心理特征并建立有效沟通交流,协助患儿迅速适应新环境以促进护理依从性提升,进而促使患儿疾病恢复。(2)健康宣教。待患儿入院后,护理人员需要及时与患儿及其家长进行沟通并给予健康宣教,可利用板报、宣传手册及座谈会、学习讲座等办法宣传疾病相关性知识[2],提升患儿及其家长对于防病治病、饮食、用药、体育锻炼等方面知识的掌握,有效疏导患儿家长内心疑虑并促使患儿家长积极辅助治疗。给予即将出院患儿实施跟踪健康宣教以促使护理人员充分、及时了解患儿病情变化、心理变化,以便于合理调整药物治疗方案,促使护理流程更具有个性化,给予患儿出院随访以确保患儿护理质量明显提升。(3)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儿提供一个安全、温湿度适宜、安静整洁的治疗环境,需要充分满足儿科患儿生长发育要求,环境设施需要具备儿科特色且符合患儿心理特征,可利用各种可爱图案、卡通动作形象等装点病房、走廊,促使病区充满童趣。另外,可利用电视机播放轻音乐及动画片来转移患儿对疾病的注意力,促使患儿护理依从性提升。
1.3疗效判定[3]
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利用调查问卷统计,由本院自拟。
1.4统计学办法
利用SPSS19.0软件分析,计量资料经t检验、表示方法是(均数±标准差),计数资料经X2检验、表示方法是(率),存在统计学意义评定标准:P<0.05。
2 结果
对比对照组,研究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佳,差异较为明显,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2组患儿护理效果比较
3 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取个性化护理期间,同样对护理人员提出了高度要求,需要护理人员具备专业素质,主要包括2方面,一方面是扎实的理论知识,一方面是高度责任心及工作热情,护理人员需要对小儿多发病发病年龄、流行季节及主要临床表现、治疗方法、护理要点等内容进行准确把握,明确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母乳喂养相关性知识,对于患儿家长提出的疑问,可耐心解答,利用有效沟通交流、优质护理服务来促使患儿家长信任护理人员,促使护患关系和谐,通过不断拓宽护理人员知识面来促使护理质量明显提升,知识面可涉及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护理学等,需要根据患儿具体性格特点及经济条件、饮食习惯等为患儿制定个性化、规范性、科学合理的护理方案,促使护理流程更加全面细致,降低护理纠纷发生率的同时促使患儿家长满意度提升。
本组研究结果:研究组患儿家长护理满意度、护理质量评分明显更佳。
综上,在儿科护理中采用个性化护理,作用显著,可促使护理满意度明显提升。
参考文献:
[1]李小兰. 风险防范式护理在儿科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评价[J]. 中外医疗, 2014(8):141-142.
[2]陈芳. 肢体语言沟通在儿科护理工作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 大家健康旬刊, 2014(8):561-561.
[3]杨美慧. 人性化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实施评价[J]. 中外医学研究, 2014(31):9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