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准,比较、分析、评价“百家争鸣”诸子相关思想
余一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余一,. 以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为理论基准,比较、分析、评价“百家争鸣”诸子相关思想[J]. 哲学研究进展,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7096.
摘要: 《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并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1.2要求:“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3.1要求:“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1)什么样的思想是有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的,值得我们认同的?我们应该首先提供给学生一个正确的理论基准——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预识意义,必解思想;预解思想,必正三观)。学生以此为标准比较、分析和评价诸子相关思想,得出科学的结论,树立正确的文化观、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国家意志。
关键词: 百家争鸣;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意志
DOI:10.12721/ccn.2021.157096
基金资助:

马克思主义哲学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又分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和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具体内容,下文简称“原理、方法论”)。(2)提供学生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思想的理论(学生政治课已知),分析和评价诸子相关思想,具体做法如下:

一、儒家思想分析、评价。

1、孔子:鬼神观、天命论。

子曰:“敬鬼神而远之” (《雍也》) (3)“未知生,焉知死。” (《先进》)(4)

孔子的鬼神观为一种两可的态度。

颜渊死,子曰:“噫!天丧予!天丧予!” (《先进》)(5)“子曰:吾……五十而知天命……”(《为政》)(6)

“孔子的天虽然不是殷周以来人格神的天,但保留了天命的主宰性和必然性。”(7)

依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自然界是客观的,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

引导学生一分为二的看待孔子的鬼神观和天命论,一方面肯定务实和否定人格化的天,有物质第一性的一面;另一方面,没否定鬼神的存在,认为天有主宰、必然性,有唯心主义一面。

2、荀子:朴素唯物主义。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天论》)(8)

依据规律的客观性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辨证关系原理: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方法论:我们必须遵循规律,违背客观规律,就会遭到规律的惩罚;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是说人们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认识和利用规律,改变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造福人类。

学生比较荀子思想,荀子否认神创,坚持唯物主义,值得肯定;教师再补充荀子认为具体的物质形态(“天”)是世界本源,而恩格斯讲到“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荀子的唯物主义思想存在直观性、猜测性和非科学性的缺陷,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9)所以我们称其为“朴素”唯物主义。

二、道家思想分析、评价。

老子:道、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1、“道”。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四十二章》)

“道可道,非常道。” (《一章》)(10)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依据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同上),老子的道否定神创,肯定物质第一性,剔除了“天命”的绝对权威;更可贵的是“道”是不具有任何具体物质和形象的东西,比朴素唯物主义,更加深了对世界统一性的理解,更接近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的定义;再有,由“道生万物”进而“道法自然”,提出要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值得肯定(庄子的“齐物”与天与人“不相胜”的思想继承和发展老子的思想,也同此意)。

2、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二章》)

“反者,道之动。”(《四十章》)

“祸兮福所倚,福兮祸所伏。”(《五十八章》)(11)

依据矛盾对立统一原理:矛盾是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在古代科技条件局限下,老子朴素的辩证法思想是很可贵的;但老子认为矛盾双发的转换是无条件的,这是其思想的局限一面。

三、墨家思想分析、评价

墨子:尚力。

“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墨子·32章 非乐(上)》(12)

墨子代表中下层劳动人民利益,继承古代的民本思想。“很多中共早期领导人都将墨学与马列主义融通,并且躬身践行墨家精神”;(13)今天墨家思想值得我们践行的原因还因为:墨家创立了以几何学、物理学、光学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学理论,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开拓者之一。这些思想内容包含丰富的朴素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

四、法家思想分析、评价

韩非:变法革新。

“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

“宋人有耕者,田里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因释其耒而守株,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韩非子·五蠡》(14)

依据发展的观点原理: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方法论: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要与时俱进,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韩非提倡变法革新,反对儒家“是古非今”,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反映朴素唯物辩证法思想。

中小学教育体现党和国家意志,坚持马克思主义。历史授课中有涉及意识形态、价值取向、三观等知识内容时,教师应给与学生正确的理论评判基准(即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进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培养成为担当中华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新人,这是中学历史教师的历史使命和社会责任。

注释:

(1)《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年第1版,2018年2月第2次印刷。

(2)《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二版,《马克思主义哲学》编写组,高等教育出版社,2020年9月第2版第1次印刷。

(3)(4)(5)(6)陈晓芬译注:《论语》,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1月1日。

(7)《中国哲学史》,北大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8月第1版,2003年1月第四次印刷。

(8)安小兰译注:《荀子》,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1月12日。

(9)参考:普通高中教材《思想政治4生活与哲学》,教育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实验教材编写组编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7月第16次印刷,第12、29页。

(10)(11)饶尚宽译注:《老子》,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1月1日。

(12)李小龙译注:《墨子》,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1月1日。

(13)郑林华《中共早期领导人对墨家思想的继承和弘扬》,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党史频道,2018年01月24日08:17。

(14)高华平 王齐洲 张三夕译注:《韩非子·五蠡》,中华书局出版社,2016年3月1日。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