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大以来,在我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坚决决心和强硬态度下,党中央坚决打击腐败现象,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把我党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提到了全新的高度,初步建立了“不敢腐”的机制和环境,赢得了民心。
然而在这种反腐高压下也有这样一种隐性的腐败现象,不容易被发现,他们往往表面看起来不拿群众的一针一线,口口声声为人民服务,时不时会在媒体上“炫政”,俨然一个两袖清风的党的好干部,但事实上早已抛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为了不犯事宁愿少做事,在其位不谋其政,造成了一定的政治损失甚至经济损失,我们称其为“懒政怠政”现象。
按照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本质与现象是反映事物认识水平和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二者是对立统一的,本质与现象的辩证关系要求要透过现象把握事物的深刻本质。所以为了把握“懒政怠政”产生的深层原因,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必须认识其基本表现。
一、“懒政怠政”现象的本质
中国共产党除了人民利益之外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我们的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利益,而在现实中有的干部理想信念淡漠、宗旨意识淡薄,“总开关”出了问题,将个人利益置于人民的利益至上,破坏党的形象和政治生态。其中“懒政怠政”现象本质上是一种罔顾党的性质宗旨、淡化职业意识、为官不为的软腐败行为,是“四风”问题的新演化,中国共产党是没有个人利益的常常表现为“个人安危”至上、“个人爱好”至上、“个人形象”至上等。
1、“个人安危”至上
有的干部对应该担当的责任和岗位职责视而不见,“个人安危”至上,有利不贪图、无利怕担责,不求无功但求无过,怕犯错不担责,庸庸碌碌、碌碌无为;在与群众打交道时缺乏基本的责任担当意识,在群众反映问题后常规现实原因敷衍搪塞,或踢皮球、推诿,不努力想办法或站在群众的角度考虑,满足群众的合理需求;“官本位”思想严重,大事小事一股脑推给下级,不闻不问,做多错多的心态严重。
2、“个人爱好”至上
在全面从严治党对腐败零容忍的高压之下,有的干部为了所谓安稳度日或者接近退休年龄就蒙混度日疏于自己的本职工作,做按时上下班的“表率”把主要精力放在个人爱好上,例如收藏、园艺等。还有的干部“迎难而退”,面对当前改革深水区、社会发展关键期困难重重、矛盾重重的现实,宗旨和职业意识淡化、不担当、懈怠不作为,把精力放在个人爱好或其他感兴趣的事情上。
3、“个人形象”至上
十八大以后经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以后,机关窗口等的办事作风有了明显的改善,“门难进、脸难看”的现象得到明显遏制。有些干部对老百姓的态度非常好,微笑服务规范服务,但是说到办事情就找理由找借口推脱,或者用没政策、没先例等“正当”拒绝群众合理诉求,致使群众有苦难言。
二、“懒政怠政”的主要危害
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表明量变在一定条件下会引起质变,腐败问题是涉及亡党亡国的大问题,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个主要矛盾下,“懒政怠政”这个软腐败、慢性病就是处于不易被发现的次要方面的矛盾,但是也不能不引起重视,在这个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关键时刻,需要一批“自身硬”的领导干部带领人民一起走上一个新的台阶,对贪污腐败分子零容忍的同时,“懒政怠政”也坚决要不得,不能让这些干部拖了现代化建设的后腿。特别是在国家发展进步的关键时刻,“懒政怠政”干部的不作为行为可能转化达到一定的质变、转化为主要矛盾最终贻误发展大好时机,损失不可估量。
这种现象也会严重污染整治生态,难以培养出真正“自身硬”素质好的领导干部,对于党的政策执行就会大打折扣,严重影响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进步。
三、“懒政怠政”现象的内在原因分析
原因和结果是一对相互对立统一的矛盾。任何一个社会现象的出现都有其背后的文化、经济甚至制度等现实方面的原因,“懒政怠政”现象也不例外,但从这些“懒政怠政”干部的角度来讲无论如何外在的社会等因素都是次要的因素,内因才是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1、 本质原因:宗旨意识、群众意识淡漠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视域来讲,所有的贪腐现象的出现本质上都是因为对人民群众的重要作用意识不足,社会的发展有英雄人物的重要作用,但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群众利益无小事”是做好事为好官的基本原则,而有些干部则没有把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作为为官的重点,只看到自己是否有利可图,难免偏离正轨。
2、 基本原因:为官动机不纯
一些“懒政怠政”干部一开始为官的动机就不纯,把权力当成谋取私利的工具,党的十八大以来反腐高压下,眼见无利可图或者害怕担责就消极懈怠、暂避风险,这些人在条件、环境允许的时候也会是贪污腐败之人。所以开始没有摆正为官的动机,觊觎权利带给自己的附加产品和利益必然会远离人民群众。
3、现实原因:工作能力不足
在公务员考核制度不完善或者钻空子的情况下,一些公职人员的能力素质水平根本不适应岗位工作,特别是在新形势下,这些人不继续学习跟上工作需要,靠老办法老经验去解决新问题解读新政策,就会遇到工作瓶颈出现“本领恐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足对关系群众利益的大问题无能为力。
四、对“懒政怠政”问题的再思考
“懒政怠政”问题虽然不像其他腐败现象那样令人痛恨,但是依然会加深党和人民群众的矛盾。如果说贪污腐败、道德败坏分子是“真小人”的话,那么“懒政怠政”干部就应该是“伪君子”,他们善于做表面文章,会利用机会在媒体上“炫政”,表面上工作勤勤恳恳为民服务,实际上蒙混过关,党和国家当前面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关键时刻,这些“歪嘴和尚”不但念坏了“好经”,而且作为党和国家形象代表的他们,这种行为无形中也在加深党和人民群众的矛盾,使政府失去公信力,造成很大的损失。归根到底这些人始终不明白一个简单的大道理:党始终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的,不能将党和人民割裂开,人民群众始终是正确的方向,一切违背人民群众利益的行为做法都会受到惩罚。
另一方面从外在来讲,不管是选人用人还是当下的政治生态也有不完美的地方,例如在选人用人方面的制度上仍然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作为党和政府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要求下一方面要留一些容错的空间给改革创新、想做事的干部,让那些想干事怕犯错的人有发挥的空间;另一方面要从根本上去掉庸政、懒政怠政的舒适土壤,建立“能上能下”的机制,让关系切身利益的群众作为主要测评人,以人民满意不满意作为考核的重要根据。从内塑造动力外在增加约束机制,同时建立合理适用的激励机制给真正办事的人以动力。
当前处于中国建设的重要关键时刻,在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于干部来讲承担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关键时刻如果还是“懒政怠政”不作为,贻误发展时机,任何“懒政怠政”不作为的行为都是在拖延国家发展的大好时机和阻碍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顺利实现,不应该有任何的容身之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人民出版社, 1995
[2] 驰而不息纠正“四风”.[EB/OL].新华网,2017-12-11
作者简介:辛晓宁(1989-),陕西富平人,中共铜川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哲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