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进步发展的源泉在于创新,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实现真正的成功。所以在社会转型发展的关键期,我国对于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是十分关注的。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我国对于学校的教学更加重视,尤其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教师一定要及时转变自己的教学理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同时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
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现在很多小学语文教学仍以老师为主体,进行单向知识转移,不考虑学生是否感兴趣,不考虑学生能力的提高。他们只是一步步讲解初级语言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语文老师的知识。由于学生没有创造性的思维过程,他们的理解水平相对简单,不能培养创造力和相关的创造性思维。一些教师的教学重点是提高学生的表现,然而忽视了小学生汉语素养和综合运用汉语知识能力的培养。尽管他们做出了努力,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另外一个明显问题,就是语文教学模式单调。老师主要通过语文课本或者黑板来讲解语文知识点,并利用问题策略来提升小学生的语文成绩,但是在这种枯燥的教学模式很难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孩子们缺乏机会在教学过程中展开创新、思考与创新。学生只能被动地接触与掌握知识点,从而解决实际问题,并逐步缺乏在学习语文等基础知识时的学习激情。教学模式的局限性将直接影响课堂的有效性,孩子们学习不积极,教学效果低,综合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培养。
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意义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创新思维,即使从自己独特的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既有良好的创造力,又是一种先进的思维品质。创新型思维的应用过程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在汉语教学中,除了传授汉语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孩子们具备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
三、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策略
(一)以多种教学模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
小学属于学生综合素养形成的初步阶段,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无法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过多采用理论讲解方法,将无法满足学生对学习的需求,因此教师不仅要加强知识传授,还要针对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思维能力进行特殊干预。对于当下的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教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来帮助学生形成创新思维能力,自主能力包括自主阅读、自主观察以及自主学习等多种方式。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灵活调整教学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学生正处在知识系统形成的初步阶段,有着很强的塑造价值,因此教师的日常引导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发展都起着重要作用,教师可以将每一堂课和每一个教学步骤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方法与途径。小学语文教师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过程中,还需要针对自身的教学方法进行不断的创新,通过不断创新学习内容,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中的新鲜感,体验到语文学科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采取自由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师在创新教学方法的时候,可以运用好学生好动的特征,教师可以通过自由式的教学活动来将游戏融入到教学当中,这样不仅能够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还能够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对语文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投入到语文学习当中。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按照传统教学模式来开展教学,那么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因此教师要改良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比如,教师在进行《乌鸦喝水》教学的时候,可以在教学开始之前,先给学生留有五分钟的阅读时间,在学生完成阅读之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讲一讲自己对文章的认知,还可以对学生进行提问:“课文中的乌鸦最终是怎样喝到水的?如果乌鸦不用石头来增加水的高度,同学们还能替乌鸦想到怎样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可以强化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加强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小学生的思维形成来源于其行为表现,有位教育学家也曾指出:“手是儿童思维的镜子。”因此,学生的行为动作和其思维是紧密联系的,信息会先从手上传输到大脑,再从大脑反馈给手。手与大脑之间是双向联系的关系,二者紧密相连,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这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成长,还能为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提供便利。小学语文课堂上,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为学生提供适当动手创作的机会。比如,在进行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十一课《画杨桃》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同文章中的教师一样,为学生准备一个杨桃来供他们观察。如果仅仅依靠课文阅读,学生并不能完全理解不同角度下杨桃到底是什么样子的,此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展示出一个杨桃,让学生变换观察角度来观察不同角度下的杨桃形状,这样学生能够感受到语文课堂的趣味性,还能够加深对语文知识的理解,与此同时学生的创新思维也能逐步形成。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之下,小学语文教学也发生了转变。教师更加注重教学的质量,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因此创设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加大了对于教育资源的挖掘力度,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其日后的创新思维培养奠定坚实的基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学习感受,只有这样才能创设出最贴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教学模式与方法,帮助学生实现自身的综合发展。
参考文献:
[1]金和同.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方法分析[J].课程教育研究,2021(36):119-120.
[2]刘彩英.对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思考[J].读与写,2022(20):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