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强调,教师应为幼儿“创设安全的生活环境,提供必要的保护措施”。《幼儿园保育教育质量评估指南》中提出:“幼儿园要切实把安全教育融入幼儿一日生活,帮助幼儿学习判断环境、设施设备和玩具教材可能出现的安全风险,增强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由此不难发现,幼儿安全教育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但现今的幼儿安全教育尚存在内容不够全面、形式较为单一、家园社之间缺乏合作等问题。为此,我园有针对性地实施优化措施,以实现高质量的幼儿安全教育。
一、预演危险,实施生命安全教育
危险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有时候幼儿不创造危险,危险也会由他人带来,所以不仅要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还需要对幼儿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使其可以分辨可能存在的危险,然后远离危险。从家园共育视角研究培养幼儿安全意识教学方法,就应该从日常生活入手,无论是教师,还是幼儿家长,都应该抓住一切教育机会,对幼儿实施生命安全教育,若没有适合的机会,也要创造危险情境,预演危险,对幼儿实施生命安全机会教育。比如,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开展生命安全机会教育。教师组织幼儿开展角色扮演游戏,由教师扮演“坏人”以语言诱导的方式创设危险情境,预演危险,使幼儿亲身感受什么是危险,遇到危险后应如何做才能保护自身安全。如幼儿教师扮演“抓小孩的坏人”,教师说:“小朋友,你太可爱了,这么可爱的你应该得到最甜的糖果奖励,看这颗最甜的糖果就奖励给你了,快拿着吃吧!”此时,幼儿教师还需做出亲切友好的微笑,引诱幼儿吃下含有迷药的糖果。这时,另外一名扮演“警察”的教师走过来说:“小朋友,你认识这个阿姨吗?”幼儿茫然地摇摇头说不认识。于是扮演“警察”的教师继续说:“陌生人给的糖果、食物、饮料或者玩具等都不可以要哦!如果陌生人和你讲话,你要快速地跑到父母或者教师身边,如果父母和教师不在身边,也要尽快跑到人多的地方寻求帮助,知道了吗?”在各种坏人角色扮演中,教师实施危险预演教学,将更容易在幼儿心中留下深刻印象,知道遇到危险时应如何做。在家庭教育中也应如此,幼儿父母可以利用一切外出机会对幼儿开展生命安全机会教育,使其明白在外要紧跟父母,不可以随意乱跑。
二、自控教育,引导幼儿学会远离危险
在生活中也会经常出现各种安全事故。因此,在家园共育背景下研究幼儿安全意识培养教学策略时,应注重做好自控教育,引导幼儿学会远离危险。例如,在家庭教育中,家里经常会有烧开的开水放在茶几上、餐桌上,会有锋利的刀具、器皿等放在随手可拿的位置上。若幼儿对自我行为缺乏控制力,总是想着试一试、探一探或者是摸一摸,那么危险可能会随时发生。此时,幼儿父母必须重视做好家庭安全教育,告知幼儿不可以碰触一切在冒热气的杯子、器皿等,不可以不听父母的话拿起不让拿的锋利刀具,不可以乱动家里的各种电器设备。特别是厨房这个区域中的危险系数最高,家长需要带领幼儿进入到厨房中,告诉他什么是天然气,它的作用与着火原理是什么。简单的表示与陈述会使幼儿对这些危险有直观的认知,进而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不进入厨房,不碰触一切危险物品。家庭中处处存在危险,也处处存在安全,幼儿父母应注重在日常生活中有意无意地向幼儿渗透安全教育,使其形成正确的安全意识,听从父母安排,安全第一。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也同样需要做好幼儿的自控教育,引导幼儿学会远离危险。比如,在每日盥洗时,许多幼儿不习惯使用小手绢将手上的水擦干,而是随意地甩到地面上,这种行为习惯不仅不好,还会因为此种习惯使得地面水量增多,使得其他幼儿在行走或者奔跑过程中滑倒,发生危险。为此,幼儿教师告知幼儿应擦干手后再进入教室,若发现地面残留的水分过多,则应慢走通过或者是侧面通过,并告知教师,由教师及时处理。
三、教授常识,引导幼儿掌握安全技能
随着幼儿的成长,可以发现幼儿不喜欢教师与家长的“千叮咛万嘱咐”,其学会了敷衍,表示自己知道了,明白了,会注意的,但实际上还是“我行我素”。此时,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在安全教育中改变教学方式,注重教授幼儿一些生活常识,引导幼儿掌握安全技能。这些技能不仅包括如何分辨危险、远离危险的方法,还包括若发生危险时应采取哪些制止危险继续发生的求生方法。“教会幼儿如何报警”、“教会幼儿如何使用正确简练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情况”、“教会幼儿记住自己的家庭住址和父母的联系方式”,等等。以上教育内容至关重要,是幼儿保护自己生命安全的重要手段。因此,幼儿教师可以在绘本教学、游戏教学、区域教学、故事教学以及文化知识教学中向学生渗透生活常识,讲解生活安全知识。如在游戏教学中,教师问:“如果发生火灾了应该打哪个报警电话?”幼儿回答:“119,119是火警。”教师问:“如果有人发生危险时应该拨打哪个报警电话?”幼儿回答:“110,110是巡警。”教师问:“如果有人生病了应该拨打哪个求救电话?”幼儿回答:“120,120是急救电话。”在一问一答的游戏活动中,幼儿掌握了丰富的安全常识。幼儿教师在课堂上完成安全常识教育后,可以将教学内容发送到家长群中,并倡导幼儿家长在家庭中继续开展安全常识教育。如,一名幼儿回家后,家长可以与幼儿开展家庭亲子游戏:妈妈捂着肚子说疼,并且顺势躺在沙发上。此时爸爸配合着引导幼儿说:“哎呀!妈妈生病了,要怎么办啊?”幼儿此时会想起在幼儿园中学习过的知识,于是说:“快打120吧,让医生救妈妈。”可见,利用各种游戏情境教授幼儿安全常识,引导幼儿掌握安全技能,对于幼儿安全意识培养具有积极促进作用,利于幼儿安全成长。
结论:幼儿园安全教育直接关系到儿童的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高质量的幼儿园安全教育,强调教育者从儿童视角出发,在深度理解儿童的基础上,实施有针对性的教育策略,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拓展安全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创设有效的课程环境和活动场景,构建支持性高的师幼互动和家园共育模式,开展安全教育,提升安全教育成效。幼儿园应通过开展高质量的安全教育,保障儿童的人身安全,培养儿童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儿童的法制观念,帮助儿童适应不同阶段的成长需要,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丁璐璐. 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幼儿自护水平[J]. 求知导刊, 2023, (29): 107-109.
[2]曾卒. 在幼儿园开展安全演练的有效策略[J]. 江西教育, 2023, (39): 93-95.
[3]石红礼, 杨晓娟. 幼儿安全教育有效实施经验分析[J]. 新班主任, 2023, (29): 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