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公共卫生是通过全社会共同努力,创造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发生和传播,促进居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实现预防疾病和改善人民身体健康的目标。同时,公共卫生还承担着维护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是实现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动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不断完善,以最低的成本有效控制了威胁人民生命安全的各种疾病,完成了国家赋予的任务。然而,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公共卫生体系中的一些问题逐渐凸显。
1.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必要性
传染病防控一直是我国卫生工作的重点之一,有效维护防控工作的稳定运行是保障人民身体健康和社会稳定的重中之重。传染病和其他类型疾病的主要区别在于,病原体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他人。当病原体从宿主中排出并通过某些方式到达新的易感个体时,它们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传染性。其传播强度与病原体的类型和数量以及易感人群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目前,临床实践中存在多种类型的传染病。尽管我国在传染病防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病原体的不断变异和新发传染病的出现,仍然给防控工作带来了很大困难,如埃博拉病毒、禽流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等传染病的防控,以及结核病、艾滋病等传染病高发,给防控工作提出了更大挑战。如果传染病的传播不能得到很好的控制,不仅会严重损害感染人群的身体健康,还会对其他家庭成员和周围人造成巨大的健康损害,甚至导致因疾病而丧失生命和工作能力,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2.公共卫生与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中的两个问题
2.1组织协调体系仍需优化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健康优先的发展理念逐渐深入人心,但疾病预防控制网络仍存在漏洞,需要改进。目前,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是一个由国家、省、市、县四级组成的四级体系,已经形成了全国性的疾病预防和控制机构体系。然而,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之间的协调仍需加强。在发现疑似或确诊病例后,医疗机构应尽快与辖区内的疾病控制中心沟通,尽快隔离和处理,以防止疫情传播。因此,未来各级医疗机构应加强与各级疾病控制中心的组织协调和信息沟通,使联合防控理念深入人心,更好地促进中国公共卫生产业的发展。
2.2缺乏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及时有效的监测和预警以及采取果断措施是应对传染病突发和防止疫情传播的关键因素。目前,中国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缺乏集中统一的信息交换系统和公共卫生决策系统。同时,公共卫生作为需要广大公众参与的事业,不仅需要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和医疗机构的参与,还需要群众的积极参与,加强居民的自我保护。然而,中国普遍存在“重医轻防”的意识,居民忽视自我保护,这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控制非常不利。
3.预防和控制三种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3.1严格控制传染病来源
一般来说,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需要几个重要因素:(1)疾病的来源;(2) 疾病的传播方式;(3) 对疾病敏感的人。目前,只要其中一个原因得到有效控制,传染病就可以得到预防和控制。首先,传染病的传播源也是传染病的重要原因。一旦传染病发生,早期发现、报告、隔离和治疗是必要的。一旦确定了传染病的基本传播源,应及时对患者接触的物品和环境进行消毒。患者治愈后,应进行彻底的终端消毒。上述措施可有效防止该疾病通过媒介大规模传播。现阶段,由于缺乏对导致传染病传播的病原体的准确识别,大多数部门需要在确定疾病传播源后进行实验室分析,并立即启动疾病预防控制计划,以便进行有效的科学控制。
3.2切断传输路径
传播途径是导致传染病传播和流行的第二个因素,其控制措施主要根据不同的传播途径采取不同的措施。最常用的方法是切断传播介质,通常采用杀菌、消毒等方法进行处理。最简单、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是打开窗户通风。自然通风可以减少室内微生物的数量,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常见物品也应定期消毒。该方法在杀灭蟑螂、小鼠、苍蝇和蚊子等虫媒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还应注意输血和注射管理的安全性。预防一般流感病毒需要注意个人卫生、饮食卫生等,例如外出时戴口罩和食用前做饭。虽然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很麻烦,但效果显著。
3.3保护易感人群
保护易感人群是防控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三个环节中最有效的手段。目前,临床实践中的各种传染病都有相应的疫苗可以预防。第一种疫苗由政府免费提供,而第二种疫苗大多是付费的,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疾病控制、社区等需要高度重视疫苗接种情况,确保计划免疫的顺利进行,降低传染病传播风险。儿童是传染病的主要易感人群。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外界各种病原体和刺激的能力很差,使他们容易感染传染病。因此,可以努力加强儿童免疫战略的实施,特别是在偏远和欠发达地区。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提供免疫服务,增加服务频率,确保每个儿童都能接种疫苗;对于季节性流感等自筹疫苗,疾病控制和社区可以根据当前疫情进行相应的宣传,以提高疫苗接种知识,减少季节性流感和其他疾病的传播。对于成年人来说,结核病、乙型肝炎和其他疾病的发病率仍然很高。我们可以加强对这些疾病疫苗的宣传,提高居民对疫苗接种知识的认识,从而促进成人疫苗接种。合理的饮食和锻炼计划也是提高身体抵抗力、增强体质、增强抗病毒能力的重要途径。
结语
综上所述,传染病在儿童中的发病率很高,因此有必要加强对这类人群的预防和控制,改善流动人口和环境卫生管理,加强疫情监测,以有效预防和控制传染病。传染病防控一直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项长期工作。要不断完善各类传染病信息,掌握其传播特点,制定科学的防控措施,最大限度地降低疾病传播风险。此外,向公众普及疾病预防控制知识也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安全意识,阻断疾病传播途径,降低传染病发病率。
参考文献
[1]金丽萍.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防控制策略探讨[J].心理月刊,2019,14(01):183-184.
[2]王微.传染防治管理对预防和控制感染的效果评价[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8,5(A3):173+176.
[3]赵壹娜.常见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方法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31):284-285.
[4]刘雪颜.传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的有效措施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2(20):180-181.
[5]顾琼.探究传染性疾病的预防及控制的有效对策[J].中国卫生产业,2018,14(06):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