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和生育是一门关系到新生儿、孕妇双方健康的科学,通过加强孕期保健干预,能够为孕妇提供从妊娠开始-分娩期间-产褥-分娩后全过程保健干预,优化生活方式和健康行为,为新生儿今后生活质量打下良好基础,更利于减少分娩时出现胎儿异常率,提高孕妇对保健知识的了解度,增强其自身保健意识,提高新生儿健康质量[1]。而本文进一步探索了保健教育的优势以及在孕期中作用性,如下文报道。
1 资料和方法
1.1 资料
120例孕妇为试验对象,选择抓阄随机化分组,分为两组,此次试验均在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期间完成。观察组平均孕周(27.46±2.54)周,平均年龄(24.11±2.06)岁,平均孕次(2.74±0.19)次,平均产次(1.27±0.25)次。对照组平均孕周(27.59±2.26)周,平均年龄(24.65±2.13)岁,平均孕次(2.85±0.28)次,平均产次(1.31±0.46)次。两组资料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标准:(1)孕妇均无慢性疾病合并现象;(2)孕妇各项资料齐全。排除标准:(1)排除合并精神疾病产妇;(2)排除合并严重心肾疾病、贫血、妊高症产妇;(3)排除胎位异常者。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保健法,可通过图书、视频,为患者介绍妊娠期间相关注意事项,且密切观察胎心和妊娠进展,做好分娩准备工作。
观察组在常规保健基础上,再加强孕期保健教育,主要措施:(1)孕期指导:加强产后康复指导、优生指导、药物干预、产程与配合、孕期合并症、乳房护理、分娩过程、孕期营养及饮食指导;(2)孕期健康知识宣教:可通过讲座、一对一宣教、建立宣传手册、张贴海报等形式加深孕妇对妊娠相关知识,重点介绍内容包括新生儿护理、产后泌乳、产褥期营养卫生、分娩后康复、孕期营养知识、分娩过程、产前不适、产前不适及分娩前兆等,促使产妇掌握围生期健康相关知识,此外培训时间规定在每周2次,每次30分钟左右,而宣教培训师需具备良好表达能力和专业知识水平;(3)孕期体操:在孕前便可开展孕期体操训练,促使关节韧带松弛柔软,增加骨盆底、腰背肌、腹肌的弹力和张力,减少产道阻力,助于分娩期间肌肉放松。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新生儿的身长、体重、头围、Apgar评分(阿氏评分)、新生儿患病率。
新生儿患病种类包括:腹泻、脐部感染、新生儿肺炎、黄疸。
Apgar评分[2]:评分项目包括皮肤颜色、呼吸频率、心搏速率、反射、肌张力等,满10分者是正常的新生儿,评分≤7分的新生儿考虑有轻度的窒息。
1.4 统计学处理
实施SPSS22.0软件统计学处理,当P<0.05时代表统计存在差异。
2 结果
观察组Apgar评分高于对照组,身长、体重、头围优于对照组(P<0.05)。如表1所示:
表1:对比各项健康指标
观察组腹泻、脐部感染、新生儿肺炎、黄疸等新生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如表2所示:
表2:对比各类疾病发生率
3 讨论
围生期健康教育一直是工作者关心的问题之一。由于每位孕产妇家庭环境、自我保健意识、孕期知识了解度水平不一,导致妊娠结局存在严重影响,再加上孕产妇存在较多错误观念,可出现不依从现象,对此还需注重孕产妇的健康保健知识宣教。
孕期保健教育主要优势:(1)益于新生儿生长发育,提高自然分娩率:通过孕期保健教育能够为顺产打下良好基础,控制孕妇孕期体质量过度增长,且能够帮助孕产妇消除当前不安、紧张、易于等负面情绪,充分了解分娩过程,助于孕产妇全面掌握分娩相关知识,提高自然分娩率,增强孕产妇对自然分娩的自信心,同时对新生儿而言,可降低呼吸系统、窒息、肺炎等疾病发生率,促进胎儿大脑和前庭功能的发育,具有更好免疫力,助于出生后迅速建立正常呼吸;(2)孕期保健教育能够在根本上增强孕产妇保健意识,从而更加配合医务人员完成各项防护措施,再加上胎儿的主要营养来源为孕产妇,对此通过对孕产妇各方面的营养支持,能够降低低体重发生率,避免营养不良和窒息率发生,更利于获得良好妊娠结局,对后期营养支持发挥显著作用,降低母儿远期发生率。分析本次结果,观察组新生儿患病率低于对照组(P<0.05),身长、体重、头围、Apgar评分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说明,孕期保健教育更能够建立完善的保健系统,增强孕妇保健意识,降低新生儿患病率,助于提高新生儿健康质量。
总而言之,孕期保健健康指导更能够在根本上增强孕产妇自我保健意识,避免窒息、黄疸、肺炎、腹泻等疾病发生率。
参考文献:
[1]夏兰春.孕期保健对晚期妊娠孕妇及新生儿健康状况的影响[J].双足与保健,2018,27(1):90-91.
[2]李珍珍,赵晓燕,王琴等.孕前及孕期保健对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影响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5):2125-2126,2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