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效果
穆立国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穆立国,. 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效果[J]. 核工业与技术,2021.1. DOI:10.12721/ccn.2021.157007.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肝癌临床治疗中125I粒子植入术与TACE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作为收集大肝癌病例样本的时间,自本院中选取90例,参照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其中接受TACE术治疗的45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接受TACE术+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45例患者命名为研究组,评比组间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3年内生存率、远处转移情况存在的不同。结果:(1)术后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作比,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且以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2)术前两组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及AFP作比,研究组与对照组得到P>0.05;术后除研究组AFP低于对照组,P<0.05外,两组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依然无差异,P>0.05;(3)两组术后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作比,P均<0.05,即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4)研究组术后6个月远处转移率6.67%vs对照组24.44%,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的方式进行大肝癌的治疗,既能够有效提升近期疗效与局部控制率,又可以提升术后生存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应用。
关键词: 大肝癌TACE125I粒子植入术
DOI:10.12721/ccn.2021.157007
基金资助: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90例大肝癌病例由本院提供,抽取病例样本的时间为2020.1-2022.5,分组的依据为不同治疗方法,对照组中的患者数量45例,男:女=27:18;年龄上限83岁,下限35岁,中位年龄(57.3±3.6)岁;2.5-15.4cm为肿瘤直径范围,平均则为(8.6±1.5)cm;研究组中的患者数量45例,男:女=26:19;年龄上限84岁,下限36岁,中位年龄(57.4±3.5)岁;2.6-15.5cm为肿瘤直径范围,平均则为(8.7±1.4)cm。临床资料展开比较,各项均得到P>0.05的结果,可作均衡对比。

1.2 方法

单独给予TACE术治疗的为对照组患者:穿刺股动脉时选择的为Seldinger技术,通过DSA全程透视辅助,于肿瘤供血动脉内选择性的置入导管,经导管于DSA透视下向供血动脉内缓慢注入化疗药物,5mg表柔比星、60mg顺铂、1g氟脲苷、10-20mL碘油混悬液,予以栓塞化疗,间隔3-4周需要重复进行1次,共3-4次。

给予TACE与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治疗的为研究组患者:按照对照组方式开展TACE术,于术后3-4周的时间予以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术前通过16排螺旋CT平扫、增强扫描肿瘤组织病灶,将CT图像向TPS(HGGR-2000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布控系统)输入,依据处方剂量对布源方案的相应治疗计划进行制定。待完成CT扫描三维重组的相关操作后,需要对肿瘤特点进行观察,将靶区勾画出来,同时明确针对性剂量。对穿刺位置以及需要的粒子数、粒子空间排列等进行合理设计,并对立体图标进行绘制。通过CT引导,手术过程中,让18G粒子植入针送入靶点,再给予CT扫描加以确认,按照以上方式将若干支针继续植入进去,退针时需要一边退一边通过放射性125I密封籽源将粒子不断释放出来,且粒子释放的间隔可以按照1.0-1.5cm的标准进行,完成植入后,给予CT扫描,以便对粒子分布进行了解,若有必要,可对粒子进行继续补植。

1.3 观察指标

(1)当对术后近期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时,将WHO实体瘤客观疗效评价标准作为主要依据,如果肿瘤经过治疗后处于彻底消失的状态,可以维持1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表现为低密度影,则说明达到完全缓解标准,用CR表示;如果肿瘤体积经过治疗后缩小超过1/2,可以维持1个月甚至更久的时间,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肿瘤影像明显比术前缩小,则说明达到部分缓解标准,用PR表示;如果肿瘤体积经过治疗后缩小程度在1/2以下或者没有任何缩小,影像学检查结果显示没有任何变化,则说明达到稳定标准,用SD表示;如果肿瘤体积经过治疗后增大超过25%,或有新病灶出现,则说明进展,用PD表示,CR、PR两者百分比和即为治疗总有效率[2](2)肝功能、血常规需要在术前、术后6个月分别进行1次检查,同时对血清中检测发现的AFP含量进行记录,评价肝功能指标,包括AST(天冬氨酸转氨酶)、ALT(丙氨酸转氨酶)、TBIL(总胆红素)等变化情况进行记录。

(3)术后连续进行3年随访,于术后6个月对远处转移情况进行记录,评价术后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

1.4统计学处理

经版本为SPSS24.0的统计学软件分析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对计量资料进行表示时用的为(x̄±s),组间相比则予以t值,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时用的为[%],组间相比则予以x2值,如果P值在0.05以下,则说明有统计学意义存在。

2结果

2.1对比术后临床疗效

通过表1进行研究组与对照组术后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的比较可知,研究组优势更明显,其与对照组的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

表1对比术后临床疗效[n(%)]

image.png

2.2对比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

通过表2可知,无论是研究组,还是对照组,术前、术后的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的比较上,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FP相比,术前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表2对比实验室指标变化情况(x̄±s)

image.png

2.3对比术后3年内生存率

通过表3可知,研究组术后1年内、2年内、3年内的生存率93.33%、46.67%、33.33%vs对照组77.78%、24.44%、15.66%,得到统计学差异,P均<0.05。

表3对比术后3年内生存率[n(%)]

image.png


2.4对比术后6个月远处转移率

研究组45例患者术后6个月仅3例发生远处转移,对照组45例患者术后6个月则有11例发生远处转移,两组远处转移率相比,即6.67%vs24.44%,P<0.05。

3讨论

肝癌可谓是临床及日常生活中的常见病之一,其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的排名占据第二位,具有极高的恶性程度,早期缺乏典型症状表现,中晚期患者居多。现阶段临床方面主要选择手术切除、血管内、非血管内介入术等方式进行治疗,而TACE是临床针对肝癌非手术治疗患者的首选,其主要依据肿瘤供血特点,在肝动脉癌肿部位借助改良Seldinger插管技术选择性的插入导管,并将栓塞剂、抗癌药灌注进去,发挥栓塞、化疗的双重功效,从而保证临床近期、远期疗效[3]。但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侧支循环、门脉血供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单独采用TACE术进行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且因为肝脏组织受损严重,致使开展TACE术后容易出现性质较为严重的并发症[4]

以粒子植入为代表的微创手术治疗肝癌目前在临床上备受关注和青睐,通过影像全程进行引导,可以保证精确定位,减小手术创伤程度,缓解疼痛,快速减小,促进术后恢复,显著提高无瘤生存率[5]。所谓的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主要指的是B超、CT直视状态下,通过特殊穿刺针在肿瘤内或肿瘤侵犯组织中植入放射性粒子,药物不断、持续释放功效的过程中会对肿瘤细胞进行抑制和杀灭,有效控制局部肿瘤。其不仅安全性高,且具有良好的兼容性、重复性、可操作性,没有任何治疗抗拒性,创伤小,适应范围广[6-7]。放射性125I粒子植入术对于TACE术存在的不足可以有效弥补,文献报道[8],125I粒子植入术能够减少手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副作用小,特别适用于无法耐受化疗、手术的患者和年老体弱者。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术,对分子水平上诱导肿瘤细胞快速凋亡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将肿瘤近距离的持续杀灭,帮助患者延长生存时间[9-10]

此次试验中,研究组术后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术后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术后AFP变化与对照组存在显著性差异,各项均为P<0.05。可见治疗大肝癌期间选择125I粒子植入术与TACE联合的方式,可以获得理想的近期疗效,提高局部控制率和术后生存率,具有全面性普及推广的价值。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