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目标期刊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在脑梗塞患者围术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中的应用 下载:115 浏览:1182

高松 巩宁 李珍璞 姚新宇 《现代康复医学》 2024年2期

摘要:
目的 探究在脑梗塞围术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护理工作中运用综合康复护理干预模式的临床效果。方法 随机抽选我院收治的96例脑梗塞患者,将其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后,分别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及围术期护理干预联合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比两种护理干预模式应用效果差异。结果 观察组NSE(16.68±2.15ng/ml<19.66±1.81ng/ml)、S100B(1.05±0.21ng/ml<1.66±0.28ng/ml)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观察组NIHSS评分(11.26±1.23分<15.33±1.76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MMSE评分(27.62±1.06分>25.17±1.12分)、ADL评分(85.29±4.59分>76.33±4.64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 予以脑梗塞围术期轻度认知功能障碍患者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S100B、NSE水平,改善其神经功能缺损情况,减轻认知功能障碍,促进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升。

黄芪多糖联合培美曲塞二钠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研究 下载:351 浏览:3690

巩雅宁1 王帅1 张丰国1 刘义冰2 《老龄研究进展》 2022年3期

摘要:
探究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晚期老年患者的治疗中应用黄芪多糖联合培美曲塞二钠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 晚期NSCLC老年患者110例并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单纯使用培美曲塞二钠治疗,研究组加用黄芪多糖,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缓解率为58.18%,显著高于对照组的36.36%(χ²=5.25,P=0.0219);研究组患者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皮疹、贫血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²=6.60、4.77、6.65、12.37,P=0.0102、0.0290、0.0099、0.0004)。结论:黄芪多糖联合培美曲塞二钠可以有效控制晚期NSCLC老年患者病情且减少化疗毒副反应的出现。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临床研究 下载:221 浏览:2567

赵红宾1 田文2 冯世栋1 牛军强1 王海燕1 陈叶1 陈子奇3 《老龄研究进展》 2023年4期

摘要:
目的:对于老年女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使用PKP手术治疗的价值进行探究。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19年11月-2020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老年女性骨质疏松性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均使用椎体后凸成形术进行干预,并且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疼痛程度进行评价,分析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推广价值。结果:使用从患者的术后平均VAS评分和Cobb角的数值来看,术后恢复效果满意。结论:对于老年女性骨质疏松引起的胸腰段椎体压缩骨折患者而言,采用PKP手术治疗效果较满意,值得推广。

双源CT多参数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下载:571 浏览:5856

孟令雷 侯振国 高凤霄 《医学研究杂志》 2018年2期

摘要:
目的:探讨双源CT多参数成像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化疗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3月-2017年3月我院病理证实非小细胞肺癌51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完整序贯放化疗,前后一周内行双源CT增强扫描。按疗效分为治疗缓解组和治疗无缓解组,记录治疗前后两组的数据:动静脉期碘覆盖值、碘浓度值、病灶最大径、病灶平扫CT值平均值、患者动静脉期均一化比值,对非小细胞肺癌放疗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治疗缓解组和无缓解组放疗前后最长径变化率分别为(-17.98±5.96)%和(10.29±7.46)%;平扫CT值平均变化率分别为(-22.81±10.35)%和(-10.21±3.64)%。治疗缓解组动脉期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减小(P<0.05),治疗无缓解组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治疗后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而静脉期两组内标准化碘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组治疗后动脉期标准化碘及碘覆盖值明显小于治疗无缓解组(P<0.05),而静脉期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多参数成像技术可作为评估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评价的有效手段,对早期患者疗效评估并完善后续治疗提供参考。

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及对策研究 下载:402 浏览:3870

王清云 《国际检验医学》 2021年3期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血液标本临床检验不合格原因,并总结相关对策。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间检验科采集的1000份血液样本展开回顾性分析,针对其中的不合格样本展开原因分析,并以此总结防范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相关对策。结果:全部1000例血液标本中,共有54例不合格样本,血液标本采集不合格率为5.40%。其中,血凝、样本量不足、容器选择有误是造成血液标本不合格的前三大原因,分别有23例、16例和10例,所占比重分别为42.6%、29.6%和18.5%。结论:在采集血液样本的过程中,受各种主客观因素影响,容易发生血液样本不合格的现象;因此检验相关人员务必要严格遵守相关规范,做好相关因素防范,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不同降压药物对脑梗死急性期病人血压变异性和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 下载:250 浏览:2979

许长庆1 刘志锋1 王康1 许峰2 张叶华2 刘盼盼1 陈飞1 梁伟涛1 薛洁乾1 韩炎胜1 《神经科学研究》 2022年7期

摘要:
目的:本次实验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探究不同的降压药物对脑梗死急性期的病人血压变异和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方法:本次实验于2019年4月-2020年4月在我院选取200名患有急性脑梗死的患者作为实验数据人员,随机分组,平均每组100人,观察不同降压药物的服用情况,对比患者服用降压药物对血压变异及神经功能恶化的影响。结果:在对患者尽心降压处理的工作中,不同的降压药对于急性脑梗死患者病期的血压变异和神经功能恶化有着一定的影响作用,其能够起到积极的缓解作用,对于现阶段中的降压工作有着一定的借鉴意义。结论:在患者患有高血压的情况下发生脑梗死病症的时候,采取相应的药物治疗,能够大幅度改善患者血压变异的请和患者神经功能恶化的状况,在临床治疗脑梗死患者的相关病症中有着重要的临床医学参考价值。

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治疗大肝癌的临床效果 下载:464 浏览:2582

穆立国 《核工业与技术》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大肝癌临床治疗中125I粒子植入术与TACE联合的临床效果。方法:2020年1月至2022年5月作为收集大肝癌病例样本的时间,自本院中选取90例,参照不同治疗方法分组,其中接受TACE术治疗的45例患者命名为对照组,接受TACE术+125I粒子植入术治疗的45例患者命名为研究组,评比组间临床疗效、肝功能指标、3年内生存率、远处转移情况存在的不同。结果:(1)术后近期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作比,研究组要高于对照组,且以P<0.05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2)术前两组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及AFP作比,研究组与对照组得到P>0.05;术后除研究组AFP低于对照组,P<0.05外,两组ALT、AST、TBIL等肝功能指标依然无差异,P>0.05;(3)两组术后1年内、2年内、3年内生存率作比,P均<0.05,即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4)研究组术后6个月远处转移率6.67%vs对照组24.44%,数据差异明显,P<0.05。结论:125I粒子植入术联合TACE的方式进行大肝癌的治疗,既能够有效提升近期疗效与局部控制率,又可以提升术后生存率,安全可行,值得临床借鉴和广泛应用。

糖皮质激素对真菌性角膜炎治疗效果及预后的影响 下载:280 浏览:2775

韩瑜 《中国眼科杂志》 2021年1期

摘要:
目的:分析真菌性角膜炎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21年3月-2022年3月我院收治的100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为例进行分组比较,即分成观察组(使用糖皮质激素)和对照组(未使用糖皮质激素)。将两组的治疗效果和预后进行比较。结果:在治愈、好转、无效临床疗效指标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42.00%比对照组70.00%低,差异显著,(P<0.05)。在角膜溃疡愈合时间、畏光流泪消失时间、前方积脓吸收时间、疼痛消失时间、病灶直径指标中,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时间、病灶直径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总手术率28.00%比对照组70.00%低,差异显著(P<0.05)。在眼睑打开第1天,2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眼睑打开第10天,观察组患者眼睑菌落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真菌性角膜炎患者如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不恰当将会对临床疗效和患者预后产生不良影响。为此,临床在采用糖皮质激素治疗真菌性角膜炎患者时应慎用。

浅谈皮肤科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与管理 下载:187 浏览:2540

吕兰芳 《预防医学杂志》 2021年7期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科门诊患者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方法:分析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门诊皮肤病诊所预防和管理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在实施优化管理模式前后,选择55名门诊患者作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比较两组间的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消毒和隔离管理质量的差异。结果研究组医院感染发生率为5.45%,低于对照组的20.00%(P<0.05)。研究组皮肤消毒和隔离管理的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为皮肤科门诊患者实施优化的预防和管理医院感染的管理模型是适当的,其效果良好。

输血对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探究 下载:211 浏览:2133

王清云 《诊断医学》 2024年1期

摘要:
目的:探讨和分析输血对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的76例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为对象展开回顾性分析,将接受输血的38例患者设为研究组,将未接受输血的38例患者设为参考组;对比两组患者的预后状况。结果:患者是否输血与患者的OS、PFS均无显著关系,不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是否使用沙利度胺是患者的预后和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首次诊断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说,输血对于患者的预后影响没有直接的关系;而沙利度胺药物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率。
[1/1]
在线客服::点击联系客服
联系电话::400-188-5008
客服邮箱::service@ccnpub.com
投诉举报::feedback@ccnpub.com
人工客服

工作时间(9:00-18:00)
官方公众号

科技成果·全球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