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的应用
陈永芝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陈永芝,. 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在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的应用[J]. 中国儿科杂志,2021.11. DOI:10.12721/ccn.2021.158108.
摘要:
探讨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应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胎龄小于34周的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用常规鼻胃管喂养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比较两组经口喂养效果,以及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经口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产儿应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干预,可缩短禁食时间,促进其更快完全经口喂养,减少住院时间,并提高经口喂养效果,值得应用。
关键词: 早产儿;经口喂养;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喂养效果
DOI:10.12721/ccn.2021.158108
基金资助:

早产儿吮吸及吞咽功能不健全,分析原因在于足月儿每吮吸1-2次可有吞咽1次,而早产儿吮吸1-4次才可能出现1次吞咽,更易发生乳汁吸入性肺炎,且和胎龄成反比[1]。从研究报道[2]中看出,早产儿经口喂养效果并不理想,大多数和吞咽功能障碍有关,为此有必要对早产儿进行吞咽功能恢复训练。为了进一步分析早产儿经口喂养过程中应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效果,我院就收治的60例早产儿进行了分组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9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早产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0例。所有早产儿生命体征稳定,无严重先天性疾病或影响生长发育的疾病,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胎龄29~33周,均值(31.7±1.6)周。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胎龄29~33周,均值(31.4±1.4)周。两组早产儿性别与胎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早产儿予以常规经鼻胃管喂养与常规护理,实施基础护理干预,根据患儿情况选择性经口喂养,经无孔橡胶空奶嘴吮吸测试,允许后实施经口喂养,同时重视患儿喂养体位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干预,并提供非营养性吮吸,于患儿每次鼻胃管喂养前开始吮吸训练,每天3次,每次10min,训练结束10min,再实施鼻胃管喂养。吞咽功能障碍训练交由本院专业的护理人员完成,严格无菌操作,戴好无菌指套,用小指对其实施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指腹轻柔按压舌中部舌骨,1-2次/s,每天2遍,每遍5-6次。同时,食指与中指指腹按摩两侧峡部,提高吞咽反射作用。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经口喂养效果,以及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

1.4 评价标准

经口喂养效果评价标准[3]:①良好:开始经口喂养,喂养速率3ml/min,喂养成效>30%,摄奶量比≥80%;②不良:开始经口喂养,喂养速率不足3ml/min,且喂养成效<30%,摄奶量比<80%。

1.5 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3.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而计量资料用均数()表示,行t检验,P<0.05为组间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经口喂养效果比较

观察组经口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经口喂养效果对比[n(%)]

截图1741585353.png2.2 两组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比较

观察组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对比(x̄±s)

截图1741585366.png3 讨论

我国作为人口大国,早产儿率较高,可达到5-10%,且病死率约为12%,有报道指出早产儿率逐年升高,影响我国人口出生质量,需引起高度重视。早产儿生理条件较差,消化系统不完善,吞咽功能比足月儿差,喂养时窒息率高。同时,早产儿吞咽困难,导致其吮吸奶量较低,营养摄入不足,影响正常的发育[4]。尽管早期经鼻胃管喂养,可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但这种方式为人工建立的喂养模式,长期应用不利于正常发育,容易引发胃肠道不适及相关疾病。为此,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对早产儿有必要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训练。

本次就60例早产儿分组研究,对照组用常规鼻胃管喂养与常规护理,观察组则加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发现观察组经口喂养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禁食时间、完全经口喂养胎龄、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可见,吞咽功能障碍训练的应用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从而促进吮吸,加速经口喂养的恢复。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期间,辅之以非营养性吮吸,让早产儿吮吸无孔橡胶奶头,刺激口腔感觉神经细胞,兴奋其迷走神经,加速消化道G细胞胃泌素与胃动素的分泌,增强吮吸反射,提高胃肠蠕动能力,并且可减轻喂养不耐受问题[5]。同时,对口腔周围皮肤按摩,可诱发下颌往上下运动,增强舌部运动,引发吞咽动作,刺激唾液分泌,增强吞咽反射。

综上所述,早产儿应用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干预,可缩短禁食时间,促进其更快完全经口喂养,减少住院时间,并提高经口喂养效果,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赖敏燕,梁美芳,黄婵.吞咽功能障碍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9,40(6):1381-1382.

[2]王艳格,彭红霞,娄营.口腔运动干预护理对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的解决效果[J].临床研究,2019,27(5):184-185.

[3]司徒妙琼,李智英,谢巧庆, 等.口腔运动干预对吸吮吞咽功能障碍早产儿喂养表现的影响[J].现代临床护理,2016,15(3):36-39.

[4]刘莹,黄银娟,黄丽婷.初乳口腔免疫治疗联合口腔吞咽训练对早产儿经口喂养的影响[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9,16(17):114-116.

[5]麦秀连,李桂花,程晓瑜, 等.吞咽功能训练配合非营养性吸吮对经口喂养困难的早产儿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9,40(4):513-514.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