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是临床精神科比较常见的疾病,患病后患者常常表现为知觉障碍、行为障碍以及情感障碍等,同时由于认知功能、社会功能等出现不同程度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也逐渐降低。目前在临床护理服务当中,比较重视为患者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干预,旨在提升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与护理依从性,良好的护理措施对改善患者的认知障碍、情感障碍也有重要价值[1]。优质护理目前在多种疾病当中均有应用,范围比较广泛,且均得到良好的应用效果,也有许多研究均表明优质护理应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可获得较高的护理效果。本文主要分析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干预的效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研究样本:于我院2020年8月至2021年7月接收的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共随机抽取98例,经双盲法将患者分入不同组别当中,分别为实验组与参照组,实验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9例,其中男性22例,女性27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0岁到68岁,平均年龄(44.46±3.04)岁。参照组一般资料如下:患者共49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26例;患者的年龄区间为20岁到69岁,平均年龄(44.02±3.42)岁。经患者的一般资料对比分析结果为P>0.05,说明可进行对比研究。
1.2方法
参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护理干预,如患者存在幻听症状,则可通过转移患者注意力等方式消除患者的恐惧感,同时做好患者的安全护理,保证患者住院期间的安全性;密切观察患者病情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异常并予以处理,做好患者的用药指导工作。
实验组患者接受优质护理服务,内容为:(1)心理护理:患者入院后可根据患者的表现、家属描述、患者一般资料等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并与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拉近护患之间的距离,也能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可予以患者支持性心理护理干预,为患者详细说明疾病相关知识,包括疾病发生原因、患者的护理措施、用药指导、注意事项等,不但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还能促进患者积极配合医护人员工作。(2)健康教育:患者入院后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发放健康宣传手册,便于患者及其家属随时翻阅了解疾病相关内容,同时护理人员也要耐心为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让患者充分了解到良好的护理措施能控制病情进展,对疾病康复也有重要作用,提升患者康复信心;健康教育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紧张、焦虑等情绪,为此医院可通过定时播放健康宣教视频等方式做好医院健康宣教,缓解患者的顾虑。(3)生活护理:生活护理主要目的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提升患者的社会功能,另一方面则是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是可通过鼓励患者积极参与社会活动从而提升患者的社交能力,对提升患者社会功能也有一定作用,医院可开展病友交流会,促进患者之间的交流,通过病情控制良好患者现身说法也能起到榜样效应;其次是通过生活功能训练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洗漱、如厕等方面的基础护理干预,另外也要指导患者正确处置相应的药物,根据患者兴趣爱好进行技能训练。(4)环境护理:护理人员需要为患者提供一个优质环境,良好的环境能让患者保持良好的情绪,也能避免出现安全隐患;在比较显眼的部位可张贴疾病宣传海报,有助于提升患者对疾病知识的了解程度,促进患者身心健康。
1.3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护理依从性进行展开分析与讨论。
1.4数据处理
数据均输入SPSS21.0分析,计量数据采用(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数据采用百分比(%)表示,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比较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
护理前,两组患者的ADL评分对比差异无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患者的ADL评分比参照组明显较高,P<0.05。
表1:两组患者护理前后ADL评分对比(x̄±s)
2.2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
实验组患者对医护人员完全依从有17例,部分依从有31例,不依从有1例,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为97.96%(48/49);参照组患者对医护人员完全依从有14例,部分依从有23例,不依从有12例,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为24.49%(37/49),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比参照组高(X²=10.7312;P=0.0011)。
3讨论
精神分裂症这一疾病有多种类型,不同类型患者的临床症状有所不同,因此会增加临床治疗与护理难度,患者的临床护理服务质量与疾病预后有较为紧密的关联,且由于此类患者常常存在认知障碍、思维障碍等情况,可能会对护理效果产生不良影响。优质护理是一种应用普遍新型护理方法,将其应用于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其应用效果显著[2]。从结果上分析:实验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与ADL评分均比参照组高,P<0.05。优质护理服务将心理护理、基础护理以及疾病护理集中为一体,本次研究中针对患者采取的护理措施有:生活护理、心理护理、环境护理以及健康教育,生活护理主要针对患者的社会功能以及生活自理能力开展相应的护理工作,有助于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良好的社会功能也能促进患者回归社会,对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有重要价值[3];心理护理针对患者心理问题开展相应的护理措施,有助于纠正患者不良心理状态;环境护理则比较重视环境对患者产生的不良影响,通过良好的环境护理提升患者舒适度;健康教育则能提升患者对疾病了解程度,也能促进患者对医护人员依从性[4]。
综上所述,在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临床护理中采用优质护理服务的效果显著,不但能提升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还能提升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依从性,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陈娟,刘易凤. Orem自护理论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 中国当代医药,2021,28(30):209-211+223.
[2]李洁,姚吉,李晓颖. 医院-社区-家庭无缝对接康复护理干预模式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J].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167-170.
[3]明佩兴. 人性化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对改善精神状态与生活质量的有效性[J]. 医学食疗与健康,2021,19(16):171-172.
[4]文结维,陈华玲,曾蔼妹. 基于人本理念的护理干预在精神分裂症恢复期患者氨磺必利维持治疗中的应用[J]. 临床医学工程,2021,28(06):8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