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数学的教学理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评价方式上也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当前,数学教学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在促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形成思维能力、学习能力、建模能力、数学精神等综合素质,这对于完善学生的人格,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低、表达能力差、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沟通困难、教学策略的成效不明显等原因,导致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相关研究很少,这对小学数学核心素养的教育理论与实践策略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作用。
一、当前小学数学教学现状
1.没有起到学科基础的作用
在核心素养的理念下,要充分发挥学科在学生中的主体地位,以特定的学科为基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当前,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因为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的滞后,没有充分地发挥出数学的功能,没有培养出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和解题技巧,这对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效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2.学生的自主性不足
在“核心素养”的教育思想中,学生的自主性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自主性的培养又会对学生的全面发展产生显著的影响。所以,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师要运用科学、行之有效的方法来提高学生的自主性。当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主要是讲授,很少涉及到合作学习和自主学习的模式,这导致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这对培养核心素养是不利的。
二、核心素养下的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构建对策探讨
1.注重提高数学教师的自身素质
在我们对小学生进行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的前提下,最重要的一点是要提升我们数学教师自身的素质,这是培养小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因为,要想对小学生核心素养进行培养,就需要我们的任课教师去进行一系列科学、合理而系统的课堂教学,来逐渐形成。因此,身为学生的任课教师,就一定要重视对核心素养理念的深入研究,在自己的脑海中建立起一种正确的核心素养教学观念,为学生的核心素养的培养做好充足的准备。首先,我们要重视学生“以人为本”的思想,把终身学习的思想传递给学生,同时,我们要根据我们班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他们的学习特点,设计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案。其次,作为一名小学数学老师,我们应该重视在课堂上进行反思,这样才能不断地更新我们对数学的认识和观念,才能更好地提升我们的学生的核心素养。
2.创设激趣情境促进学生课堂参与
枯燥无味的课堂活动难以迅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趣味性强的课堂活动则能直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活动的组织形式和知识的传授方式是非常重要的,同时也是老师们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和精力去探索的问题。情境教学法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它能把知识融入到情境之中,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小学数学教师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激趣情境进行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参与数学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使之高效地获取数学知识,数学素养也由此得到提升。
举个例子,学生在学“小数除法”的时候,老师会先给他们看一幅画,让他们看一看,然后鼓励他们根据画中的内容来解释这个故事。同学们对这个故事非常感兴趣,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把一些数学知识融入到故事中。随后,教师根据学生编排的故事中的问题进行提问,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知识点帮助淘气解答问题。由于这道题的难度较大,许多学生虽然能列出除法公式,但在计算上却遇到障碍。教师随之根据学生的疑惑,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并以此讲解“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激趣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一下子变得活跃起来,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热情也随之提高。
3.组织探究实践活动
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可以扩大小学生学习实践的空间,让他们可以进行更为充分的锻炼,从而推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进一步发展。由于核心素养和一般的知识不一样,它涉及到学生的能力,而能力不能被“灌输”,而要通过学生自己的能动性来获得发展。与生活的联系,是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去发挥自己的主动性。但是,也要注意到,在很多时候,小学生无法进行有效的独立探究,他们的知识技能体系还不够完善,思维能力也有待增强,在学习应用数学知识时,难免会遇到各种困难。教师应组织学生进行多种形式的探究实践,让学生有途径自主解决难题,
比如,在学习不规则多边形的面积计算问题时,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几何直观等素质,能够迅速地识别并处理图形,将其转化为自己可以解决的问题。很明显,一些思维不够活跃,几何直观素养较差的学生可能会百思不得其解,渐渐地变得焦躁,也就不能获得较高的学习质量。这对于同学们来说,无疑是一种沉重的打击,也是一种打击。在这种情况下,老师可以把学生们组织在一起,鼓励他们之间进行交流,互相启发,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和途径。原本“不得其门而入”的学生,在受到启发后,也可以提出自己的见解,从而推动所有学生核心素养的共同进步。
4.利用思维导图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有效地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使他们能够利用思维导图来建立自己的知识体系,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提高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关键。在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能够让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和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种联系,使他们能够在思维导图的引导下,从一个知识点联想到另一个知识点,从而促进发散思维的发展。通过与思维导图相结合的方式,学生所掌握的数学知识会被以图表的形式储存在他们的大脑中,当他们学习到新的知识或者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更快、更准确地从其中提取出与之有关的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数学学习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应用能力,为培养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结语:总而言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基本特点和心理,来进行教学创新,从而促进他们在获得基础知识的同时,数感、运算能力等素质也会相应地提高,为他们的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陈晓琼.“新教育”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探索[J].考试周刊,2020(60).
[2]徐春娟.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理念探究[J].2021年课堂教学改革专题研讨会论文集[J],2017.
[3]易亚利,宋乃庆,胡源艳.小学生数学逻辑推理素养:内涵价值表现形式[J].数学教育学报,2022,31(04):2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