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政策的出台,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作业设计方面。农村小学由于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和学生家庭背景的多样性,更需要在作业设计上做出针对性的调整。本文旨在探讨“双减”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以期通过合理的作业设计,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一、联系学生发展,削减作业题量
“减负”是作业调整的首要要求,也是“双减”政策的核心内容。在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调整过程中,教师应特别联系“双减”相关文件,对现有作业设计进行全面评估,尤其是题量布置方面。由于农村教育资源的相对匮乏和学生家庭背景的多样性,教师需要更加细致地找出作业布置中存在的问题,并做出针对性调整,删减不必要的作业内容,同时保留作业的目的性和趣味性,以确保农村学生在合理的作业数量中能够有效查漏补缺。为实现这一目标,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深入分析现有作业,定位低效作业,并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削减,以降低作业总量。在削减作业量的同时,教师还需特别关注作业质量的提升,这是“双减”政策下“减量不减质”要求的深度落实。由于农村学生在数学基础和学习习惯上可能存在差异,教师应多与学生进行日常沟通,了解每位学生的成长变化和学习需求,并根据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逐步提升作业布置的难度。在削减作业题量时,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将低效作业作为主要目标,并进行针对性设计。这要求教师先对现有作业的类型与内容做出分析,对各个作业的综合效益进行定性评估。
例如,教师可以围绕“小数除法”一课的作业单进行评估,通过与其他教师的讨论研究,论证各个作业题的效益,并重点关注主题、形式重复的数学作业题。在确认移除某些作业题不会对学生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后,教师可以删除部分同质习题,以减少作业总量。此外,农村小学数学教师还应特别关注学生的情感发展,以保证作业质量。积极情感在农村学生认知表达能力和学习能力提升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在“双减”政策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在减量的基础上,以学生学习能力目标培养为基础,改进作业布置形式和内容。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作业内容的设计中,结合自身实际学习需求合理提出意见,以此推动农村小学数学作业改革的深化发展。
二、结合合理原则,设计多样作业
在“减负增效”的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应结合合理原则,设计多样作业,以提升作业的综合效益。教师可以围绕数学学科内容,结合农村小学的实际状况,对作业类型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并开发相应的资源,构建多样化的作业设计。具体而言,教师需要关注的作业类型包括习题作业、调研作业、活动作业和生活化作业。对于习题作业的设计,教师应联系课标要求,明确其价值,并围绕当课的数学概念与基础知识选择有代表性的习题进行规划。
例如,在“简易方程”的相关内容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难度较低的习题,如练习题和应用题,以确保学生能够在20分钟内完成,并巩固自身基础能力。调研作业则指向学生的实际调研,对学生的能力发展有较强的推动作用。教师可以布置如“寻找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思索使用方程解答问题的途径”等任务,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并激发其思维潜能。活动作业的设计目的在于让学生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发展自身的能力。教师可以设计如“数学史检索”等主题的活动作业,让学生结合实际情况设计检索计划,并进行实际调研。这样的作业内容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其完成作业的动力。最后,基于知识应用,教师可以布置生活化作业,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实际问题的解决。如,在“简易方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布置如“某校六年级有两个班,上学期数学平均成绩是85分,已知六一班40人,平均成绩为87.1分;六二班有42人,求平均成绩为多少?”等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习题,让学生在习题解决中感受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存在形式,进而降低抽象知识的难度,凸显重点教学内容。
三、围绕分层需求,给出难度梯级
围绕分层需求,教师在作业设计中应给出难度梯级,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农村小学教学质量相对较差,且留守儿童较多,学生的学习状况各异。因此,教师在作业设计中需要渗透难度梯级,重视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针对性的作业内容。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首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做出准确分析,从其现实发展入手进行梯级划分。
例如,在“多边形的面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小测验包含心算、笔算、探究等环节,明确学生的具体发展阶段,并划分为学优生、中等生、学困生三个层次。在此基础上,教师应结合作业实际,提出分层要求。对于习题作业,教师可以从作业题量、作业计算复杂度等方面做出划分,如设计低难度作业为“根据课堂学习的知识计算简单多边形的面积”,高难度作业为“尝试用多种方法解答多边形的面积,并写明解题过程”。对于活动作业,教师可以围绕面积的精确位数和测量的建筑物类型做出分层要求,如低难度作业设计为“测量家中小型物品的面积计算,将测量结果精确到整数即可”,高难度作业设计为“测量家中家用电器的面积计算,将测量结果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这样的分层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学习的魅力,帮助学生构建完善的思维结构,树立数学学习自信心。
四、结语
综上所述,“双减”政策背景下,农村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师从多个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发展需求。通过削减作业题量、提升作业质量、设计多样作业以及给出难度梯级等措施,可以有效减轻学生负担,提升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 曾娜莉.“双减”政策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优化策略[J].家长,2024(18).
[2] 刘生辉.“双减”政策下探索优化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策略[J].新教师,2023(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