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
高丽娜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高丽娜,. 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呼吸道护理中循证护理的应用价值研究[J]. 神经科学研究,2022.7. DOI:10.12721/ccn.2022.157517.
摘要:
目的:本篇文章主要为了研究和分析在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行气管切开术后进行呼吸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的护理效果以及护理满意度。方法:选择了从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这一时间阶段内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共计56人作为此次医学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的分组,一组分配患者28人组成对照组,给予组内患者常规的护理,一组分配患者28人组成观察组,给予组内患者循证护理,观察分析并对比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其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通气情况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结果:观察组内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有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黏膜损伤与肺部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比对照组低,并且氧分压明显比对照组高,二氧化碳分压及碱剩余明显比对照组低,另外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来看,观察组内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结论:在对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可以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 循证护理;神经外科;气管切开;呼吸道;护理
DOI:10.12721/ccn.2022.157517
基金资助: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了在2018年8月到2019年8月这一时间阶段内在本院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共计56人作为此次医学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根据其入院治疗的时间上的先后顺序将所有患者进行平均的分组,一组分配患者28人组成对照组,组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8比10,年纪范围在18岁到79岁之间,患者的疾病类型与人数比例为:脑出血、重型脑伤、(19人、9人),给予组内患者常规的护理;一组分配患者28人组成观察组,组内患者中男女比例为20比8,年纪范围在18岁到70岁之间,患者的疾病类型与人数比例为:脑出血、重型脑伤、(16人、12人),给予组内患者循证护理。所有患者都是因为昏迷而导致出现呼吸困难、痰多不易吸出、氧饱和度较低,并都接受了气道切开术进行治疗,在未开始本次医学实验之前,两组患者的基础信息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患者选入依据:(1)皆为重症神经外科病患;(2)均接受气管切开术进行疾病治疗;(3)患者极其家属都自愿参与本次医学实验。患者剔除依据:(1)排除了具有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2)排除了具有严重的系统性疾病患者;(3)排除了依从性较差的患者;(4)排除了罹患恶病质者;(5)排除了中途退出实验的患者。
1.3方法
给予对照组内患者常规的护理,如果患者表现出异常状况还要对患者进行对应的治疗。
给予观察组内的患者进行循证护理,循证护理的主要内容如下:(1)建立循证护理队伍,配置专门的医护人员,其人员还需要能够熟练进行循证护理。(2)建立循证问题,如:如何安置患者体位;如何选择满意的气道湿化方法:如何有效吸痰:如何预防气道感染等,降低并发症的出现,在最大程度上对患者的护理质量进行提升,以发现循证护理问题。(3)预防并发症:加强医院医务人员的管理意识,在进行气管切开术期间必须严格遵守无菌要求,不单单需要戴无菌手套,还应使用一次性吸管,呼吸机管等,避免重复使用废弃的耗材。准确的评估发生并发症的风险,例如肺部感染、痰液阻塞和粘膜损伤;还应严格遵循陪护和就诊系统;保持病房空气流通,定期进行消毒;为防止患者痰液阻塞,需要根据患者实际情况按需进行吸痰,并在3-4分钟内提供高浓度的氧气,完全除去气管导管中的痰后,应更换位置处理有痰的其他部位,需要注意动作范围不要过大,并避免上下摆动,每次吸痰的时间最好保持在15秒以内。同时,需要注意切口,除了常规消毒外,还必须保持手术周围皮肤清洁干燥,及时更换受污染的绷带,并注意维护创口。(4)使患者的呼吸道保持湿润:使用一次性的自动加湿呼吸设备对呼吸道进行加湿,以防止损坏患者的粘膜并减少出现痰痂的风险。(5)术后护理:进行气管切开和插管(把和插管三个字去掉)后,会直接对患者的饮食以及日常交流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这类问题都会导致患者存在心理挫败感以及恐惧感,会导致患者的精神状态异常(通常在手术后不久就会发生),而由于无法直接的交流就会让患者产生一些负面心理,因此护士可以通过书面或肢体语言与患者进行交流,以降低患者的不适感,并以此更好地与患者交流,确保病人护理的顺利进行并达到良好的护理效果。
1.4观察指标
观察分析并对比两组接受不同护理模式的患者在进行护理后,其呼吸道并发症的发生率、通气情况与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
1.5统计学处理
将所得各项数据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18.0进行整理和计算,将(x̄±s)用来代表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将百分比用来代表计数资料,通过χ2进行检验,将P<0.05用来表示,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截图1741590257.png

2结果
2.1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对比
观察组内患者的不良反应表现主要有气管套管痰液阻塞、气管黏膜损伤与肺部感染,其不良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明显低得多,并且氧分压明显比对照组高,二氧化碳分压及碱剩余明显比对照组低,(P<0.0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2.2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内患者的满意度为百分之九十四,对照组内患者的满意度为百分之七十八,两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对比来看,观察组内患者的满意度明显比对照组高,(P<0.05)两组对比结果差异显著,存在统计学方面的意义。
3讨论
3.1选择最佳湿化方法
气管切开术的患者会失去呼吸道的保湿功能,并且呼吸道内的空气也很难被鼻粘膜过滤和润湿,这就会造成呼吸道干燥,使痰液更容易结痂和阻塞,进而导致肺部出现感染等问题,气道加湿的目的是维持正常的气道功能并确保分泌物顺利排出,有效预防肺部感染。(1)加湿液的选择:常用的加湿液包括蒸馏水,生理盐水和百分之0.45氯化钠溶液。其中,生理盐水进入支气管和肺后迅速蒸发,盐在支气管中沉积,成为高渗性,这就可能造成出现支气管肺水肿,并且会对气体交换不利。呼吸系统吸入无菌蒸馏水和0.45%氯化钠后,可让它们的浓度接近生理盐水,因此对呼吸道就不会产生刺激,同时后者的刺激性相对较小。(2)温度选择:加湿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36.5摄氏度到37摄氏度,进入呼吸道并满足维持纤毛活动的生理需要后,应逐渐升高至体温温度。(3)加湿方式的选择:间歇性滴注注射器不单单无法对输液量进行控制,而且还会引起患者的刺激性咳嗽,使患者感到闷并增加心率,同时血氧饱和度可能会降低并会增加血压,从而引起病人不适,并且可能会因为加湿不足导致损坏气道纤毛,粘液腺或基底膜,当液滴很小且均匀的对气道连续加湿时,流速恒定就会对气道的刺激相对较小,并呼吸器湿润需要保持24小时,这将有助于痰液的稀释和排泄,从而降低痰液抽吸的频率,缩短抽吸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出现,改善通气并改善患者状况,还可在最大程度上对患者舒适程度进行提升。
3.2重视及时有效吸痰
科学的痰液抽吸和合理的气道加湿有益于消除气道分泌物,减少肺部并发症的发生并改善患者的通气情况。(1)痰液抽吸的时机需要掌握:不必要和频繁的痰液抽吸会增加呼吸道分泌物的产生并容易对患者造成气道损害,通过正确地掌握吸气指征和时间,可以防止发生痰的吸气并发症,防止气道阻塞,同时减少患者的痛苦。另外只有(去掉另外只有四个字)当患者呼吸困难、咳嗽、产生痰液、血氧饱和度下降,听诊双肺湿性啰音时,才应选择吸痰。(2)痰液抽吸方法的选择:逐步的痰液抽吸方法从负压抽吸管开始,并应允许先抽吸导管中保留的痰液,但不携带它,从而可在最大程度上降低肺部出现感染的可能性。此外,也可以更有效地吸收痰液,并完全且有效地清除呼吸道分泌物。(3)控制痰吸时间:延长痰吸时间可能会导致患者的PaO2指数下降,另外长期吸痰也是导致气管损伤的另一个原因。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接受气管切开术治疗的神经外科重症患者的呼吸道护理中应用循证护理具有明显的护理效果,有利于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减少患者的导管置留时间,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有利于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并且有利于医院建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值得在临床中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王琴,周娟,芮霞洁.循证护理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河北医药,2015,37(19):3014-3016.
[2]孙兰.循证护理在ICU患者气管切开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16):99+101.
[3]丘文,谈泳梅.郑蕾.循证护理在气管切开术后气道湿化中的作用分析[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6(20):74+78.
[4]马建芬,叶惠燕,於舒.循证护理对行气管切开神经外科患者术后并发症和康复情况的影响[J].中国社区医师,2018,34(01):150-151.

[5]周琦.循证护理模式在改善喉癌术后气管切开患者睡眠质量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士(上旬刊),2016(12):84-85..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