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一种发病速度快、病情迁延不愈的高发疾病,其对于患者的生理健康影响相当明显[1]。上呼吸道感染的高发特征和细菌感染有直接关联,在细菌感染之后会导致患者的鼻腔与咽部出现明显的炎症疾病,其可能会导致系列的不适症状,最为典型的疾病症状在于咳嗽、打喷嚏和流涕等,临床中需要及时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2]-[3]。上呼吸道感染疾病的恢复程度很大程度与患者的自身情况有关,在临床治疗期间需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从生理与心理等方面给予患者帮助与支持,从而实现对病情的积极控制。对此,为了积极提高临床治疗水平,本文基于论著思路探讨上呼吸道感染治疗期间个性化护理的方法及效果。具体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20年5月到2022年6月我院住院上呼吸道感染老年60例,结合随机数表法对入选的老年进行分组。实验组老年30例,男女分别18例、12例,年龄(37.52±4.51)岁,病程1至7月,平均(4.21±1.18)月。常规组老年30例,男女分别17例、13例,年龄(37.67±3.91)岁,病程1至7月,平均(4.34±1.25)月。两组老年的基础资料在统计学计算后无意义,P>0.05。
入选标准:对本研究认可;临床疾病诊疗资料完整;对研究认可。
排除标准:患者基础资料不完整;对研究认可度较低;存在精神意识障碍无法有效沟通。
1.2方法
常规组应用常规护理,重点在于指导患者规范用药,不能擅自调整药物用量,维持室内环境质量并注重通风消毒,注重防护规避细菌传播。
实验组采用个性化护理,具体护理方法如下:1、注重基础护理。护理服务期间需要高度重视并积极观察患者鼻腔的通气状况,针对口腔分泌物进行清理,同时对于带有高热症状的患者需要采取物理降温,做好全程肺功能状况监测,必要情况下提供雾化吸入治疗;2、并发症护理。高度重视患者的可偶素症状,尤其是记录患者咳嗽发作频率与严重程度,积极辨别咳嗽性质观察口腔情况,积极预防口腔黏膜症状。针对出汗比较多的患者,及时更换衣物并做好对床单被褥更换,规避汗渍导致皮肤遭受影响,降低瘙痒症状的发生;3、心理护理。为患者介绍疾病发生机制以及患者的预后状况,针对担忧疾病康复的患者可以介绍成功治疗案例,强化患者治疗信心,针对存在焦虑、紧张情绪的患者,可以介绍放松训练方法,例如散步、参与瑜伽活动等,保障患者康复效果。
1.3观察指标
对于分析护理效果和满意度。
护理3天内患者疾病症状消失则判断为显效,在护理3天时患者的疾病症状有一定程度改善则判断为有效,其他患者均判断为无效。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基于自制量表进行评价,在患者出院时统计判断,结果划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
1.4统计学方法
研究通过论著方法进行分析判断,基于SPSS24.0软件实现对患者数据信息的统计判断。在数据判断方面,数据之间实行检验判断,P<0.05证明数据之间带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护理效果对比
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1。
表1护理效果对比
2.2康复指标对比
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数据高于常规组,P<0.05。详情见表2。
表2复指标对比
3.讨论
上呼吸道感染属于临床中疾病发生率较高的病症,其可能会导致患者发生流涕、咳嗽和打喷嚏等疾病症状,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再加上病程较长,导致患者的恢复遭受了比较多的影响。在患者恢复期间,结合科学护理有效的护理模式有着较高的临床价值,临床中主要是基于常规护理服务模式为主,虽然可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求,但是护理服务缺乏整体性,护理内容局限性比较明显,无法满足患者的康复需求,所以不利于患者的早期康复[4]。
从临床经验来看,个性化护理措施更加注重护理针对性与个性化特征,结合患者的需求提供科学护理指导,对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个性化护理可以从患者的实际状况着手,可以结合实际情况提供干预,高度重视基础干预、并发症预防以及心理护理,可以积极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满足患者的真实需求,从而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支持[5]。个性化护理重点在于创新了护理服务理念,以患者为中心,特别是对于患者的心理状况、常见并发症提供了积极的护理支持,在控制疾病症状的同时,加快了患者的康复,可以有效规避情绪方面的障碍问题,促使患者能够顺利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护理效果明显高于常规组,P<0.05;实验组护理满意度数据高于常规组,P<0.05。研究结果证明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更有利于对患者病情的控制,能够加快患者的恢复,护理满意度更高,可以作为常规护理模式。
综上所述,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在临床护理期间接受个性化护理可以实现对患者病情的积极控制,患者的恢复效果更加明显,能够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岳丽丽.舒适护理对上呼吸道感染所致急性中耳炎老年依从性及疗效改善效果[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06):186-188+179.
[2]蔺瑞敏,杨秀丽,王惠.心理护理干预对大学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者的影响[J].心理月刊,2022,17(19):134-136.
[3]徐文凤,杨慧洁.心理护理干预对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疗效的影响分析[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05):184-186.
[4]张红霞,陈雪.个性化护理对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护理质量的改善作用研究[J].中国医学文摘(耳鼻咽喉科学),2022,37(05):212-214.
[5]吕桂芬.小儿上呼吸道感染患者通过护理干预对咳嗽和咽喉肿痛时间的影响[J].中国医药指南,2022,20(24):153-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