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及意义
禹屹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禹屹,. 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学校体育教育的作用及意义[J]. 哲学研究进展,2022.1. DOI:10.12721/ccn.2022.157118.
摘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项长远的事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起到重要作用。学校作为学生受教育的重要基地,肩负着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职责。近年来,虽然我国高度重视体育教育,但也存在部分问题,本课题从研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手,从内涵扩展到外延,发掘核心价值观对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及意义,并认真思考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如何贯彻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校体育教育;深刻践行
DOI:10.12721/ccn.2022.157118
基金资助:

导言:

学校体育作为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起为国家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责任。学校体育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团结意识,激发团队精神,培养他们不惧困难、勇敢向前胜不骄,败不馁的坚毅品格。在塑造有理想、敢担当、不气馁的精神品质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样,学校体育教育也存在一些问题,学生的价值观模糊,教育结构、教学模式固定化,思想教育落后,针对性不强等问题。体育教育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并在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核心价值观教育,我们的体育教育才能更加有方向,有目标,有内涵,有意义。

1 文献综述

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及意义

1.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1.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对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1.2 正确的认识学校体育教育

1.2.1 学校体育教育的意义

学校体育是指以在校学生为参与主体的体育活动,通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态度、习惯、知识和能力来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培养学生的道德和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学校体育是计划性、目的性、组织性较强的体育教育活动过程。我国学校体育的根本目标是通过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为提高中华民族的身体素质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而服务。

1.2.2 体育的精神内涵

体育精神是一种文化意识形态,是通过体育运动而形成并集中体现出人类的力量、智慧与进取、心理等最积极的意识的总和,是体育运动的最高级产物。它从文化角度反映了人类自身的崇高。体育精神的魅力在于能够产生较强的鼓舞力、感染力和征服力,而成为体育本身所特有的最积极的教育因素。

1.3 学生价值观面临的一些问题

1.3.1 学生价值观普遍不强

小学生正值思想启蒙的重要阶段。对于价值观的认识还处于懵懂时期。然而目前学校教育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具有局限性,仅仅停留在书本的一部分内容之上,不能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价值观的本质。小学生自我控制能力较弱,面对社会上的各种诱惑不能很好的把握自己,仅仅从单纯的教学之中获取的知识并不能很好的融化于其思想之中,因而对中小学生的价值观的形成造成了不必要的缺失。

1.3.2 教育结构、教学模式的固定化

由于中小学一方面需要提高身体素质,另一方面就是在课堂之上提高文化素养。体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不管是运动成绩的提升、身体素质的提高,还是思想道德的培养都做出了一定的要求。然而目前学校对于中小学生的仅仅停滞于思想品德修养,没有系统、完善教学途径对接中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无法满足小学生对价值观的深入了解和形成基本价值观的需求。

1.3.3 思想教育落实程度不够,针对性不足

人们普遍认为体育课就是教学生跑步,强身健体。其实体育教学同样也需要重视学生文化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小学生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期,对事物的认识没有全面的见解,不能清楚的了解其中的利与弊,很容易在好奇心的趋热下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心理渐渐产生变化。造成这些现象很大部分原因是学校思想教育程度不够,没有正确认识到学生对这方面的需要,没有针对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针对性教育。

1.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教育相结合
1.4.1 要结合体育教学的性质和特点进行渗透

众所周知,体育教学是一个以“身体运动”为主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活动,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能使同学们体会到相互协作、相互尊重的重要性,同时也能增强集体主义精神和团队协作意识。教师可以安排些室内教学活动,比如观看体育运动节目来增强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国家观念,培养他们的爱党爱国的热情,进而培养他们的良好心理素质和拼搏的精神。

1.4.2 要结合教材特点进行渗透
选择科学、灵活、合理的教学方法,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途径之一。比如在进行器械体操时,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勇敢精神;在球类教学时可以培养学生合作、遵纪守法、不骄不躁的优良品质。同时还可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渗透到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中,注重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4.3 要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渗透
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主要的教学环节进行课堂常规的教学,使课堂教学规范化、制度化。通过课堂常规的建立和贯彻,向学生进行文明礼貌、组织纪律、思想作风和安全教育。逐步养成学生自觉锻炼的好习惯和一些优良的思想品德。比如:在课的开始,提出课的要求、目的和注意事项,结束时要进行讲评总结。通过这些对他们进行学习目的性的教育;通过竞赛和游戏,培养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果断、机智、勇敢、顽强的优良品质;通过队形队列的练习,培养他们服从指挥,行动快速,遵守纪律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提高他们的反应速度,动作准确和协调一致的能力。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文献研究法

根据课题要求,小组成员分组查阅相关资料,重视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国家层面、社会层面、个人层面的价值诉求,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义,全面了解体育教育的本质要求,建立核心价值观与体育教育之间的相互关系,关注体育教育的发展方向。

2.2 问卷调查法

小组成员设置问卷调查表时,要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认真编写。问题不能太难,面向各阶段学生,调查要全面细致。向我校高、中、低段部分学生发放问卷调查表时,指导学生按照要求认真填写,调查结果要求真实有效。

3 结论

实践证明,体育教学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创造性以及顽强拼搏的进取精神,还可以培养学生豁达开朗的性格。体育教学应以“育人”为出发点,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寓于体育教学之中,培养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良好习惯,使学生形成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为学生的终生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内容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体育教学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体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内容教育的效果,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充分调动积极因素、凝聚力量、激发活力。进一步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的渗透基础,形成奋发向上的精神力量和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为早日实现伟大的中国梦提供精神支持。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