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产品的卡板测试设备性能检测
​刘宝成 孙照莹 李明华
生成PDF 清样下载 引用

复制成功

导出题录

参考文献( GB/T 7714-2015 ) 复制

​刘宝成 孙照莹 李明华,. 电子产品的卡板测试设备性能检测[J]. 电路系统研究,2022.8. DOI:10.12721/ccn.2022.157191.
摘要: 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和运行中,广泛运用卡板作为承载物进行物流运输或者变静态为动态。那么对电子产品的卡板进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完成的好才能够使它的性质有所保障,从而工作效率更高更佳稳定。应用于测试卡板性质的器械,经常有拉伸机,硬度计等器材。那么对于这些器材进行性能检测,能够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此项研究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基于以上所述,进行一系列探究与研究。
关键词: 电子产品;卡板;测试设备;性能检测
DOI:10.12721/ccn.2022.157191
基金资助:

1卡板性能要求

1.1木质卡板

使卡板规格为1200mm×1200mm,卡版的原来材料为木塑复合材料,它的成分主要有热塑性塑料和木制纤维,主要包括一些新料回收料和二者混合料PE和PVC北慕粉刨花和剧目来混入的各种助剂,然后通过一系列的挤出模压注射的工艺来生产出来的环保性的产品。通常一种模具能够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例如冲压落料压弯翻边儿各种成型的工艺来进行多工位级的机模冲压方案,然后是结构特点,工作过程设计要点都达到各种的要求,在经过卡板模具的各种调试和试治形成目标中的理想成品,这个模具通常能够满足精度的要求,从而产生生产效率,对于卡板需要进行各种性能的测试,而性能测试所用的各种机械,则需要长期的保证性能合格达到要求,以便使用本实验,首先从托盘所需要的具备的力学性能着手进行阐述,具体描述如下。的三个表格所示,分别展示了N级托盘力学性能要求,木塑托盘制作,用复合材料属性及木塑托盘样品力学性能基本要求:

表1.N级托盘力学性能要求

截图1741591141.png表2.木塑托盘制造用复合材料属性

截图1741591154.png1.2检测方法

试验方法:

首先第一步是要把垫子整箱压缩机中的下压板中间部位进行放置样本的操作,然后把尺寸为200mm×200mm×25mm的加载头放在样品的其中一角,然后用一定的速度使试验载荷从零逐渐增加到0.25。通过这样的方法进行实验的第1步,然后在接下来的实验中继续持续做检测。第2部的操作为通过一定的加载是满百合,也就是说在1.5之内是盲盒家点到1.12,并保持满载荷的时间为24小时即一天第3步是把规定时间内加至0.25R的准载荷。第四步是测量A点在以下时刻的位移量:准载荷(y0)、满载荷开始时(y1)、满载荷保持24 h时(y2)、卸载到准载荷(y3)、卸载保持1 h 时(y4)

1. 其他常用测试设备性能检测

截图1741591173.png图1 堆码试验示意

弯曲试验试验方法:

(1)将样品置于电子式整箱压缩试验机下压板中间部位,按图方式加载,以3mm/min速度将试验载荷从0逐渐增加到0.1R,并以此作为准载荷;图在1~5 min内加载至满载荷1.25R,并保持满载荷24h;

(3)在规定时间内卸载至准载荷0.1R,并在准载荷条件下保持1h;

(4)分别测量A、B 点在以下时刻的位移量:准载荷(y0)、满载荷开始时(y1)、满载荷保持24 h(y2)、卸载到准载荷(y3)、卸载保持1 h 时(y4),以及满载时托盘两铺板之间的距离h;

(5)取各点变形量的平均值,计算样品在相当于0.1R准载荷条件下满载变形量(y2-y0)以及在卸载过程中的残余变形量(y4-y0)。根据GB/T4995-1996,N级托盘性能要求,托盘在满载时变形量y2:y0 ≤ 26.25 mm,残余变形量y4:y0 ≤ 10.5 mm,试验中样品还未达到满载荷(约4900N)时,由于变形量太大(超过试验方法(1)将负载样品(总负载75kgf)按图方式放置在斜面冲击台台车上;

2检测设备性能要求

2.1维氏硬度计稳定性

稳定性是指“测量仪器保持其计量特性随时间恒定的能力”,稳定性可以进行定量的表征,主要是确定计量特性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实验室要求测量设备的测试表现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如果测量设备稳定性不好,测试结果波动大,则设备的测试结果就不能准确地反映试样的当前性能,因此对测量仪器进行稳定性研究是具有重要意义的。维氏硬度是力学性能测试的一项重要检测指标,钢铁企业每天都有大量试样需进行硬度测试。试验室新进硬度计经过专业机构计量合格后,通过使用者对硬度计的日常检查进行间接检验,整理所测数据进行分析,有助于监测硬度计的再现性和稳定性,对其使用情况作出有效评价。本次试验利用已首次计量合格的新进硬度计和标准硬度块进行12个月的间接检验测试,建立维氏硬度检测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随时间变化图,研究实验室新进硬度计在检定周期内的稳定性。

2.1.1试验材料和硬度计检验方法

试验设备为硬度计Wilson VH3100,取载荷HV0.2、HV10分别进行测试。试验所用标块标称值为203HV0.2和459HV10。硬度计检验方法依据GB /T 4340,试验周期为12个月,每月进行1 次测试。待硬度计稳定后开始测试,第1点不算,测试5点( 测量借助硬度计压痕自动测量装置)计算硬度计的不确定度。试验条件为23 ℃ ± 5 ℃,湿度不高于65%,测试过程无振动等影响。

2.1.2试验材料和硬度计检验方法

需要测量不确定度,这是对材料进行性能测试的一个关键步骤,通常是通过表现相关的参数来合理表征被测量的分散性,如果这个不确定值测出来的话,越小的话那么则测量结果的可疑程度就会变得越小,也就是说能证明这个性能测试的水平精准度就越高,那么对于硬度计进行测量不确定度的确定是使硬度集结季接受检验来达到硬度计校准结果的标准,那么首先可以通过几种方法进行测量,其中的一种便是间接校验法,他的方法是能够测量硬度计的综合性能,然后根据测量之后的结果,使硬度块的标准值测量出烟斗机所具有的。重复性和误差,然后对这些重复性和误差进行不确定度的再次计算,其中受到以下式子的束缚:

截图1741591197.png其中要注意到在以上的式子里,uh被称为标准硬度块受到检测时所引入的标准不确定度,而hv则为标准证书的给出的标准不确定度其中,由于这两个值的确定性,所以为标准硬度块,最近一次标定后的硬度值,随时间的引入的,不确定式引入的这些,只能够在同一时间内对不确定度产生影响,并通过以上的函数变化关系导致一个最终的结果。在计算时的分量可以忽略不计,然后通过硬度计压痕测量实验,分别装置来引入标准不确定度最后来确定最终的合成标准不确定度。

2.1.3标准不确定度

截图1741591211.png式中:SH为标准偏差; H为5次测量结果平均值;Hi为每个硬度点的测量结果;n为测试的次数;t为因子。根据459HV10 和203HV0.2标准硬度块为期12个月的硬度测试结果。

结论:

在电子产品的生产和运行中,广泛运用卡板作为承载物进行物流运输或者变静态为动态。那么对电子产品的卡板进行测试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这样完成的好才能够使它的性质有所保障,从而工作效率更高更佳稳定。应用于测试卡板性质的器械,经常有拉伸机,硬度计等器材。那么对于这些器材进行性能检测,能够保证其工作的稳定性,此项研究有重大的意义,本文基于以上所述,进行一系列探究与研究。首先对木质卡板的性能要求做一定的阐述,将N级拖把力学性的要求木塑托盘制造,用复合材料属性和木塑托盘样品力学性能基本要求进行阐述,然后对检测方法进行介绍,通过实验方法和弯曲试验的试验方法的介绍解释各种弯曲变化量的测量,然后通过对韦氏硬度计的稳定性进行评估和介绍检验方法得出卡板的测量设备的性能测试标准。今后的研究起了一定的借鉴作用。

参考文献:

[1]崔志悦. 重卡板簧悬挂优化及对整车平顺性影响的研究[D].山东大学,2020.

[2]向莎.某皮卡板簧可靠性寿命提升[J].汽车实用技术,2020(14):45-47.

[3]李杰,张皓,崔丽,汪海峰.蒙皮卡板式铣切工装技术研究[J].飞机设计,2020,40(02):72-75.

[4]刘兴科,杨鹏飞.飞机结构强度试验中卡板拧紧力矩研究[J].工程与试验,2020,60(01):50-51+54.

[5]黄中友,熊杰.2250热轧板厂粗轧工作辊卡板改进及效果[J].设备管理与维修,2019(02):101-103.

[6]王朝阳,陆辉山,冯琦,赵剑川.某型重卡板簧支架结构优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7(03):129-132.

[7]董浩,王宗彦,范国勇,陆春月.多工况下重卡板簧支架轻量化设计[J].机械设计与制造,2015(12):177-180.

[8]阎焱,钱振华,李美娟,王鹏宇.船舶建造关键区域结构节点精度控制中的卡板设计和应用[J].船海工程,2015,44(02):1-5.

[9]顾雨甜,廖文和,李迎光.飞机装配型架卡板快速设计与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J].机械制造与自动化,2007(01):25-28.

[10]顾雨甜. 飞机装配型架卡板快速设计及分析技术研究与实现[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7.

[11]于红英,唐德威.基于UG的汽轮机用卡板、塞板参数化设计软件开发[J].农业机械学报,2006(11):118-121.

》在线投稿系统

*文章题目:
*作者姓名:
*电子邮箱:
*通讯地址:
*联系方式:

  备      注:

*上传稿件:

支持上传.doc,.docx,.pdf,.txt,.wps文件

投稿须知:

1、审稿结果将于1~7个工作日以邮件告知,请注意查收(包含录用通知书、审稿意见、知网CNKI查重报告)。

2、提交投稿后,若7个工作日之内未接到录用通知,则说明该文章未被录用,请另投他刊。

3、凡投寄本刊稿件,如在内容上有侵权行为或不妥之处,均应文责自负。本刊有权对来稿进行文字编辑、加工和修改,如不同意,请附说明,以便妥善处理。

4、多作者文稿署名时须征得其他作者同意,排好先后次序,通知用稿后不再改动。

5、凡投往本刊稿件一经录用发表,其版权归本刊所有。

6、本刊已全文录入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如作者不同意被收录,请提前申明,未申明者,本刊一律视为同意被收录。

7、请勿一稿多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