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够从国家、社会、个人三方面进行约束和要求,从而使我国形成现代化社会主义。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教学内容与社会现象息息相关,能够使初中生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形成良好的道德素养。因此,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能够提高初中生道德素质,促使学生以德育为核心的全面发展,深化素质教育理念。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
(一)能够使初中生形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促使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规范自己的行为,确保学生成为具有素养的合格公民,还能够使学生对个人发展与学习方向进行正确的规划,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认识。
(二)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由于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的认知水平暂不成熟,容易受到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对事物进行认知的过程中需要成年人正确引导。初中生处于青春期,自控能力较差,对未来生活与学习目标比较迷茫,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薄弱,严重影响了自身的全面发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够促使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让学生从根本上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三)能够提升初中教师的职业素养
作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需要全面掌握教学内容才能够对学生进行深入教学,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进行整合,能够使教师在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时,更新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式,时刻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为重点开展教学,从而落实素质教育工作,以新课程改革为背景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策略
(一)结合实际情况,推动课本向生活和社会回归
对于教学活动而言,教材是一项非常关键的内容,是教学活动有效开展的基础保障。但在对教材进行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应避免出现单纯依靠教材开展教学活动的情况,因为这会严重影响教学活动的全面性,也容易让课堂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教师应结合自身生活和工作经验,将道德与法治教学和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可以以课本为基础,对一些学生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收集和列举,利用实践教学,提升教学资源的丰富性,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例如,在教学“走进法治天地”一课内容时,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引入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并引导学生对相关法律知识进行学习,在学生掌握相关知识后,组织学生进入社会实践,并要求学生通过自主观察,对社会活动中不道德、不合法的现象进行总结,使其能够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践案例对比自身所学,在加深自身知识理解程度的同时,形成正确的是非观和价值观。
(二)挖掘身边素材,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生活是知识的来源,而知识的学习也是为了在生活中更好地应用。这对于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同样如此,相关知识的应用也要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学生只有身临其境地进行学习,才能获得更多的感悟。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课外活动,让学生在学习中懂得如何做人、体会生活,进而形成崇高的道德品质,懂得如何善待别人。
例如,在对“我”和“我们”的相关内容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一次野外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记录所经历的内容,以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学生有效参与这种集体活动,不仅可以提升自身自立能力,还能学会分享,提升团队意识。这样,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关系都会被进一步拉近。而且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如果引导适当,激发学生保护环境、热爱自然的意识,就能加深学生对道德与法治的认知,进而促使其将科学的价值观树立起来。
(三)提升教学活动的科学性
想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中,教师必须找到相应的突破口。教师应从教学内容、观念及方法等方面入手进行积极的改革,以此推动该学科教学模式的有效创新。这对道德与法治教学质量的提升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但想要实现这种目标,教师还需要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深入的研究,并以此为基础,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内容,使相关教学模式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拓展。与此同时,教师应对该学科的教学模式进行多元化建设,不仅要对各种先进的教学方法进行科学的应用,还要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大力的宣传,通过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教学资源进行积极的引入,利用故事教学、微课教学等方式来进行道德与法治教学,以此推动相关教学目标的实现。为了切实实现二者的交融,教师必须准确把握该学科的教学关键点,立足学生的实际需求,做到循序渐进,推动理论知识和实践知识的有效结合,如此才能确保教学内容及方法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教学模式的有效拓展,并将原有教学模式中的问题有效解决。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过程中,能够帮助初中生更好地规划自身发展方向和学习目标,对学生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针对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改善,在引导学生学习时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要时刻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使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的认知,并引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具体应用,从而建立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为建设我国美好社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曹小梅.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5):18+37.
[2]买日艳木·买买提.试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融入[J].明日,2017,15(42):187.
[3]何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模式探析[J].丝路视野,2018(20):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