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课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形式、要达到的教学目标都不同于新授课。相较于新授课,复习课更注重对知识的深刻理解和精准掌握,更注重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注重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复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借助学生已掌握的哲学知识来指导复习政治知识就会事半功倍,提高备考的效率。
一、结合教材真实分析——以“意识的能动反作用”为例
辩证唯物论认为,意识反作用于物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因此要求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自觉树立正确的意识,克服错误的意识。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指导复习我国的国家政策:我国处理民族关系坚持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处理宗教问题实行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处理国际关系坚持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实践反复证明我国实行的这一系列国家政策符合我国国情,是正确的意识,在实践中发挥着积极作用,能够正确处理好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和外交问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有效保护了宗教信仰自由,团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充分调动了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国的外交政策促进我国与其他国家、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助推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有利于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
二、进行学习内容专题训练
高中政治课程的知识点虽然显得十分繁杂,但从整体上来看,却仍然可以分为经济、政治、文化、哲学几大模块,教师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完全可以围绕各知识模块的特点来组织学生进行专题训练,以帮助学生熟悉不同模块的知识内容,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学习方法及相关问题的解题技巧,在《生活与哲学》的复习当中,力求为复习效率的提升打下良好基础。例如在进行哲学模块相关知识的复习时,教师可以利用哲学类知识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特性,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真实案例集中起来,并提出一些探究性的引导问题,以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展开综合性分析探究,帮助其加深对课程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将哲学与生活结合起来时,教师则可以在课上播放一些有关国家动态、国际要闻的新闻节目视频片段,同时将部分网友针对这些新闻的相关评论展示出来,以激发学生的讨论、探究欲望,使其能够结合所学知识,积极参与到对哲学类新闻事件的讨论中来。在这样的课堂讨论活动中,学生能够对国家动态、时事政治拥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逐渐形成关注政治,关注哲学的良好学习习惯以及“位卑未敢忘忧国”的政治觉悟,而这对于哲学模块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显然是很有帮助的。
三、发挥学生主体性,回归教材构框架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的过程应该是学生主动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美国学者埃德加·戴尔1946年提出了“学习金字塔”(Cone of Learning)的理论:阅读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10%;聆听能够记住学习内容的20%;看图能够记住30%;看影像、看展览、看演示、现场观摩能够记住50%;参与讨论、发言能够记住70%;做报告、给别人讲、亲身体验、动手做能够记住90%。可见,学习效果在50%以上的,都是主动学习和参与式学习。根据这一理论,笔者认为,进行复习课的设计时,坚持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做好复习课的设计,把时间还给学生,千方百计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积极参与复习过程。上复习课的目的一是巩固知识,二是将零散的知识归纳整理,达到系统化。为达到这两个教学目标,在上“思想方法与创新意识”这一单元复习课前,要求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自主构建知识结构框架图,学生通过对原有知识编织成网,把这一单元分成了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四个角度,并根据教材的内容结合标题又分成“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等标题角度,通过整理使学生对知识点的联系形成自己的理解,从而深化对知识记忆。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有的学习器官被调动起来,充分发挥了主体作用,提高了复习效率。
四、加强常见题型真题训练,关注偏爱哲学小切口命题
在面向《生活与哲学》总复习中,由于政治学科的高考题型比较多样化,不同题型的解题技巧均存在明显差异,因此为帮助学生掌握各类高考题型的解题技巧,使其能够在高考中取得理想成绩,教师还需在复习课上组织学生进行常见题型的专题训练,引导对不同题型的规律特点加以总结,同时在解题过程中尝试进行相关解题技巧的实践应用。例如在进行选择题的专题训练时,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漫画类题型,考的频次较高,2020年全国Ⅱ卷、江苏卷、浙江卷、2019年北京卷、天津卷、全国Ⅰ卷都有出现,就需要在审题方面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要求学生在解题时注意题目要求,并将题干中的关键信息、问题准确提取出来,以便于找到明确的解题思路。同时根据不同选择题的具体形式与内容,还要向学生传授排除法(多用于单选题)、分析法(分析题干与选项间逻辑关系)等解题方法。而在进行主观类题型的专题训练时,则需要注意近六年来,哲学主观题比较偏爱小切口出题模式,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真题:比如(2020全国Ⅲ卷)(1)运用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说明黄河治理战略思想的科学性。(2020全国Ⅱ卷)(1)运用创新意识的知识,说明四位青年为什么能够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做出贡献。(2019北京卷)(2)保护、传承和利用传统村落需要增强人们的文化自觉意识。结合材料,运用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对此加以说明。(2018全国Ⅰ卷)(1)我国杂交水稻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等。这类题型要求学生在掌握宏观知识框架的前提下,必须加强对微观知识角度的掌握,复习中引导学生准确把握答题角度,掌握答题技巧,学生找到解题思路和方向后,再根据题目分值、题目要求、题目内容(如启示类习题等)来组织相关书面语、精简答案内容,以保证答案内容的简练、准确、全面、清晰。
综上所述,高考思想政治的改革对甄别选拔人才提出了更高的标准,也对学科教师如何教学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思想政治教师一定要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充分研究高考真题,用高考命题评价导向高中政治课教学,发挥高考的价值引领和学科导向作用,认真学习新课标,钻研教学,科学备考,坚定理想信念,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参考文献:
[1]李万平.小议如何提高高中政治课的复习效率[J].读书文摘,2017,(20):340.
[2]邵菲.高中思想政治复习课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J].科学咨询,2020,(40):239.